第五个问题是企业家精神。
一百年前,熊彼特提出创新理论的时候,曾经有一个比方,他说企业家精神就是创新者必然拥有的一种魅力。这话什么意思呢?创新者就是企业家,企业家一定要拼搏、吃苦耐劳、有眼光,唯有如此,才能打开这市场。这看法到今天同样是重要的。
最近的中央文件中你注意到没有,提到过很多次企业家精神,这在以前是没有过的。国企也需要企业家精神,民营资本、民间同样需要企业家,因为它是在历史中产生的。需要靠企业家精神去拼搏,小微企业同样需要企业家精神。很多企业最早都是从小微企业起步的,没有拼搏精神那怎么行啊,所以企业家精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同样需要,而且更需要是国有企业领导者能够率先发挥开拓精神,这是很重要的。
那怎么来培育企业家精神呢?第一条就是保护产权。不保护产权怎么调动企业家的积极性?所以中央文件里面讲到,不仅是物权,而且债权、股权、知识产权和其他各种无形资产都应该受到保护,这样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很多人怕的是什么呢?“我一发明出来,你就盗用了”,这是知识产权的问题,需要树立起法律的权威,各种产权一律保护。公有经济产权要保护、私有、非公有的产权同样需要保护,这一点很重要。
在谈到保护产权的时候,历史问题怎么办?中央文件中也隐隐约约提到了这个问题,但是这问题还要进一步深挖,处理历史问题得有历史的眼光。我到广东、福建去调查民间信贷问题。很多人就说,应该让民间信贷浮到水面上来,在阳光下公平竞争,它为什么不敢呢?因为它在历史上可能跟某个走私案有关、本人有可能放过高利贷或者走私过,他怕人家追查旧帐。当时我不了解情况,我犯了错误,但是以后就怕你追,所以这是一个大问题。怎么样做?一定要把这个问题说的很清楚,还有很多路需要走。
再看今天的银行,信贷上也有问题。银行有两大歧视,一个歧视叫规模歧视,还有一个是所有制歧视,你是国有的就优先给你,你是民营的就往后排。这两个歧视都不合市场原则。不应该有规模歧视,谁规模大我就贷钱给他。他们说如果都按照市场竞争原则的话,那就应该凭效益、凭你过去的记录。信贷这个“信”是最重要的。
在这过程中发生过一件事。有一些地方已经实行了土地证,土地证和住房证到手后,一些农民就去办了抵押贷款,有一些人反对,说万一他不还了怎么办?那国家又要把它没收了,农民没房子住就会出问题。但后来调查发现,结果和预料的是相反的。
农民用房子、土地来抵押进行小额贷款,那是整个家族的财产。如果因为欠收、或者客观原因还不了,全家族的人都会来保障你。为什么?因为土地好不容易确权了,绝不会轻易丢掉的,你没有钱全家族帮你啊。所以农民贷款的坏帐率是很低的,而且最后全家族担保把钱还了。我们再追问,为什么愿意帮着还钱,他们说,实际上是等着将来土地升值。
中国家族企业有一个毛病,这是我们在南方企业调查的结果,家族企业有两本帐,一本帐是经济帐,一本帐是社会帐。经济帐就是一定要把这企业搞好,让全家族都能够得到更大的利益。至于社会帐,是得救济家族的人,尽帮助家族的人的责任,不然这一些人怎么办。
但是两本帐一定会出问题,我们在农村调查时候就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有人说不合理,如果是孤儿寡母,丧失劳动力,帮助他们没问题,但如果是吃喝嫖赌变穷的,这样的人我帮助他干什么?所以家族不断的分离。
企业家最重要的是懂得两个道理,第一个道理,无论是什么样的企业家都不可能凭一个人的力量来创造,总要有同伴、总要有家族、亲人。第二,企业家一定要懂得经济学的一个重大变化。从古典经济学开始就提出过一个叫理性经济人的假设,人们都是以最大的利润、最小的成本来进行判断的,但实际上古典派的时间是工业化的初期,现在的观点已经开始改变了,叫社会人假设,意思是说,人不一定全按经济学的理性人的方式来做,比如说企业不是有矛盾吗?企业不是有互相竞争吗?经纪人假设是说最后一定是拼搏到底,两败俱伤,社会人假设就不一样了,人是社会人,人是现实的人,人应该考虑到“协商、和解、双赢”。
这六个字表明,社会人假设不是最优选择,而是各自后退一步海阔天空。和解就可以合作了,最后的结果是双赢的。企业家也应该是社会人,懂得协商、懂得和解、懂得双赢。中国建材培养了大批的企业家,企业家也不是一个身份,是精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