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硬技能重要还是软技能重要?这一争论似乎从来没有停止过。擅长哪方面的人都在强调哪方面更重要,P序列的人声称硬技能更重要,软技能都是溜须拍马;M序列的人则声称软技能更重要,硬技能都是做牛做马。
而如果把这个问题,扩展到企业,再扩展到国家,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哪个更重要?我想答案很清晰了。
没有硬实力,企业和国家的软实力还能发挥作用吗?
没有软实力,企业和国家的影响力能有多大?硬实力能走多远?
硬技能,
指使用专业领域内的知识、工具、方法来完成目标的能力,比如数据分析、写PPT、写代码、写文案等。
软技能,
指与处理人际关系有关的技能,比如沟通、交流、协调、管理、激励等能力。
可以这样说,
硬技能是操控物的能力,软技能是影响人的能力。
1. 硬技能决定下限,软技能决定上限
人的一生要经历不同的阶段,职场也会经历不同的阶段,从普通员工,到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再到高层管理者。硬技能和软技能贯穿所有的职场阶段,唯一不同的是在每个阶段发挥的作用不同
。
硬技能帮我们在初级阶段站稳脚跟,打稳地基,它决定了我们的下限。
软技能本质上是硬技能的杠杆,可以放大优势,撬动杠杆,它决定了我们的上限。
没有硬技能,地基就不牢固,上层很可能崩塌。
没有软件能,就没有杠杆效应,上层很可能又低又矮。
2. 硬技能和软技能融合才能形成概念技能
更为严重的是,硬技能和软技能缺乏一个,就很难形成概念技能。
什么是概念技能?
它是对事物的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是一种
战略思考和执行的能力
。
比如
制定中长期战略计划并执行的能力、复杂紧急问题的处理能力等。
概念技能通常需要多年专业经验积累加上管理经验积累才能练成,是软技能和硬技能经过多年历练和融合的产物。
没有硬技能,无法形成战略判断和洞察;没有软技能,就无法调动资源和人力将战略落地执行。
概念技能是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卡茨提出的,他同时提出了一个卡茨管理技能模型。
这个模型将能力分为三种类型:
技术技能(可以理解为硬技能)、
人际关系技能
(可以理解为软技能)
和概念技能。
位于不同阶段的管理者需要的关键技能和各个技能之间的比例关系各不相同。
对基层管理者来说,技术技能是最为重要的;
到了中层管理者,人际关系技能和概念技能发挥的作用变大;对高层管理者来说,概念技能则是首要技能。
我们将视野从个人上升到企业。
7S模型大家都耳熟能详吧。
在讲7S前,先来讲一下它的诞生背景。
企业保持优秀业绩的葵花宝典:
《追求卓越》《基业长青》《从优秀到卓越》,这三本书在职场打拼的人估计也都听说过。
其中,《追求卓越》是麦肯锡的托马斯·彼得斯和罗伯特·沃特曼于1982年出版的。《基业长青》和《从优秀到卓越》是同样曾在麦肯锡公司工作过的詹姆斯·柯林斯与杰里·波拉斯分别于1994年和2019年出版的,
这三本书都介绍了
企业保持优秀和卓越的秘诀
。
7S模型就是
托马斯·彼得斯
在写《追求卓越》时提出来的。
彼得斯挑选了美国历史悠久、最优秀的43家翘楚企业,对他们进行了深入调查,
总结了这些成功企业的共同特点,写出了《追求卓越》这本书,也最终形成了7S模型。
7S模型认为企业的成功取决于七个要素的相互协调,
这七个要素分别是:
战略(Strategy)、组织
结构(Structure)、内部系统(System)、组织文化(Style)、员工(Staff)、组织技能(Skill)、和共同的价值观(Shared Values)。
这七个要素是企业经营和发展必须考虑的因素。前三个是企业的
硬实力
,属于“硬件”要素;后四个是企业的
软实力
,属于“软件”要素。
战略眼光、组织结构、内部流程制度和系统,构建了一个企业的硬实力,有了它,企业就能够有效运转起来并获取盈利。
没有了硬实力,企业就没有了存续的根基,软实力也无用武之地。
人才、组织文化、组织技能和共同的价值观,构建了一个企业的软实力,有了它,企业才有源源不断的人才输入,才能够用价值观将人才笼络住不外流,才能长久地运转下去,持续地盈利。
没有了软实力,就没有了人才,企业的硬实力也撑不了多久,很快就会散架。
因此,企业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同样重要,缺一不可,必须相互配合,企业才能走向优秀和卓越。
我们将视野再从企业上升到国家。
一个国家的硬实力通常指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
主要通过军事威胁和经济制裁等手段
强迫或收买其他国家
。
而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则是指文化、外交、价值观、人民和意识形态等,主要通过文化的吸引和说服等方式
让其他国家心甘情愿地追随
。
硬实力和软实力同样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