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授权)
《自然》年度十大人物揭晓,基因编辑、CAR-T疗法入选
2017年最后一期《自然》杂志的特写版块揭晓了2017《自然》十大人物,基因编辑顶尖华人科学家David Ruchien Liu、以及世界上第一个接受CAR-T试验疗法的孩子- Emily Whitehead入选。
详
情:
http://www.geneclub.net.cn/info/genemail/6537.html
David R. Liu团队用基因编辑技术修复致聋性基因突变
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成功敲除了名为“贝多芬小鼠”小鼠的TMC1基因突变。
详
情:
http://www.geneclub.net.cn/info/genemail/6601.html
研究发现癌症突变“根源”,RAS突变驱动PD-L1表达
RAS基因的突变可以保护癌细胞免受免疫系统的损伤,促使肿瘤细胞生长、繁殖和扩散,从而驱动了25%的人类癌症。
详
情:
http://www.geneclub.net.cn/info/genemail/6505.html
北大学者历时7年刷新DNA测序精度、国内测序技术再创新高
北京大学黄岩谊教授带领的团队在《自然—生物技术》期刊上发表文章介绍了一种纠错编码(ECC)测序法, 从根本上提高了测序方法本身的精度,打破了国外在基因测序领域的技术垄断。
详
情:
http://www.geneclub.net.cn/info/genemail/6518.html
我国科学家纳米孔测序技术完成菊花基因组测序
首次完成了菊属植物菊花的全基因组测序工作,并完成了我国重要的药用菊花品种——杭白菊的全长转录组遗传信息发掘。
详
情
:
http://www.geneclub.net.cn/info/genemail/6518.html
北大乔杰研究组单细胞测序揭示了人类胚胎DNA甲基化动态
首次发现从二细胞胚胎阶段开始父母本基因组上的剩余甲基化水平发生逆转,在同一个单细胞中母本基因组上的剩余甲基化水平显著高于父本基因组上的剩余甲基化水平。
详
情:
http://www.geneclub.net.cn/info/genemail/6537.html
华盛顿大学发现睡眠不足相关基因
具有特定变异的DRD2基因的个体在完成需要认知灵活性的任务时,能够适应睡眠被剥夺的影响,做出适当的决定。
详
情:
http://www.geneclub.net.cn/info/genemail/6601.html
【亦蚕
简评
】
:
本周科研方面资讯集中在基因编辑和测序技术两个方面,纠错编码(ECC)测序法的发现,刷新DNA测序精度,使国内测序技术再创新高。同时纳米孔测序技术、单细胞测序继续助力更多基因组学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