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蝈蝈创新随笔
只是把思考的日志搬到了公众号上,不当之处请多包涵。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青塔  ·  筑梦建工,共创辉煌 | ... ·  2 天前  
青塔  ·  这所师范高校,力争更名! ·  2 天前  
高校人才网V  ·  燕京理工学院2025年人才引进计划 ·  5 天前  
高校人才网V  ·  南方科技大学2025年实验教学岗招聘公告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蝈蝈创新随笔

小故事,大道理

蝈蝈创新随笔  · 公众号  ·  · 2024-02-25 13:23

正文

2018年的一天,我在工程院做评委,评价几个项目。中午吃饭时,有位年轻的女博士问我:

郭老师,您今天对某个项目的评价非常高。但我觉得他们的理论水平不高啊。我读硕士的时候研究得都比他们深啊。为什么会给他们这么高的评价呢?

听到这里,我眼睛一亮:这个问题非常好啊!

我为什么会给他们很高的评价呢?因为他们的新技术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你的这个问题是不是应该改成:这个技术的理论水平一点都不高,为什么能做出有价值的工作出来呢?

年轻人想了想说:可以这么说吧!于是,我接着说:

我在学校读书时总认为:只有理论水平高的项目,才能取得好的创新成果。所以,写论文的时候,一直要去寻找先进的办法。但我在企业研究院工作了几十年,却发现不是这样。许多很好的创新工作,往往不需要先进的理论。相反,成功项目的技术原理往往非常简单。

这种现象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一种常态。既然如此,背后就一定会有规律性的东西。我先讲个故事,再说明其中的道理。

我刚到宝钢工作的时候,公司领导把我叫到办公室,交给我一个任务。 80年代,我们从日本引进了一个智能控制软件,一直没有用好。这个软件需要用到数学模型,许多人认为我们对模型的算法没有吃透,希望我这个博士研究一下。后来,我花了大约半年的时间,把这个技术搞好了,性能比引进的技术强了很多。为此,宝钢给了我很高的荣誉。

我为什么做得比日本人好呢?我用了热传导方程计算传热,在理论上就是正确的;而日本人用了一个代数方程计算传热,在理论上就是错误的、误差很大。所以,我的效果比引进技术好很多,这是很自然的。

我为什么能够想到用热传导方程呢?是不是因为我博士毕业、学问高呢?显然不是!热传导方程是几百年之前提出来的,大学本科生就知道,一点都不先进。是不是日本人的水平低呢?肯定也不是! 做这项工作的人,最先想到的就应该是热传导方程。而且,我读了引进的代码,感觉引进技术的开发者绝对是一流的高手。但这样一流的高手,为什么不用正确、准确的方法,而选用错误、不准确的方法呢?

经过调研,我理解了当时的原因。

宝钢是 80年代投产的。那时,计算机的性能很差。如果用热传导方程计算传热,根本没有办法完成实时计算、更不用说实时控制。为此,日本专家想到了一个很奇怪的方法、显著地降低了计算量。虽然计算精度差了一点,但至少可以实时计算出来。所以,不是人家想不到,而是没有条件使用。

我到宝钢工作时,二炼钢已经投产。所用计算机的性能大大提升了。完全可以实时地用热传导方程完成计算了。我就顺势而为,采用了这种计算方法。所以,不是我的水平比日本人高,而是我遇到的条件比日本人好!

企业创新的逻辑往往就是这样!

创新工作是要做前人没有做成的事情。而前人中有很多优秀的人物,我们想到的办法,几乎总有前人想到。一般情况下,如果我们想到的办法能够成功,前人老早就成功了,也就不会有创新的机会了。所以,我们常常感觉创新工作很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