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清南师兄
躬耕于清华的南方都市人,社会学播士、情感心理学砖家,青年人必读的活百科全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清南师兄

稳定的工作,不是洪水猛兽

清南师兄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7-15 21:41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文 / 百越水木





01


不知从何时开始,稳定工作逐渐与这个社会的主流价值格格不入,很多人常常将其与虚度年华、得过且过联系在一起。有些人是宁愿在大城市居无定所,也不愿在小地方安居乐业,并美其名曰追求梦想。

各种舆论更是大力鼓吹年轻人应该远离安稳,去大城市接受时代的检阅和洗礼,似乎只有在北上广深拼搏,进入私企奋斗,才能配得上所谓的“青春”,够得着心中的“梦想”。

可事实真是如此吗?在中国,稳定的工作主要存在于体制内,包括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以及学校、银行、医院等政府主办或者参与的单位。不稳定的工作,则多是在体制外。那么,在体制外奋斗,真的比在体制内拼搏,更有价值吗?

不一定。


02


体制外的职业没有大家想得那么诱人


现在很多人一提到体制外的职业,就会想到阿里巴巴的部门主管,百度的项目负责人,投行的业务经理,想象着一个个白领出入写字楼,每天接触这个时代最优秀的人群、最新潮的思想,在拼搏中燃烧着自己的青春。

而事实上,这些都只是极少数公司中的个例而已。

现实中的私企工作,可能是保险公司里天天打电话推销,却做不成几单业务的销售员;可能游戏公司里成天坐在电脑前写代码,没有女朋友却有颈椎病的程序员;可能是广告公司里日夜画图纸,却一直被甲方挑刺,要求重做的美工。

我有个朋友,31岁,原来在上海一家广告公司当策划总监,去年辞职回家考上了事业单位。工作一年以后,明显感觉他整个人的精神面貌跟过去相比大不相同。记得以前跟他聊天时,他总是一副很忙的样子,匆匆说完几句话就挂电话。偶尔聚会时,也总感觉他心事重重,而且整个人的气色也不太好,给人一种很疲惫的感觉。

而如今,他则完全换了一副模样,平时总是一副平静又略带愉悦的表情,跟我们聊天时,话也比以前多了很多,气色也好了很多。之前他年薪有四五十万,现在的收入只有过去的四分之一左右,少了这么多钱,心态还能这么好,肯定有其他原因。

一次跟他聊天时,我问他为什么要放弃一线城市的生活,放弃富有挑战的工作,甘愿回到这个介于二线和三线之间的城市,从事着一份算不上高大上的职业。



他当时说了很多,大致就是:

之前的工作虽然收入高,但没有归属感和安全感,自己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回不去的故乡,融不进的城市。

一方面,身处他乡,连个户口都没有,连套房子都买不起,总觉得一直在漂泊;

另一方面,虽然之前收入高,但感觉目前职业发展逐渐步入瓶颈期,想再上一个平台难度很大。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年危机”也越来越近,害怕自己由于能力不足,而被公司淘汰。

我又问他 ,“在体制内呆了一年,是不是感觉这里的人情世故特别复杂,办公室政治让人难以忍受,工作性质枯燥无聊?”

他笑了笑说 ,“工作环境比过去是复杂了一点,不过总体感觉也还好。现在在单位,一切都是围着领导转。以前在公司,一切也都是听老板安排。而且原来公司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现象,比现在还要严重很多。过去在实打实的利益面前,很多人是什么都干得出来的。”

他还说 ,“过去曾以为疯狂的加班,是因为自己喜欢这份职业而带来的激情,后来才明白,无休止地体力劳动,更多的是为了服务甲方而做着毫无意义的重复工作而已。职场都一样,干久了就都是那点事,都没什么价值。我就是担心自己长此以往,迟早被淘汰,觉得与其如此,还不如自己早点跳出来。”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中国的职场都差不多。


03

体制内的工作没有人们说得这么不堪


认识一名公务员,金融学硕士毕业,考上公务员后,主要工作是在办公室写材料,身心疲惫、苦不堪言。有段时间,他成天嚷嚷着要辞职,说工作压力太大,工资收入太低,从事的岗位专业不符,也不是自己喜欢的。于是,他就到处去投简历,什么证券公司、银行之类的地方都去应聘。不过由于条件谈不拢,所以一直也没走。

一次,市金融办公开选调公务员,他各方面条件都符合,所以就过去考试。由于太想离开现在的单位了,他认真复习了一段时间,顺利考到了市金融办。在那里他工作了五年左右,升职为副处长,后来本地一家城市商业银行有领导岗位空缺,他空降下去任一个重要支行的行长,从此前景一片光明。

体制内的工作,不仅是一份稳定的职业,也能给人提供一个不一样的平台。试想,如果他之前真的应聘到银行上班,那要多长的时间,才能当上一个重要支行的行长呢?其实,很多人对体制内工作不满意,一方面是工作性质导致的,另一方面也跟个人的职位有关系。很多时候,如果没有达到一定级别,就看不到远处的风景,也无法享受到高处的视野。



我有个同学是高中英语老师,白天在学校上课,晚上回家在网上兼职教英语。他的业余收入是本职收入的好几倍,属于那种基本不用看工资卡的人。一次我问他,你副业收入都这么高,干嘛不全职做这个,把教师的工作辞掉呢?

他说,“为什么要辞呢?我不当班主任,平时工作压力也不大,一年四季还有各种假期可以休息,福利保障都很到位。如果辞职了,这些就都没了。而且有一个稳定的工作,自己心里也不会太慌,不仅不会影响自己的业余收入,反而能更加从容地做好这份兼职。”

确实是这样,稳定的工作不仅能给人带来保障,而且也能让人有稳定的心态。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忧患的境地,总是为生活问题发愁,那他的一切行为,都将是为自己的温饱而努力。这个时候,还谈什么梦想呢?

想奋斗,体制内不会拦着你;想安稳,体制内也可以兜着你。


04

其实,所有人都在追求稳定


现在很多人都说年轻人不要安逸现状,要勇于在狂风大浪中拼搏,以此寻找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事实上,这个所谓的价值和梦想,其实也是一种稳定,不过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稳定而已。那些在常人眼中喜欢冒险的人,也并非喜欢处于漂泊不定的状态,他们也不过是为了图谋更大的稳定而已。

谁不希望能有一个安稳的日子、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被生活的压力所束缚,不被繁琐的杂事所困扰。其中大家讨厌的并非稳定本身,而是讨厌稳定的穷着、稳定的空虚着。

那么,如果由于讨厌这个环境,而将自己置身于险恶的境地,就真的能实现个人的梦想吗?在安稳的地方都出不了头,凭什么觉得自己就可以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呢?


05


奋斗,在哪里都可以


很多人总觉得只有在体制外才能奋斗,体制内就只能养老混日子。这种想法是片面的。如果没有奋斗的精神,那任何环境都只是一个借口。只要有一颗进取的心,那在任何领域都能取得成绩。

当年明月就是最好的例子。

当年明月,原名石悦,现任河北省隆化县副县长。他出名的原因,主要是那本火遍网络的书籍——《明朝那些事儿》系列。他是一名仕途平坦的官员,也是一位有自己的思想,用风趣而有分寸的幽默感去用心写历史的作家。他平时工作中兢兢业业,在认真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写出了一套《明朝那些事儿》系列书籍,引导人们深入透彻地了解明朝的历史,开辟了走心的心灵写史这条全新的道路。这本书不仅给他带来了极高的知名度,也给他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入。据统计,这些年他兼职当作家总版税已经超过了4100万。

体制从来就不是限制一个人的桎梏,可怕的只是自己的才华撑不起心中的梦想。

有人说,稳定的工作环境,就如同温水煮青蛙一样,会慢慢地使人变得颓废,会让人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远。我觉得这种说法毫无道理。一个人的梦想,如果能在温水中被煮死,那还算得上是梦想吗?等真正面临狂风大浪时,所谓的价值和情怀,估计会变得不堪一击吧?

真正的强者,不会强行将自己置身于漂泊不定的环境中,并以此来激发内在的激情和斗志。他们无论身处何方,都会有无尽的能量和坚定的意志,走出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子。





本文系公众账号“ 百越水木 baiyueshuimu 授权发布

作者简介: 百越水木,市委部门公务员,每天一篇日记,记录工作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

回复日期:如 201 70715 ,可查阅最近200天 文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