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院外
批判者与建造者的联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泉安安海在线  ·  泉州晋江国际机场最新通告 ·  2 天前  
泉安安海在线  ·  泉州晋江国际机场最新通告 ·  2 天前  
海峡都市报闽南新闻  ·  36个教学班!新增学位1800个!泉州九中城 ... ·  4 天前  
海峡都市报闽南新闻  ·  36个教学班!新增学位1800个!泉州九中城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院外

“回报以正义才是当前的问题”|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回复《真理报》的信|1933

院外  · 公众号  ·  · 2024-04-08 19:49

正文

EXTITUTE|批评·家 理论与历史碰撞/个例与议题交织
文|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译| PLUS/ 责编| 批评+

院外以纪念日为契机陆续整理现代主义运动中的内容:以个人的创作与经历为主要线索,以现代主义运动可容纳的多样性及其深度,考察每个个体对新的共同体信仰的不同预见。这项工作不止于填补某段被忽略的空白,或是重新打捞历史遗珠,更希望能够打破既定的叙述框架。
本次推送的是1933年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回复《真理报》的信。 赖特在俄罗斯的知识分子眼中,不仅是一位美国建筑思想的领军人物,也是社会和政治思想的领军人物。 除了政治之外,赖特也被俄罗斯的音乐和艺术所吸引,无论是传统的还是当代的。从二十世纪20年代开始,俄罗斯的电影作为一场伟大的革命,以其特殊的艺术形式吸引着赖特。1932年开始,他收集俄罗斯的电影,或租或买,并在自己塔里埃森的剧场放映。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档案中还有数量可观的电影,都是他从1933年到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购买的。1937年,赖特访问了俄罗斯,遇见了谢尔盖·爱森斯坦,并带着未剪辑的《伊凡雷帝》长版本回塔里埃森做私人放映。
毫不夸张的说,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是美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建筑师。他毕生坚定地支持自由与民主,并且致力于通过建筑找到表达这一理念的方式。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他在二十世纪的30年代也曾经忠诚地支持着正在苏联发生的社会实验。当然,他并不认为这种支持与他此前对自由与民主的信仰有所矛盾。恰恰相反,在他看来,苏联正在走上一条全新的道路,一条通往更为完美的民主之路。
就像许多其他的西方观察家一样,赖特并没有认识到斯大林政权的极权和非民主的本质。尽管赖特确实公开赞许过“在一个国家实现社会主义”这样的任务对俄罗斯人民来说是一种合适的行动,但是至少在当时赖特没能意识到其中的问题也还是情有可原的。不过,赖特对布尔什维克革命解放潜能的信念不仅反映出年轻的苏联掀起的乌托邦情绪,也同样折射出另一种深深的幻灭,因为在那整个十年里,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秩序处于一片混乱之中。
在这篇回信中,赖特明确地指出, 所谓的奇迹只不过是由所谓的“成功体系”创造出来的,这种体系更重视的是像赌徒那样投机的财富成功,而不是日积月累的个人前途。在和当前我们面临的局势颇有类似之处的“经济萧条”时期,即便是当年所谓的“新政”措施,也只是把所有能想得的 应急手段都拿来试上一试,在没有彻底失败之前,不过是想让老一套的游戏重新活跃起来而已,绝不会做出任何基进的改变。因此,在建筑问题上,赖特倡导要摆脱给“房东引诱租客”做做表面文章的这种属性,更直截了当、更为明智地为当地人服务。 另一方面,他给新生的苏联提出的建议是社会维度的,只有建立在对所有人都公平的共同基础之上,并按正义的价值得到应有的回报,个体才可能成为人类的宝贵财富。
目前整理出一些公开的基础材料,希望之后能够透过回溯性的历史动态构成,挖掘出新的视角和思考维度,并期待有志于此的同道加入,切磋砥砺。

资本主义体系显然已经到了必须彻底变革的地步,任何的修修补补都无济于事…… 最终,资本主义执着于权且之计,将扼杀人类所有的创造力,只剩下机巧和科研。
Frank Lloyd WRIGHT 1867年6月8日-1959年 4月9日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回复《真理报》的信|1933
本文 2000 字以内
1933年10月19日
亲爱的赖特先生:


《真理报》曾在一年前就美国知识分子对经济危机的立场征询过您的看法,之后您的看法转发给了莫斯科。现在,《真理报》的编辑为了让读者能够更为全面的了解知识分子在过去这一年中的变化,就下列问题再次征询你的意见:


1.在过去的一年里,知识分子(工程师,技术员,建筑师,艺术家,作家,教师等等)在生活上发生着怎样的变化?

2. 危机的延续对这个国家的技术、艺术、文学和科学领域的创造活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你认为知识分子群体会有所改进吗?


盼早日回复,不胜感激。

谨启

Moissaye J. Olgin

《真理报》美国记者

亲爱的Olgin先生:


美国知识分子的生活,还有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几乎没有显著的变化,也不太可能有什么清晰的思考。他们都是那个所谓“成功体系”的倒霉的受益者,但是 他们自己都还没搞清楚过整个体系,那是在他们睡着的时候,整个体系为他们创造出的奇迹。 过去三年里遇到的难处让他们感到了困惑,无所适从,但他们仍旧没有丢掉希望,他们还相信更多的奇迹将会发生,他们很乐意等待奇迹的发生。

资本主义体系是场赌局,想要戒掉赌徒们好赌的恶习是相当困难的。在这样一个国度里,无论高低贵贱, 每个人都更愿意让赌徒们投机赢得巨大的财富,而不是慢慢地积蓄个人的前途。


事实上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个国家的教育体系一直不思进取。它的目的就是为了创造中产阶级的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方式只有走在道路的中间才能起作用,最好还是走在林荫大道上。 这就是这一体系设立时所谓的“安全”思维。


机器的力量顶多是一种替代性的力量。它运作得越长远,滋养出来的只可能是那种更低级的个性特征。任何形式的行动都变得越发不可能,由此,创造性的活动已经成为过去式,至少就美国的机器力量而言。现如今,除了那些最为肤浅的艺术,比如套路的、时尚的之外,几乎没有什么艺术可以成为美国生活的特性。 可以用来容纳精神上反叛的能力原本就小,而当前的这种成功的理念让它日益萎缩。


所谓的新政(New Deal),其中没有任何激进的措施, 只不过做了大量的修补、调整、价格推动,让老一套的游戏重新活跃起来而已。想要重振资本主义对货币消费的信心,需要的不只是一种武断的价格体系。


资本主义体系显然已经到了必须彻底变革的地步,任何的修修补补都无济于事。


现在的知识界较为理智的提议,认为应当通过立法宣布所有在外的所有权都是非法的。 我们很难预测这一法案会带来的深远影响,但可以肯定的是,这项措施可以斩断资本主义的束缚,随之而来的是,自由将很快地让民主成为现实,而不再只是某种托辞。然而, 只要还没把那些各种各样的应急手段都拿来试上一试,然后再等它们在众目睽睽之下失败之前,任何此类措施几乎是没有机会实施的。

在接下去的五年里,或许会出现这种真正要求“废除”特权的呼声。这在知识界只占少数,但整个知识界对此却还无动于衷。 他们只作壁上观,这是与生俱来的,培养出来的,习惯成自然了。 而真到了那时,所有人的收入只有此前的十分之一了。

我相信你的三个问题在我回答第一个问题时都已经有了答案。


1. 当前的经济几乎一如既往地淘汰着我们这一职业。


2. 我们需要的是一整套完全符合建筑原则的全新理念,这样才能让 有思想的人能有足够的信心继续去建造更多的房子。现如今这个在痛苦中临近尾声,被说成只是“经济萧条”的时代, 建筑只不过是给“房东引诱租客”做做表面文章的糟糕形式。 如果建筑这一行还想要有什么未来的话,那么就应该让房子更直截了当、更为明智地摆脱上面所说的属性,为当地人服务。


3. 如果人们不能严肃的认识到这种有机的完整性既是手段,又是想要达到的目的,那我看不出还有任何让已经反常的状态回复正常的可能性。资本的集中化仅仅满足于权且之计,它的经济结构只是权且之计,造出来的房子是权且之计,社会生活是在经济上对权且之计的焦虑。 最终,资本主义执着于权且之计,将扼杀人类所有的创造力,只剩下机巧和科研。


4. 在我看来,苏联是一种英勇之举,想要创建出比以往任何的社会都更为真实的人类价值。这种英雄气概与奉献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充满希望。但我担心的是,为了击败资本主义而崇拜机器,有可能会在俄罗斯那里变成颠倒过来的资本主义,从而让人屈服于机器。因为人类灵魂的心跳并不像手表声那样的滴滴哒哒,任何一种可以称为有机与持久的社会秩序的建设都缺少不了创造性的艺术。 个体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它建立在对所有人都公平的共同基础之上,并按正义的价值得到应有的回报。 不管是真心实意地想让全部的人都来统治,还是由他们自己最为勇敢和最为优秀的人去统治, 回报以正义才是现如今的俄罗斯所要面对的并真诚努力的问题。


谨启

Frank Lloyd Wright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与鲍里斯·约凡(Iofan)夫妇 文化关系协会晚宴 莫斯科 1937

版权归译者所有,译者已授权发布。
文章来源 《赖特文集3,1931-1939》
院外计划 不同的板块分进合击:
汇集、 映射、交织、对抗,突破各自的界限,
打开已在却仍未被再现的环节,把握更为共通的复杂情势,
循序渐进、由表及里地回应
批判者与建造者的联合 这一目标。
莫斯科的气氛
在这篇短文中,柯布西耶并没有介绍自己在城市建设方面的具体策略,而是概述了他所观察到的当时苏联的政策和方略。我们可以感受到,柯布一方面鼓舞于那里的社会建设尤其是五年计划所展现出来的热情高涨,另一方面也从一个潜心于建筑与城市规划的专业人士的角度,表明了自己的忧虑所在,并提出了告诫。那就是在这股创新比拼的浪潮中,无从理解新时代同样也无法立足自身的学院派的幽灵仍在游荡,以及当城市化遭遇到现实的政治与经济的具体情形时,不要轻易地被虚假的多愁善感所拖累,改变已经确定的大目标。在这个意义上,柯布也算是间接地卷入到了苏联当时两大对立的规划理念——城市化与去城市化的争议之中。但是作为一个外来者和旁观者,柯布的立场并未局限在某个项目上的得失,而是着力于概念上的梳理和反思,从总体趋向上作出自己的判断。特别是指出不要把城市的丑陋与混乱,盲目地归结为完全是由资本主义体系带来的恶果与危机。
建筑时刻准备着,去实现那些指派的新目标……要提防了,在莫斯科,和别的地方一样,学院派的幽灵还在新的时代游荡。
只有每天的日出日息才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必须从这种24小时的周而复始之中,找到我们各种活动的框架……
合集 2017/18 - 2021/23
院外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泉安安海在线  ·  泉州晋江国际机场最新通告
2 天前
泉安安海在线  ·  泉州晋江国际机场最新通告
2 天前
张德芬空间  ·  要赚够多少钱才可以结婚?
7 年前
今日房产  ·  朱家角拿到一张预证
7 年前
虎嗅APP  ·  致美团王兴:伟大无法堆砌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