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海昏侯出土了285枚西汉金饼之后,把这种之前少为人知的古代黄金货币推到了公众的面前,一夜之间成为家喻户晓的文物。
海昏侯出土文物在首都博物馆展出期间,最吸引广大观众眼球的就有这些黄金灿灿的金饼。随着海昏侯金饼的出土,古玩市场的西汉金饼的价格也翻了几倍,但是,鱼目混珠,假金饼不时的出现。
真金饼
仿制的金饼是近几年来出现的,由于真正出土的西汉金饼通常被博物馆收藏,市场上并不多见,大部分收藏爱好者并没有见过真正的西汉金饼。于是,让很多收藏爱好者真假莫辨,打眼上当者不少。
其实,只要见过真正的金饼,是不难分辨真假的。收藏爱好者可以去钱币博物馆仔细看看那些真品西汉金饼,相信一定会正确地辨别真假。仿制金饼成色不足,通常在七至八成,铸造粗疏,生涩。
假金饼:
西汉的黄金货币是以圆形为基本形状的。具体有金饼、麟趾金和马蹄金等三种称谓。金饼出现的年代稍早于后二者,早在战国墓葬中就有发现。战国时期的金饼呈圆饼状,正面经过锤击,中间内凹,边缘突起。在安徽阜南、河北燕下都、满城贾庄、陕西临潼、北京怀柔等地都有发现。
1999年12月,西安东北郊潭家乡北十里铺村出土219件,是目前出土最多的一次,和以往不同的是,这219枚金饼不是发现于墓葬,而是深埋在泥土中。这些金饼的直径在56~65MM之间,重量在247克左右,最重达254.4克。形状如扁的半球型,面微隆起,背面内凹,凹面大都有文字、戳记和符号。如:“黄、长、吉、马、租、千、金”和“V”等。
值得注意的是,这批金饼绝大多数有不同程度的磨损、擦痕和切割痕。通常是边轮的磨平和呈条状、块面状的擦痕。切割痕是用较锋利的器具锯成,而且一般出现在较大的金饼上,部分金饼上还有补贴金片的现象。这种切割或补贴的是为了金饼有一个统一的重量,叫“平称”。这批金饼中还有的一部分呈变形状,一类是受外力压后呈扁平状,一类是两侧受力变形呈曲拱形。
1961年山西太原东太宝汉墓出土金饼5枚,是原装在同墓出土的一件铜制量器中,五枚大小依次,重量在210—250克之间,除一枚无文字外,其余背面均刻有不规则文字,可辨的有“令、王、朱、吉、二”等字。
1981年江苏盱眙南窑庄出土西汉金饼10枚,形状为饼型,底面微凹,表面隆起。大小重量不一,自248—379克不等。其中四枚正面刻划阴文直行正书文字“斤八两”、“一斤二两九铢”、“一斤八两四铢”、“一斤八两四”等。还有两枚刻有“一二三”即“一斤二两三铢”。这些表示重量的数字与史载和考古发现的黄金一斤等于250克的结论是相符的。
说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文章仅供参考。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