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腾讯视频行业透视
腾讯视频行业透视,这里有视频行业海内外热点、超实用视频营销干货、最前瞻行业数据、最新锐观察评论。不只兜售资讯,更量贩价值。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今日悉尼  ·  澳洲洪水肆虐,香蕉价格恐涨至$14澳元/kg ... ·  22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腾讯视频行业透视

《九重紫》的“新中式三蕴”

腾讯视频行业透视  · 公众号  ·  · 2024-12-17 20:00

正文

腾讯视频《九重紫》以别样的剧集气质达成 戏里剧情与剧外观众的共鸣


从“昭昭墨墨”心头血、耳后痣的宿命天定,到大婚圆房由心由己的峰回路转,《九重紫》一如剧中纸鸢,一路扶摇直上,在腾讯站内热度破30000,成为2024年末剧集市场当之无愧的黑马。



“一鸣从此始,相望青云端”的背后,是戏里剧外观众跟好故事的和鸣,与新审美的共鸣。



文本的意蕴


《九重紫》的别样气质,是从开篇就奠定下的。


作为市场上已有且高度类型化的古装剧作品,《九重紫》讲述了被夫君背弃的窦家嫡女窦昭意外重生,与身负家仇的宋墨共同挽救家族命运,平忠臣冤案、保家国安宁的故事,具备了高度符合受众审美期待的系列元素:人气同名IP加持,“爱与成长”的主题,“重启”带来的冲破宿命桎梏的“爽感”,为人津津乐道的“另世破镜重圆”,令人振奋的“家国天下”……


但显然,让观众“上头”,《九重紫》“上分”的根源不止于此:观众惊喜于打破“换乘恋爱”的新鲜面孔,孟子义、李昀锐两位年轻演员让“昭昭墨墨”碰撞出即便不同框,仍旧能同心的火花;更重要的是,古装剧被完整交还于古代时空,中式审美的大气舒展、中式表达的含蓄蕴藉渗透在全剧的肌理中,令观众醉心于文化的张力。



按照“重启”创作谱系的逻辑起点,窦昭、宋墨开篇即被抛入命运的谷底,而《九重紫》在写作时除了点明“你的心头血,我的耳后痣”这一关乎男女主人公的宿命拉扯,更以点睛之笔化用白居易所作《太行路-借夫妇以讽君臣之不忠也》,“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不独人间夫与妻,近代君臣亦如此”精准用典,一语双关道出二人命运转轨:窦昭遭遇背叛,重病之下仍绝婚;宋墨因识人不清招致杀身之祸;末路相逢的余韵张力不可谓不足。


而剧中文学意蕴扎实、用典精准的妙处更是难以尽数。



其中有为人物明志的。“槿花朝开暮还坠,妾身与花宁独异”出自王安石《君难托》,窦昭之母赵谷秋以此明志,用在此处消弭原诗的“怨苦”,平添坚韧豁达;窦昭谈及对爱情的向往,用的是唐后主李煜的《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中的“花满渚,酒满 ”,意欲不受桎梏,潇洒自由;宋墨幼时读的书更是《纪效新书》,明代戚继光所著军事著作,少年将军的踌躇满志早在垂髫已见端倪。

也有承载时代风物和非遗传统的。如剧中描绘的填仓节清仓扫囤,撒五谷象征五谷丰登,表达填仓谷救仓官的深情厚意;集市的傩戏面具展现市井生活日常。窦昭和宋墨的大婚,更是将“家之大事在婚与丧”的文化传统悉数呈现,从祝告祠堂、奠雁礼,到同牢、合卺等一系列传统礼法一一呈现,令“甜”有了厚味。

《九重紫》之所以能令观众品出文韵之美,关键在于它的创作初衷并非咬文嚼字地“掉书袋”,虽然有大量的文言台词和对诗文经典的化用,但出自人物之口,在特定情境中娓娓道来,并不割裂,反而凸显角色个性,成为塑造人物的一部分;而创作者深厚的文学积淀又在包含进步意识的故事讲述中生动流淌,窦昭和宋墨的“重启改命”,影响的不只是二人的命运,还有从家宅到朝堂的革新和清明;而在观众苦大白话古装剧久已的大环境下,能有这样一个文韵皆通的好故事,也就不难理解为何观众举双手双脚支持,并坚定能够“顶峰相见”了。



影像的内蕴


《九重紫》中的“头纱吻”毫不意外在日前登上热搜,有趣的是,网友们的焦点却是导演曾庆杰的“胜负心”。原因是此前拍摄时这一幕曾被路透,因此导演特地重拍了这场戏,一定要“胜过”路透照片的精美程度。


显然,《九重紫》做到了,“胜负心”也贯穿创作始终,覆盖整个团队。



“破镜重启”的重场戏,为了只留下“一滴一箭穿心的心头血”,制片人张莹颖提到,光调色就熬了七天七夜,打磨每片玻璃碎片的质感和反射折射,在特效方面也提前和视效团队确定唯美浪漫神秘、不要魔幻的审美风格。

从文字到影像的转化,《九重紫》难的是从架空到落地的“降落过程”,也是最终的文化底蕴能够自然生长的基础。全剧融合的是“女性成长+宅斗+权谋”的“奇情”,在联合制片人周倜看来,在全剧中占比较高的“宅斗”,看似是窦昭“斗”继母王映雪,实际是家宅中的女性面对父权的不同反应,有妥协,也有抗争。


封建社会宗族礼教趋于完善的明代成为《九重紫》扎根的土壤,从习俗到制度、礼教,从农业、商业到军事,包括场景美术、服装造型等均以明代为依托,高度复原明代民俗风情、市井生活,如剧中的纪咏,他司职的都水清吏司是明清时期工部下设的机构;剧中上演“戏中戏”的重要场景,也是宋墨买来当作情报中心的广和楼,上演了《千忠戮·惨睹》《罗衫记》《精忠记·扫秦》《玉簪记·元朝歌》《宝剑记·夜奔》,除了《罗衫记》是地方戏,其他都是昆曲,所选曲目也与明时尊崇的“三纲五常”“忠孝节义”等社会伦理教化高度相彰。


当然,在视听美学的呈现上,《九重紫》则更是严格遵循了中式审美中的“言有尽而意无穷”,主打含蓄内敛,充满留白和想象。剧中窦昭和宋墨互通心意,不见慢镜头下的花式吻戏,而是通过《罗衫记》的戏文表情达意;窦昭虽怀独立女性之心,毕竟是尚未出阁的姑娘,闺阁心事不好宣之于口,于是通过拨动绣球来体现心动;宋墨两度身处军营,第一次时还是黄毛稚子,第二次时已经是挽发的少年将军,相同的场景,既感叹物是人非,又庆幸后继有人。


马上吻

除了含蓄内敛,大方得体同样是中式审美的一部分,“大大方方”是备受当下年轻人认同的情感观,更是价值观。 《九重紫》中窦昭和宋墨也有大方而热烈的“马上吻”,拍摄这出戏的联合导演郭锋想到的是“十送红军”和“胜利之吻”两个画面。 在他看来“不要让‘爱’躲进角落”,真爱就是要在人们面前大方展示,让观众真心感受,进而能够更加珍视人世间彼此的真爱,而这个过程中,宋墨的俯身,窦昭的踮脚,在画面中让“双向奔赴”的爱情变得具象化。

被称赞的转场


影像之美在《九重紫》中的存在,不意味着“炫技”,而是一面镜,折射角色群像内心世界;一扇窗,望向历史的缝隙;更是一条蜿蜒的长路,通向传统文化的悠远。



文化的底蕴


长期以来,观众需要什么样的古装剧成为行业高度关注的破局点,也在发展中出现为追求强情节、快节奏,爽感、撒糖而罔顾人情事理,脱离时代情景的问题。《九重紫》以文化之美破局,形成的张力和后劲,留给观众的是值得反复咂摸的余味,给行业提供的是可资借鉴的经验。

首先,“文学性”之于古装剧乃至整个长剧集创作的价值,不仅没有过时和远去,含金量仍在飙升。如果说电影是镜头语言的魅力所在,剧集则是台词文本的价值彰显。观众渴望从余韵绕梁的台词中沿着历史的脉络,完成对文化的溯源和寻根,传统文化之美是当代观众血脉中流淌的记忆,等待作品的“召唤”。

其次,古装剧的现代表达,新中式审美的当代转述,是个“既要又要”的兼容命题。《九重紫》固然在传递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自由婚恋观念的萌芽,乃至家族关系中平等互助的理念,但该剧没有忽略封建社会的时代局限性,有进步就有桎梏,有抗争就有妥协。以窦昭、宋墨为代表的青年男女,在父权、君权为圭臬的封建社会,用自己的方式走出家宅,完成边缘崛起的成长递进;窦氏长辈在“父父子子”“三纲五常”的教化下,囿于窠臼的现实也被清晰勾勒,且非善恶好坏能够简单臆断。



最后,我们常说,古装剧承载了传统的弘扬,文化的自觉和文明的进步,肩负的使命固然任重道远,但剧集吸引观众的前提是“好看”,缺乏新意的陈词滥调只能劝退观众,灵动的创想是与观众建联的前提。观众爱“昭昭墨墨”,想看他们冲破桎梏,拥有和美的未来,就像爱自己,在心中描画光明的坦途,有爱方能聆听召唤,相信才能萌生自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