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价值世界
新产业、新经济、新时代!——价值中国公号——1、中国领先的商业财经社会化媒体;由专家产生内容的新媒体。关注宏观经济、新兴产业、管理智慧、投资分析等。2、集聚企业家、经理人、投资者、专家学者、分析师的职业社交网络。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掌上铜山  ·  刚刚,徐州中小学新校历发布! ·  13 小时前  
掌上铜山  ·  刚刚,徐州中小学新校历发布! ·  13 小时前  
江苏教育新闻  ·  江苏部分学校通知,元宵节次日报到! ·  昨天  
江苏教育新闻  ·  江苏部分学校通知,元宵节次日报到! ·  昨天  
疯狂区块链  ·  暴富靠的是什么? ·  昨天  
好地讯江苏  ·  2月苏州6宗涉宅地待出让,总起价34.7亿(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价值世界

《孤独的牧羊人》,大师的音乐信心!

价值世界  · 公众号  ·  · 2020-02-05 10:47

正文



《七宗罪》


首先声明,笔者并不是基督教信徒,只是借用下面这一则传说,作为寓言的引子。——


基督教典故传说:耶稣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临死之前说了七句话。后世通常称之为“十架七言”。


一、“父啊,赦免他们! 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 ”(《新约·路加福音》23: 34)


二、“我实在告诉你: 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 ”(《新约·路加福音》23: 43)


三、“母亲(妇人),看,你的儿子! (又对那门徒说)看,你的母亲! ”(《新约·约翰福音》19: 26-27)


四、“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 ”(《新约·马太福音》27: 46、《马可福音》15: 34、《旧约·诗篇》22: 1)


五、“我渴了! ”(《新约·约翰福音》19: 28)


六、“成了! ”(《新约·约翰福音》19: 30)


七、“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 ”(《新约·路加福音》23: 46、《旧约·诗篇》31: 5)


其中的第一句,所要表达的就是,“牧羊人”总是要宽恕人类的,这群“待罪的羔羊”!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


应当不是巧合,基督教《圣经》最早的中译本,就将“传教士”中译为“牧师”。 ——那些传教士们先用了很多年时间,辛苦地自学了汉语,然后再行译经。 ——中文 出处是,中国历史上的官僚们,也都喜欢号称自己为“牧羊人”,自诩为“为天牧民,当以仁道”。


即使那些文化水平只够看懂通俗“名著”《三国演义》的人,也都知道刘备曾经任过一个官职,就是“徐州牧”。汉代,以九州之长为“牧”,“牧”是“管理人民”之意。


但是,更可悲的是,无论在哪个国家,真正的“牧羊人们”往往发现自己早就“无羊”可牧。 因为人类的普遍的知识傲慢和道德僭越。


公元六世纪前后,当时的基督教教宗,将人类最大的“原罪”定为七宗,按顺序依次为: 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暴食、色欲。


电影《七宗罪》海报


电影《七宗罪》镜头下的人物不同于模式化的反社会人格形象,大卫芬奇在契合影片黑色基调的同时,运用了许多复杂的人物情感使得角色变得立体且忠奸难辨。 影片中的人物形象摆脱了单一层面的阴郁、孤独和精神疾病等刻板印象,观众很难用简单的善恶价值观来对他们做出判定,看似正常的角色往往突然呈现出令人恐惧的另一面,这使得电影增加了很多哲学意味。

《七宗罪》中的杜·约翰给人留下了极为广阔的思考空间,他既是一个翻脸无情、手起刀落的屠夫,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对理想主义社会充满偏执的个体。在他的眼里,他的行事准则都是遵循惩恶扬善的天旨,正因为所杀之人犯了七宗罪行,因此他才出手替天行道。


视频| 四分钟《七宗罪》梗概


大卫芬奇镜头下,人与人之间的猜忌、杀戮和报复在如今文明社会中仍然让人不寒而栗,尽管人类历经了几个世纪,但人类社会潜藏的戾气依然无法瓦解。 《七宗罪》本身黑色电影风格既是对现实和人性的批判和反思,更是对世道人心的一次大胆嘲讽,大卫芬奇通过艺术手法将黑色风格的主题暴露在阳光下。


回到“基督教的七宗罪”,其中, 排在第一位就是“人类的傲慢” ,因为亚当和夏娃不听劝诫,还是吃下了伊甸园中的智慧果。人类始祖,他们希望自己能够与“神”一样,有着“无所不能的宇宙智慧”。


无论是官、是民, 人类自认为“无所不能”,也就“无所不为”了。




《孤独的牧羊人》


音乐视频|《孤独的牧羊人》


  • 这曲排箫作品歌尽了,牧羊人的孤独与苍凉

  • 无数的长夜,漫天星星下的吹响,连接了世界上所有孤独的心灵;

  • 排箫飘逸、清澈空灵的声音,驱赶着内心的寂寞,和孤独的舞步;

  • 牧羊人夜幕下的孤独背影,在等待明日的朝霞;

  • 明日的朝霞 ,这是音乐大师给予所有孤独者的信心!


孤独的牧羊人(The Lonely Shepherd)赞菲尔(Gheorghe Zamfir)在1997年发行的一张唱片的专辑名,专辑中的曲目选自赞菲尔不同时期的录音,最早的在1978年,多数作品录制于20世纪八十年代,少数在九十年代录制。


古典作品中包括的全部是史上音乐巨匠作品。 如:贝多芬《第二小提琴浪漫曲》选段、巴赫《c小调双钢琴协奏曲》和《咏叹调》、亨德尔歌剧的《广板咏叹调》、维瓦尔蒂《四季-》选段、舒曼《梦幻曲》选段、舒伯特《圣母颂》选段等。


现代作品中则以詹姆斯·拉斯特的《孤独的牧羊人》为主打曲 ,另外还有雷戈让的《1942年的夏天》以及音乐剧《艾薇塔》中由麦当娜(Madonna)演唱的近乎家喻户晓的名段《阿根廷,别为我哭泣》。总体而言, 音色温暖而和谐,并极好地体现出排箫那飘逸、悠远的气息。


乔菲·赞菲尔,这位世界排箫大师,对排箫的推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赞菲尔1941年出生于罗马尼亚巴恰雷斯特市,小时候跟随父亲放羊,并没想过今后一生将和音乐结缘。学会的第一件乐器是手风琴,成为经常在当地吉卜赛聚会或乡亲婚礼上演奏的少年乐手。1955年他得到巴恰雷斯特音乐学校入学名额,但该校手风琴专业停办,无奈之下他改修了钢琴和排箫专业。音乐课从中学读到大学,也从罗马尼亚读到了巴黎,其间接触了大量的民族音乐,当过民谣室内乐团的指挥。 赞菲尔自行动手对排箫进行改制,使之更适合于现代音乐的表现。


以前欧洲人对排箫的认识源于莫扎特的歌剧《魔笛》中帕帕杰诺的咏叹调《我是个快乐的捕鸟人》, 赞菲尔的出现改变了他们的印象,排箫不再是粗糙、单调、只能发出几个音符的类儿童玩具,而是表现力丰富、音色优美的现代乐器。


60年代,赞菲尔与法国轻音乐大师詹姆斯·拉斯特展开合作,一张名为《天堂鸟》的轻音乐天碟把悠扬飘逸的排箫定格在千千万万个乐迷心中。80年代,赞菲尔出版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排箫音乐唱片,特别是他用排箫改编吹奏电影音乐获得巨大的成功,用风靡全球来形容也不过份。赞菲尔的成功提升了排箫在乐器领域里的艺术地位,90年代越来越多的排箫演奏家相继出现就是明证。



不是尾声——

“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