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不是很多人,一边吃着大量的保健品,一边熬着夜。
请问你熬夜吗?但在这个问题之前,分享一个曾在《四型生理时钟》听说过的概念,书中将人划分成四种不同的生物钟类型,每个人都有自己最舒适的生理钟,只需要改变一些小习惯,就能找到适合你自己的黄金时间表。根据生理时钟类型的测试,人会大致被划分为海豚型、狮子型、熊型、狼型,不同类型之间没有好坏,只有是否合适自己。你们可以在网上找到这份问卷测试一下,除了星座之外,你可以更了解你自己。
海豚型就像海豚本身一样,
在睡眠时只有一边脑子是在睡眠状态,另一边则时刻保持警惕,专心游动以及堤防捕食者,这些特征非常符合失眠症患者;狮子型通常早上狩猎,处食物链的顶端。狮子的特性和那些生性乐观且具有早起特质的人相似,他们的睡眠欲望属于中等;
熊型的人需要阳光,他们的生理时钟日出日落规律;狼型的人,晚上只要连续看2小时电视剧就绝对睡不着觉,第二天全天疲惫不堪;
而且每个人会随着年龄和经历的变化这些类型也会发生变化。甚至很多研究都表明,
没有绝对时间作息的好与坏。
再回答上面的问题,在大二之前我跟很多人一样喜欢熬夜,后来开始看书和晨跑,就极度厌恶反感熬夜了,也是因此彻底把长达几年的的求职目标给改了,毕竟大部分广告人都是需要熬夜的。
自由职业的大半年,前面一半的时间都局促在鸡毛蒜皮的生活小事上,颓废的不可自拔。爱在小事上失足,无一例外就是和朋友之间的矛盾,上海的物价好贵,下个月的房租怎么办,成年人的压力好大......每天都在怀疑自己来上海做自由职业的决定对不对。
那么长的一段时间,一个人宅在在出租屋里,身边没个诉说的小伙伴,我仿佛与这个城市的嘈杂没有多大关系,躲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写稿到天亮,然后睡到太阳升起,几乎成了我的常态。
一个人一整天点一份外卖都没胃口吃完。
最可怕的一次情况,我为了赶稿写了30多个小时,中途只能迷瞪一会,因为害怕自己真正睡下之后会拖延工作的进度。这30多个小时没睡觉的故事,其实当时打算再熬一天凑整50个小时,那这也算是我年轻奋发的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可熬到第35个小时,我的身体并不允许我这样,实在困得不行了便倒头大睡。结果就是我再也不敢熬夜了,再也不敢饮食不规律了,再也不敢提前预支我的时间和精力了。
生活赋予我们成人的责任好像并不允许我们喘口气,所以唯有默默忍受和自我调节才能让自己尽快适应意外的烦恼。
还经常回想大三暑假在上海实习,加班到凌晨回到家也不敢倒头就睡,想着第二天还要推送,便在沙发上看会刺激人的综艺,躺在沙发上闭目养神1小时,然后起来写稿到凌晨5点,睡到7点去公司。
那时的我住在亲戚家,晚上回家可以跟伯伯抱怨一句:今天又加班;早上起来还有伯伯煮的营养早餐。
可现在什么都没有。工作四个月,大部分时间我都会坚持一个晚上11点之后不工作的原则,实在完成不了的额度,第二天凌晨3点我妈给我打视频电话,之后彻底清醒开始工作。貌似这种状态平均两周发生一次。
前几天发了一条朋友圈,说自己上班四个月,但已经发现要学的东西太多,时间根本不够用,如果说读书,水彩这些兴趣爱好可以慢慢养成,但职场英语,营销思路......则需要快速追赶最新的讯息。
纵使每天都很充实,但每天都觉得时间不够用。
突然间想起了一个定律,
红皇后效应——若沿逆行的滚梯往上走,即便是跑步前进,如果速度不够快,结果还是停在原地。红皇后效应就是指这个现象。也就是说,如果自己的速度与周边环境变化一致,就只能是在原地踏步,无论如何都无法向前迈进。
真正情况下是要想离开相差无几的竞争环境,仅仅不停歇地奔跑是不够的,还需要付出两倍以上的努力才能够实现,而欠缺的技能全部是需要时间去提升学习的,于是只能在保证基础的睡眠时间,去尽量缩短这个时间,所以大部分工作日我晚上只能睡5个半小时(只少不多),周末会花一天时间补觉。
是啊,一个人在外拼搏总是脆弱但又无比坚强的,全靠一个字:撑。
撑着,所以我会每天买一杯咖啡叫醒自己;撑着,所以我会开始重新找回自己的碎片化时间,去恶补职场技能;撑着,所以我喜欢发现那些能给予现在拼搏的我能量的一切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