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粗略的认为是:工作数目除以求职人数。
根据美国权威机构IIE报告,中国
留美学生人数持续增长
:
这里说的是持有F1签证的总人数。有的学生,比如大二、研一,并不在毕业季,不算“求职人数”。
把各个级别的学位(本科四年、硕士两年、博士五年,而且都有OPT)混在一起,按照平均3年毕业来估算(总人数除以3):
假设2014年有15000个工作机会,再假设12000个属于理工科,那理工科整体就业率为62% - 这是一个很高的比例。
有的同学可能说 62% 不算高。
首先,无论美国经济好不好,有些人毕业后根本就不打算在美国找工作。
其次,有些同学出于兴趣,即使最终找不到工作,也会坚守本专业。
第三,有一些同学在求职链里的底端。比如有的人托福考不到80分,只能双录取来美国先读语言;你在一亩三分地里看到的offer/ad汇报,哪怕是IIT、UTD这些排名不高的学校,它们总算是有个排名,而美国很多没有排名的学校,也有不少中国学生就读。并不是说学校不好、英语不好,就注定了找不到工作,但是,这些求职成功率比较低的群体,也被计算在内。
那2018年前后进入就业季的同学呢?
相比2014年,理工科学生数目增长幅度为:
(32854-19400)/19400 = 69%
而且,
最近几年,无论哪个理工科专业,很多学生,要么已经转成CS或者在跨系选CS课,要么正在准备着转的路上。
学CS人数的增长幅度,应该远在69%之上。Warald个人感觉,至少翻倍。
这种情况下,即使工作数目保持高峰期情况,随着求职人数的翻番,就业率也会被腰斩。
2015年,Warald写文章预警:美国IT行业就业难度加大!公司缩招!国际学生求职更难!
今年,
Snap上市之后股票猛跌
,
uber丑闻不断
,美国众多独角兽公司无法上市。
实际上,CS工作数目,不但没有出现从15000增长33%到20000的情况,反而随着独角兽们的哑火,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
就业难度的增加,无论是近期毕业的应届生,还是骑驴找马的跳槽者,相信都能感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