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引擎点亮“坝光之眼”
中建六局承建的深圳国际生物谷
坝光文化中心项目
日前通过竣工验收
将
成为坝光湾文化新地标
深圳坝光文体中心项目(被称为“坝光之眼”)是深圳市重点文体设施,
位于大鹏新区深圳国际生物谷,
由文化中心、体育中心、中心公园三个部分组成。
峡谷型连廊
串联起
南北两端建筑与户外空间,勾勒出别致外观,从高空俯瞰,酷似一双洞见未来的眼睛,充满现代艺术气息。
“坝光之眼”项目的设计灵感源自双链RNA,别具特色的无边际观海跑道、海浪设计元素,将大自然的运动瞬间凝固为建筑的永恒,达到内外双循环的动态效果。
作为“坝光之眼”重要组成部分,
坝光文化中心由中建六局承建,内部建筑面积约4.37万平方米,其三面环水,毗邻坝光湾,被称为“最亲海”文化中心。远处群山环抱,山谷绵延,碧水蓝天交相辉映,项目既展现“人类的生物谷”生态魅力,又彰显“世界的坝光湾”独特优势。
矗立在滨海之境,坝光文化中心项目又像是一艘即将扬帆远航的巨轮,成为深圳坝光湾的景观视觉焦点。
项目团队深知,要建好这艘“巨轮”,必然要经得住风浪的考验。项目地上部分为全钢结构,中部采用国内首例单层拱支网壳托柱转换结构作为上部图书馆的支撑构件,马鞍型拱壳共有580个菱形网格,最大跨度110米,单个构件最重达47吨,重量大、体态长、吊装难度大。
项目团队通过深度应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采用毂型节点对网格次梁连接优化,利用260个毂型节点的空间定位,控制2800平方米的马鞍形空间网格的定位,通过全过程模拟分析与数字化监测施工,实现精准安装。
要想一比一呈现“链接世界,解码未来”的设计理念,就要采用螺旋金属幕墙与卷积曲面幕墙,但由于项目地处台风多发地区,如何有效化解强风冲击,成为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为此,建设者从建筑材料入手,精选性能契合的幕墙材料,结合智能建造技术,运用有限元分析将风压组合作用在幕墙面板上进行测试,优化幕墙受力节点,创新采用新型施工工艺,大大提升连接强度与安装精度。
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研发《超大跨度双曲面马鞍形空间网格钢结构施工关键技术》和《临海岸超大跨双向变曲率幕墙工程施工关键技术》,获得发明专利3项、国家和省市级BIM奖6项、省级QC成果5项、省级工法5项、中国安装协会和广东省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
坝光文化中心包含地下1层、地上5层,集剧场、图书馆、文化馆及公共配套设施于一体。文化中心内部的剧院,面积约1.4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600余名观众。
项目建设者既是大刀阔斧的开拓者,又是细致内秀的雕琢者,他们在建造细节上精益求精,确保每一处空间都兼具功能性与艺术美感。剧场主舞台、舞台工艺均对标国际标准建设,剧场采用国际上常用的经典“品”字形舞台工艺布置形式,主舞台前方设有机械升降乐池,室内空间采用异形双曲面的饰面设计,构造出流畅灵动的戏剧空间,拓展了视觉的纵深感,赋予场景活跃的生命力。
如今的坝光文化中心,外部幕墙系统与山海走势、光影变幻有机融合,内部灯光与线条交相辉映,宛如星河轨迹,充斥着现代艺术气息。项目正式投入使用后,将融合文体、休闲功能,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知名的“文化之窗”,助力深圳大鹏新区打造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区。
责编:周 亮,苏 婷
校对:王想兰
审核:杜三聪
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
内容来源:中国建筑融媒体中心
素材来源:局党建工作部,发展公司
更多精彩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