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阜阳新闻网
阜阳日报社主办,主流媒体,权威发布!丨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80016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贵州日报  ·  铜仁市人民政府最新人事任免 ·  3 天前  
百姓关注  ·  突发!飞机砸向公交车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阜阳新闻网

你好,阜阳!我们重新认识一下……

阜阳新闻网  · 公众号  ·  · 2025-01-30 18:56

正文


何谓乡愁?在不同的人心目中,都有不一样的理解。 而在00后大学生小袁心目中,一半烟火,一半清欢,就是眼中的乡愁。近日,小袁发布的帖子 《考研后,我们重新认识了阜阳》 ,文中描述的颍州西湖、欧苏文化、东关美食、汉简、龙虎尊,勾起无数阜阳民众的乡愁。记者连线小袁同学,听取她发帖背后的故事。

阜阳城南。全媒体记者 庞诚/摄



一对游进烟火里的鱼儿


小袁是安徽大学大四学生,发出贴文的起因,源于和唐山籍室友兼闺蜜小王同学的一个约定。

“去年寒假,我受邀到唐山玩,尝遍了当地的美食,最令同学骄傲的,却是正宗安徽板面,”小袁说,当时自己就萌生了一种自豪感,毕竟唐山板面还是源自自己的家乡。 2025年寒假,应小袁邀请,小王同学踏上南下列车,千里迢迢赴阜阳,感受不一样的颍淮风情。

阜阳西站 全媒体记者 庞诚 摄


抵达阜阳后,两人前往的第一站,便是位于颍南路美食一条街的一家羊肉板面馆。“一是距离她居住的酒店近,二是想让同学感受真正阜阳板面的味道,”薄厚均匀,嚼劲十足的板面,香辣满腔,口齿余香的羊龙骨,让两人吃的不亦乐乎。随后, 小袁又领着闺蜜,吃遍了阜阳的特色美食,格拉条,撒汤,粉鸡,油酥烧饼…… 在这个阳光和煦的春天里,两位闺蜜充分感受到皖北小城舌尖上的味道。



“好似两条游进阜阳烟火里的鱼儿,”小袁这样总结陪伴闺蜜的探访阜阳之旅, 虽然是土生土长的阜阳人,但这次陪伴闺蜜的家乡游,对自己也是一次难忘的认识家乡的过程。 马拉松,音乐会,都为小袁所津津乐道,最让她难忘的,是夜间偶尔一位外地游客,向她询问到哪儿能吃到正宗的格拉条,“我就对他说,格拉条只有中午吃,晚上可吃不了。”


舌尖味道唤起游子乡愁


小袁高考进入大学校园,正值疫情期间,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让她格外思念家乡。

大学食堂里,也有不少阜阳籍的师傅,格拉条、撒汤、粉丝等小吃也一样不少,“ 不知道什么原因,一样的阜阳师傅,一样的原材料,却怎么也吃不出家乡的味道 ,”小袁说,假期回到家乡,父母问最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她脱口而出,“去吃碗家乡的板面和格拉条吧。”


事实上,小袁是个不能吃辣的人,从小到大,几乎从不吃辣,但奇怪的是,就是对格拉条、板面和羊龙骨,非得放上一大勺辣椒油不可,“ 其实吧,吃的应该不是那一碗面的味道,更多的,是放不下辣椒香味中的那份乡愁。

Citywalk,不同于街头闲逛,更多指的是城市行走或城市漫游,与一座城市的深度互动交流。闺蜜千里来访,小袁做的当然不仅仅是简单满足味蕾享受。去感受阜阳千年文化的厚重,更是此行的必须。

城南的图书馆、博物馆、 规划馆,两人足足逛了大半天。 在小王同学一片惊艳声中,小袁感受到更多的则是城市变迁。


阜阳市博物馆。全媒体记者 庞诚/摄


作为00后,在小袁记忆中,阜阳的记忆更多在人民路,千百意、国贸、百货大楼、财富广场、商厦等商业体,而这次陪同闺蜜,两人留下印象更深的,则是城南万达广场、博物馆、双清湾等地, “变化太大了!不知不觉中,阜阳已经变了模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