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环球资讯+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环球资讯广播《环球军事报道》。报道世界军事资讯、分析全球安全战略、追踪武器最新动态、深入解读战史战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  ·  2024年“中国梦·大国工匠篇”主题宣传活动 ... ·  3 天前  
军武次位面  ·  每日囧图丨男人要想买高楼,那得每天勤梳头 ·  5 天前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  ·  北方公司携多款产品亮相国际防务展会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环球资讯+

(揭秘)参加诺曼底战役的中国军人(下)

环球资讯+  · 公众号  · 军事  · 2017-06-16 20:00

正文

线收听本节目,请点击文章底部左下角  

 ↓↓↓

 阅读原文

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70多年前一批年轻的中国海军军官赴欧洲参加世界反法西斯大战,他们乘军舰鏖战大西洋、北冰洋、诺曼底……然而他们的事迹却鲜有记载,即使有也是语焉不详。这批年轻的海军军官中,有一位曾受到英国首相丘吉尔的接见,他叫郭成森。根据老人生前的采访和其家人提供的珍贵史料,世人才得知这桩二战史中的重要“秘闻”。

那么,惨烈的诺曼底登陆战,郭成森立下了怎样的赫赫战功?二战末期,郭成森所在的“肯特”号巡洋舰执行了怎样一项绝密任务?临回国前,郭成森为何挥剑斩青丝,了却了一段异国恋情?回国后受国民党重用的郭成森又为何毅然决定起义,并成为人民海军首任“南昌”舰舰长?本期军史解密,李涵为您讲述:诺曼底战场上的中国军人(下)



 “肯特”号

 

中国军人郭成森、卢东阁所在的英国“肯特”号巡洋舰自始至终参加了诺曼底登陆战的全过程,先后担负着主攻、护航和警戒任务。在这片炮声隆隆、火光冲天的海战战场上,数不胜数的舰船在烟雾火光中穿梭,登陆艇和两栖坦克塞满了滩头,死伤士兵随处可见,到处是一片火海。郭成森回忆当时的情景时感触地说:“看到近旁一艘艘友舰被击中起火、沉没时,我们都无暇顾及,抓紧一切时间拼命地开炮射击。当目睹一个个敌军目标被击中时,一种胜利的喜悦洋溢在心头。”


在这场世界性的规模空前的三军协同作战中,英国海军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保障作用,仅在战役打响的第一天,海军舰炮就发射了2万发炮弹,并有4000多艘登陆舰艇抢滩登陆。郭成森等21名留学英国的中国海军军官,全部参加了诺曼底战役的海上作战,有的在巡洋舰和驱逐舰上,有的在战列舰上,还有的在航空母舰上,分别担任主攻和掩护任务,他们在这场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大决战中,立下了不朽的战功。21名参战者在炮林弹雨中冲锋陷阵数十天,无一伤亡。郭成森在这次大决战中,先后亲自指挥发射炮弹数千发,不仅摧毁大量德军的岸防设施,而且还在布雷封锁作战中,击沉一艘德国大型救生船和4艘运输船。

 

 

诺曼底战役大获全胜之后,战火从东西两线向德国中心地区迅猛燃烧,法西斯败局已定,寿命屈指可数。就在这时,郭成森所在的“肯特”号又执行了一项重大而秘密的任务。1945年初的一天傍晚,“肯特”号靠抵英国军港后,舰长下令全舰不准放假,军官不准离舰,各战位备战备航,随时准备离港出发。正在担任舰值更官的郭成森发现港口上骤然增派了许多荷枪实弹的卫兵。

夜幕降临时分,舷梯口传来一声低长的哨音,一行人在舰长的迎接下悄然走上军舰,神秘地直奔三层甲板那些腾空的舱室。站在舰桥上的郭成森隐约望见一位头戴礼帽、身穿黑斗篷的矮胖身影有些眼熟,却想不起来在哪儿见过。当夜,“肯特”号从母港解缆起锚,向地中海方向南行。在驾驶室里,好奇的郭成森忍不住向身旁的一位年轻的值更官打听:“今晚上舰的是些什么人?咱们此行到底执行什么任务?”那位英国值更官耸耸肩,摇摇头,表示他也不知道。不料,他们的悄悄谈话被一旁的上校舰长听见了,他走过来,面带微笑而又语气严肃地对郭成森说:“年轻人,记住,军人的使命就是全神贯注地执行好任务!”

郭成森马上立正回答:“是,长官,我记住了!”在此后半个月的航程中,郭成森一心一意地恪尽职守,从未再向任何人问一句他不该问的问题。当时的郭成森不知道,“肯特”号此行是接受盟军统帅部下达的密令,执行护送丘吉尔首相赴苏联参加雅尔塔会议的重要使命。


这次航程波谲云诡,险象丛生,德军撤离占领区时,在大西洋和地中海的航道上敷设了数以万计的漂浮水雷,而且希特勒的特工随时都可能进行暗杀活动。此前,在德黑兰会议期间,希特勒就曾派出杀手试图杀害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三巨头。

肯特”号不负盟军统帅部的信任,克服重重困难,安全顺利地将丘吉尔护送至地中海的马尔他岛。在这里,丘吉尔首相与乘“昆西号”重巡洋舰横渡大西洋的罗斯福总统如期会合。然后,他们将在美国空中霸王和英国约克式运输机组成的空中编队护送下,飞向苏联的雅尔塔。

丘吉尔首相对“肯特”号出色地完成护送任务感到很满意,临下舰前,他欣然破例地接见了“肯特”号全体军官。当他叼着烟斗走到郭成森和卢东阁面前时,上校舰长向他介绍了这两位年轻勇敢的中国军官,丘吉尔感到很惊讶,他高兴地紧握着郭成森的手,徽笑着说:“很好,年轻人,我祝贺你,也感谢你!”

 

 

1945年5月2日,盟军攻克柏林,德国守军投降。这一天,英国的大街小巷到处挤满了狂欢的人群。郭成森等人也穿着中国海军的平呢制军服,夹杂于不同肤色的载歌载舞的人流之中。突然,他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女声:“亲爱的郭!……”他循声望去,只见身着白色连衣裙的玛丽正兴高采烈地向他奔来,郭成森再也没有一丝的羞涩,他热切地张开双臂,将这位心仪可人的漂亮英国女孩拥在怀里,他们在狂欢的气氛中热烈接吻!……

如果一切按部就班地进行的话,时间老人也许会把郭成森和玛丽变成一对浪漫的异国情侣。然而,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结束,郭成森受命立即返回祖国。当他在5000吨级新型轻巡洋舰舷梯口与玛丽姑娘相拥诀别的时候,他没有答应玛丽“给我写信,我等你!”的请求,而是毅然决然地告诉她:“从此一别,我们天各一方,远隔重洋,很难再有聚首之日了,还是彼此都不要等对方了吧,愿我们把纯洁的友谊化作心灵深处永远美好的记忆吧!”说罢,这位标准的中国军人给他心爱的英国姑娘深深的最后一吻,含着热泪踏上了返回祖国的征程。

1946年5月,郭成森圆满结束了在英国皇家海军为期2年零8个月的学习参战任务,回到了中国上海。

 

 “长治”

回国后,郭成森先是被分配到国民党中央训练团军官训练队担任队长,不久又被任命为国民党海军部旗舰――“长治”号代理少校副舰长。

这艘国民党海军中最大的军舰常有军政要员光顾,风华正茂、一表人才的郭成森成为他们拉拢的对象。国民党海军总司令桂永清知道郭成森留过英、打过仗、英语娴熟、业务精湛,对他格外器重,曾多次找他谈话:“年轻人,好生为党国效力,前程不可限量啊!”当时的舰长,后来担任国民党海军总司令的刘光凯对他露骨地表白:“跟定我肯定有你的好处,我的接班人就是你!”但郭成森却看清了国民党已是穷途末路。

参加大西洋海战对郭成森来讲,的确是一段不平凡的经历。在英国他接受了民主和平的思想,他认定海军是用来对付外来侵略的,不是用来屠杀同胞打内战的。所以当“长治”舰一次次被派往华北、东北参加内战,尤其是看到舰上的官兵在光天化日之下抢劫民船,公开分赃时,他更坚定了与国民党分道扬镳的决心。

这期间,中共上海局策反委员会与郭成森取得了联系。从此郭成森在党的领导下,利用队长、副舰长的身份和关系,团结发展了一大批进步青年军官和士兵,作为发动起义的骨干力量。



1949年3月的一天,在上海徐家汇郭成森姐姐家里,30多名进步学生和青年海军军官聚会一堂,聆听郭成森发表演讲。听众席上,一位漂亮文静的女中学生睁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听得格外专注,她完全被郭成森慷慨激昂的情绪所感染,时而振奋,时而沉思。郭成森在即将结束演讲时说,“想一想,我们寒窗苦读也好,远涉重洋也好,为了什么?说到底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信条,那就是维护和平,振兴祖国!现在我们的眼前的路只有两条:一条是跟着国民党打内战,成为受人民唾弃的历史罪人;另一条是弃暗投明,搞起义,把军舰开到解放区,建设新中国的新海军!”郭成森话音刚落,那位姑娘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刚拍了两下,突然意示到这是秘密聚会,不好意思地吐了一下舌头,脸上飞起一片红晕……

从此,夜幕下的黄埔江畔,常出现郭成森和这位姑娘款款漫步的身影。她叫林桂华,是中国近代民族英雄林则徐第五代嫡孙女,父亲林贡瑚是上海盐务局官员,在她17岁那年父亲不幸病逝,他生前曾和郭成森的父亲是至交。林桂华又是郭成森姐姐的学生,她有一位远房堂哥,就是在福州海军学校当过郭成森的队长与他亲如手足的林遵……人生的奇遇,共同的理想追求,使两颗年轻的心撞击出爱情的火花。

 

 “永兴”舰

1949年5月1日,郭成森的学生、“永兴”舰航海官陈万邦带领部分进步官兵在长江浏河口发动起义,控制了军舰,但由于缺乏经验和疏于警惕,在驶往解放区途中遭到反起义分子拼命反抗,在浴血搏斗中,陈万邦壮烈牺牲,另7名主要起义人员退守电讯室里,拒绝投降,被毒气活活熏死。震惊全国的“永兴舰起义事件”发生后,国民党当局从陈万邦等人的笔记本和信件中查获:“散布共党言论、策动这次起义的总后台是郭成森。”海军总司令桂永清气得脸色铁青,下令:“立即逮捕郭成森,就地枪决!”

在地下党的掩护下,郭成森迅速撤离“长治”舰,来到刚解放的上海,以隐蔽的身份继续从事策反国民党军舰起义的特殊战斗。1949年9月16日,郭成森和林桂华在上海的姐姐家中举行了简朴的婚礼。新婚第三天,他们收到了一份惊喜的贺礼——“长治”舰在长江口举行起义获得成功!


长治”舰

长治”舰起义之后,连遭国民党飞机的轮番轰炸,中共党组织指示采取“舍舰保人”策略,长治舰忍痛自沉长江江底。后来,郭成森受命亲自组织力量将其成功地打捞出水,并进行了精心的维修。新中国成立前夕,华东海军司令员兼政委张爱萍任命郭成森为“长治"舰舰长,1949年10月6日,经张爱萍将军的亲自介绍,郭成森光荣地成为中共预备党员,他也是原海军人员中第一批入党的舰长。

1950年4月23日,人民海军成立一周年之际,中央军委决定将“长治”号改为“南昌”号,以我军诞生地南昌作其舰名。“南昌”舰成为人民海军第一支舰队——第六舰队的旗舰。在华东海军于南京隆重举行的军舰命名、授旗仪式上,郭成森心潮澎湃地从张爱萍司令员手中接过中央军委的命名状、军旗、舰旗,高声宣誓:“为建设新中国强大海军而奋斗!” 在“南昌”舰上,郭成森手把手地教着穿着陆军服的“旱鸭子”,带出了第一批护卫舰的舰长,他们后来成为海军、舰队、基地、院校的领导。



1953年,毛泽东主席在“南昌”舰上欣然题词:“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此时郭成森已经担任了海军司令部第一任航海业务长。人民海军的许多训练计划、规则、条令、条例,都出自他之手。原苏联驻中国海军的总顾问曾这样评价郭成森:“十分熟悉海军业务,是一个精干而难得的人才。”

 

 

1955年,郭成森奉命调入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出任教官,一干就是30多个春秋,培育桃李遍海疆。他的学生中许多人成了舰长、教授、将军、司令员……期间郭成森因所谓的“历史问题”经受不少委屈,但他始终坚持理想与追求。1955年授衔时,他的军衔授得最晚,而且偏低,只被授予大尉。“文化大革命”中,他无端被关进“牛棚”,5个子女全被发配到农村改造,老伴也因天天去海边劳动落下严重的类风湿驼了背。他平反后,不少人劝他为自己“讨个说法”,他淡淡一笑:“出来工作,就算有说法了,还是抓紧时间好好教学吧!”又有人劝他为子女“讨个说法”,他仍是淡淡一笑:“第二代耽误了上大学,不是还有第三代吗?自己补吧!”他的两个孙子在爷爷亲自辅导下,一个考上了北大,一个考上了清华。


1985年,郭成森在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正师职研究员的岗位上离休,此后,他长期受聘担任海军某单位英语高级翻译。上世纪末,海军组团去美国考察,他不顾年逾古稀的高龄,成为我军年龄最大的出国考察人员。在纽约考察时,领队得知,郭老几十年未见面的85岁的姐姐在费城定居,特给他一天假去探望。但他考虑到考察任务繁忙,有限的公家外汇不应私用,便婉言谢绝,只是和姐姐通了几次电话。他回国后不久,姐姐便留下终身遗憾去世了。

郭成森经受了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的洗礼,铸就了他优秀的海军军人品质。他最大的感悟是:战争太残酷,和平最珍贵,打仗为了和平。他说,诺曼底登陆战役是世界上“空前”规模的大海战,也可能是“绝后”的人类大厮杀,希望人类社会不再发生世界大战。



郭老生前在接受采访时曾说:“为和平而战,保卫世界和平,这是我毕生不渝的信条。”当年抱着这个信条赴英留学参战的21名中国留学生,有一半去了台湾,有一半留在大陆,其中有5人参入到人民海军行列。其中,卢东阁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海军大连舰艇学院航海系主任、海军学院军事学术研究部副部长等职,1988年荣获功勋荣誉勋章,1997年在北京因病逝世。王显琼历任南京军事学院海军系教员、海军学院兵种教研室副主任等职,编写教材上百万字,被评为先進教员,20多年前病故。张家瑾,曾在上海海军司令部任参谋,1966年去世。黄廷鑫历任护卫舰“武昌”号副舰长、华东军区海军枪炮业务长、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教员等职,1958年转业,2009年11月11日病逝。


郭成森老人于2004年5月7日在大连家中病逝。在他的家中挂着一副友人赠予的对联,上联是:兴海军,振中华,鏖战大洋,功勋卓著;下联是:勤耕耘,育英才,献身教育,桃李芬芳!”这也是对他一生最好的总结。

谨以本期节目,纪念那些参加大西洋海战和诺曼底战役的中国军人。

《党史纵横》刘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