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米宅
欢迎来到《米宅》,研究全国城市的房地产宏观数据、人口、经济、政策,用全国视野,去合理配置、规划自己的地产投资。更是地产人的学习课堂,一起成长,一起成为地产极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京本地宝  ·  麦当劳咖啡免费喝!北京一波特惠福利来啦! ·  2 天前  
GiantPandaCV  ·  DeepSeek-V3 FP8量化浅析 ·  2 天前  
气象北京  ·  森林体验指数预报(2025-2-6)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米宅

财税大政策!很多人和企业,日子要难过了......

米宅  · 公众号  ·  · 2024-11-23 07:18

正文

↑↑↑点击 “米宅” 关注并设为 星标★



1


最近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一份重磅公告,将直接影响到很多进出口企业、个人的收入,关键词是四个字:

出口退税

11月15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的公告》。

核心内容包括三条:

1.取消 铝材、铜材 以及化学改性的动、植物或微生物油、脂等产品出口退税。


2.将部分 成品油、光伏、电池 、部分非金属矿物制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至9%。


3.本公告自2024年12月1日起实施。


(部分下调、取消退税产品清单 来源:财政部官网)

这次新政,将带来一场崭新的产业变革。

因为底层政策思路,已经完全改变。

先看过往数据,2023年中国进出口退税的整体规模,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19485亿元,关税2591亿元。

也就是说进口环节的税收,关税占比很小,进口增值税占90%。

中国2023年税收总额18.11万亿,进口规模17.98万亿出口金额23.77万亿,2023年出口退税17122亿元。

(米宅制图 数据来源:国税总局)

超过1.7万亿的出口退税金额,意味着有很大一批企业是靠着国家退税活下来的,如今退税滑坡,直接封杀了这部分利润。

尤其是政策第一条提到的铝材、铜材、微生物油脂等产品,直接从13%退税一刀看到0。

从今往后,很多依靠出口退税赚钱的低端厂家、企业,往后的日子要难过了。

出口退税的起源,是通过退还出口商品在中国国内生产、流通环节缴纳的税款,降低出口商品的成本,让商品以不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提升竞争力。

1985年4月1日,中国正式实行对出口产品退税政策。

1994年1月,改革退还产品税、增值税、消费税的出口退税管理办法,建立以新的增值税、消费税制度为基础的出口货物退(免)税制度。

2008年和2009年,为了缓解全球金融危机冲击,提高了纺织品、竹制品、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商品退税率,同时提高高附加值、高基数含量商品的退税率。

2018年,面对贸易冲突,商品出口退税率为15%的和部分13%的提至16%;9%的提至10%,其中部分提至13%;5%的提至6%,部分提至10%。

出口退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官方会根据经济形势,进行动态调整。

简单来说,出口退税等于拿国家的钱,补贴国外消费者,同时养了一大批不赚钱、缺乏竞争力的国内企业。

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字对比是:

2023年中国出口退税17122亿


2023年中国国防总预算为15537亿人民币


(来源:pixabay.com)

也就是说,财税对国外消费者们的补贴,甚至超过了 国防军费总开支。

中小微出口企业,确实带来了就业,但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包括但不限于:

1.无止境的价格战、无止境压榨人工价格

2.环境污染等隐形成本不断上升

3.企业利润低、研发不足、没有品牌

4.帮助外国控制通胀,尤其是美国


高盛之前的一篇报告《变革中的中国 聚焦产能周期》,就引起过不小的热度。

里面提到2023年中国出口金额高达1.06万亿的新三样,也就是光伏、锂电池和新能源车,都已经面临产能过剩的现状。

其中,光伏组件供应量占全球供应的86%, 产能是国内需求的4倍、全球需求的2倍。

锂电池供应量占全球供应的81%, 产能是国内需求的3.3倍、全球需求的1.5倍, 产能利用率还只有61%。

新能源汽车供应量占全球供应的66%, 产能是国内需求的2.1倍、全球需求的1.2倍 ,产能利用率为54%。

尤其是在过去的一年里,因为产能过剩导致主要产品价格下跌10%到55%不等,残酷的内卷导致企业盈利大幅恶化。

(来源:高盛报告)

如今财政部、税务总局决定改变思路,取消或者降低出口退税,好处在于:

A.清理一批低端出口企业

B.对外国输出通胀

中国不能总是只赚低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钱, 转型和升级是必然的,也是所有企业必须要面对的。


2


不出意外,一大批行业的出口退税退坡后, 未来税务补贴的方向,会从海外转向国内消费者。

这是政策思路的本质变化。

众多出口公司进入去产能阶段,必然经历惨烈的洗牌、整合、重新崛起的过程,产品价格也将回归合理水平。

大家已经看到,11月15日国内出口退税公告一出,国际铝价格就随之上涨了。

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倒逼国内产业转型升级的信号。

中国依旧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同时具备门类最全,效率最高,产业基础设施最完备的工业体系,只是还没做到外贸产品真正让全球市场离不开。

特朗普还没上台,已经放出了狠话:

对中国货物无差别征收60%关税


瑞银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假设成本不被转嫁,美国60%的关税对中国上市公司整体盈利将造成约1%的直接冲击。

之所以预估的影响很小、很有限,主要是因为绝大部工厂都提前布局出海,把产业链和供应量分散在了全球。

从细分行业来看,机械行业受到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运动服装/原始设备制造/零售,然后是宠物,接下来是生物科技和CRO制药。

(来源:瑞银报告)

另外,中国主要贸易伙伴格局已经完全变化,自2020年开始东盟取代欧盟成为主要伙伴,欧美国家占比逐年下降。

仔细观察会发现,贸易格局的变化,导致了外贸强市的格局也连带发生改变。

最明显变化是深圳取代上海,成为进出口贸易总量第一名。

深圳海关统计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深圳进出口3.37万亿元,同比增长20.9%,进出口规模居全国内地城市首位,对同期全国外贸增长的贡献度达35.9%。

深圳为什么能反超?

核心原因就是 贸易产品结构改变,顺带着改变了进出口模式。

简单来说,上海对外贸易的主体是外资,深圳则是民营企业。

2024年前5个月,深圳民企在进出口中占比达到71.6%,深圳民企的进出口增速为51.7%,远高于外资的5.9%。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