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万州百安坝等地,前段时间市场上频现假冒洋河酒,消费者举报不断,假冒产品对洋河系列酒的品牌形象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本报对此进行报道后,引起万州区市场监管局以及江苏洋河酒等白酒品牌的高度重视。1月7日起,万州部署开展打击“假冒名酒”专项执法行动,邀请了洋河等7家白酒品牌权利人共同排查清理市面上假冒侵权酒类产品,严厉打击“假冒名酒”。
▲专项执法组在突击检查市场白酒
执法部门展开联合清查
上月初,接到消费者举报后,重庆晨报记者赴万州进行了深入调查,随后以《万州百安坝假洋河酒,缘何“遗存”不断?》为题,对该白酒品牌在万州假冒现象严重进行了报道,解析了万州频现假冒洋河酒的众多因素。文章见报后,洋河酒总部高度重视,积极加强自身营销等环节的管理,全力配合当地执法部门打击假冒产品,以实际行动取信广大消费者。
为净化酒类市场消费环境,从1月7日起,万州区市场监管局部署开展打击“假冒名酒”专项执法行动。针对白酒真伪鉴定主要依赖酒厂专业打假专家这一特点,此次行动邀请了洋河以及茅台、五粮液、习酒等共7家品牌权利人,共同排查清理市面上假冒侵权酒类产品,保障广大白酒消费者买得放心、喝得安心。
在清查中,万州区市场监管局以茅台、五粮液、洋河、习酒、剑南春等市场热销白酒为重点检查对象,组建3个专项执法组,全面排查万州城区高笋塘、钟鼓楼、江南、百安坝等主要商圈和重点乡镇的酒类专营店和大中型商超。
目前行政立案调查5起
此次专项行动,万州区市场监管局创新式地采取了“突击检查、现场鉴定、当场立案”的快查快处方式,着重检查酒类销售者证照是否齐全、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是否落实到位、进货渠道是否合法合规、进销台账是否建立、酒类产品标识标签是否规范、是否存在采购销售“假冒名酒”,督促酒类经营主体自觉履行主体责任,杜绝知假售假行为。
据了解,专项行动从1月7日开始,目前检查酒类经营主体23家,发现违法线索5条,行政立案调查5起,扣押涉嫌侵犯商标专用权酒类产品50瓶。
万州区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假冒名酒”不仅侵蚀了知名企业的品牌信用,更损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消费权益,让广大消费者和品牌企业深恶痛绝。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5万元以上不满20万元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我们要一趟锣鼓打到底!”该负责人表示,本着“彻底清除假冒伪劣”的决心,本次专项行动将持续开展,确保市民有一个放心的消费环境。
提醒:“特供”“内供”都是假酒
春节临近,酒水消费市场购销旺盛。重庆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有关负责人提醒广大消费者,遇到低于市场价的酒水应仔细甄别,不要轻信所谓“特供”“专供”“内供”酒品,最好选择从正规渠道的专卖店、商超或具有酒类商品经营许可资质的酒类经营企业购买所需的酒类;慎购来源不明或“三无”产品的酒品。在购买白酒时应谨记索取销售凭证,拒绝假冒伪劣产品,一旦购买到疑似假冒白酒,及时拨打12315进行投诉举报。
在较长一段时间,一些以“特供”“专供”“内供”为宣传噱头的白酒,引得不少消费者趋之若鹜。一些消费者出于收藏、送礼等心理,愿意花高价购买此类酒品。实际上,这类“特供酒”大多以低价购入普通小酒厂的散装白酒,再订购包装盒、纸箱、酒瓶、手提袋等材料进行包装,然后通过非法渠道进入市场以次充好。为此,重庆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曾专门发布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所谓“特供”“专供”“内供”酒,全部都是假品牌。
相关新闻>>
携手打击假冒伪劣
川渝共同公益诉讼
在日常生活中,名牌服饰因其品质保证与独特设计,常常成为消费者心中的优选。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却利用消费者的这份信赖,在上面动起了歪心思。1月14日,巴南区检察院发布了一起由该院支持起诉,川渝两地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以共同原告身份提起的一起跨省域消费民事公益诉讼。
2022年2月至2023年6月,王某、杜某夫妇多次从非正规渠道购进假冒阿迪达斯、耐克、安德玛等知名品牌服饰,在重庆商圈公开搭棚摆摊售卖。尝到甜头后,二人更是将生意扩展到了四川等地。直到2023年7月,夫妇俩被巴南区公安分局抓获,此后两人被法院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判刑。
新重庆-重庆晨报记者 杨圣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