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锂电IPO难以重回曾经的高峰,但IPO政策的放松,也确实为各企业的进程起到了推手作用。
尤其对比今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下半年企业撤回申请的数量大大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一家接一家企业过会、获准注册。
起点锂电观察到,继容汇锂业、埃索凯、珠海赛纬、海博思创等相继过会后,又有两家锂电产业链公司同日传来新进展,A股市场锂电产业结构有望进一步丰富。
江南新材3日后上会 拟募资3.84亿元
11月8日,江南新材IPO审核状态更新,公司进入已问询状态,并更新提交了相关财务资料。同时,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发布公告称,江南新材主板IPO将于11月15日上会。
公开资料显示,江南新材成立于2007年7月,是国家级“专精特
新”小巨人企业,专注于电子电路铜基新材料领域研发、生产与销售。
公司核心产品包括铜球系列、氧化铜粉系列及高精密铜基散热片系列三大产品类别,广泛应用在通信、计算机、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工业控制和医疗、航空航天等众多领域。
同时,江南新材正积极开拓铜基新材料产品的应用场景与市场,包括光伏、锂电池、钠电池、有机硅催化剂等多个细分领域。
根据招股书,江南新材本次IPO拟募资3.84亿元,用于“年产1.2万吨电子级氧化铜粉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营销中心建设项目 ”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其中,氧化铜粉产品可应用于高阶PCB镀铜制程、锂电池PET复合铜箔制造、有机硅单体合成催化剂等领域。
江南新材认为,随着募投项目的落地,其氧化铜粉的生产能力将大幅提升,如果市场开拓顺利,该产品预计将成为公司未来收入和利润的重要增长点。
业绩方面,2021年-2024年上半年,江南新材整体业务规模较大,经营业绩整体稳定。营业收入分别为62.84亿元、62.30亿元、68.18亿元和41.0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48亿元、1.05亿元、1.42亿元和9,832.78万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36亿元、8438.71万元、1.24亿元和9122.43万元。
其中,江南新材收入主要来源于铜球系列,该系列产品销售金额分别为59.9亿元、 55.6亿元 、59.3亿元和34.7亿元,占主营收比重分别为95.34%、89.28%、87.07%和84.58%。
客户方面,目前江南新材下游客户覆盖了大多数境内外一线PCB制造企业,包括鹏鼎控股、东山精密、健鼎科技、深南电路、瀚宇博德、景旺电子、志超科技、奥士康、胜宏科技、崇达技术、定颖电子、博敏电子等。
总体来看,江南新材营收体量较大,与承安集团、铜冠铜箔、中一科技、德福科技等竞争对手相比,连续多年位居首位。但江南新材的主要营收产品相对单一,业绩来源集中在PCB行业,对于锂电行业,江南新材还在进行氧化铜粉产能的爬坡建设,新市场开拓较慢。
此外,锂电池PET复合铜箔是一种新型的动力电池集流体材料,虽然凭借安全性高、成本低、能量密度高等优点,受到行业和龙头的青睐,但目前仍处于导入初期,市场完全释放还需时间。
供货宁德时代/比亚迪 永杰新材提交注册
永杰新材“悬着的心”似乎可以落下了!
11月1日,上交所消息显示,永杰新材主板IPO成功过会。据悉,这是今年过会的第39家企业,也是上交所主板时隔8个月后,再次开启IPO上会审核的首家企业。
永杰新材的过会无疑开了个好头,为排队的锂电企业们带去了信心。同时,永杰新材趁热打铁,加速冲刺资本市场。据上交所信息显示,11月8日,永杰新材审核状态已变更为提交注册。
资料显示,永杰新材成立于2003年8月,前身为东南铝业,于2011年9月改制为股份,并更名为永杰新材。
公司主要从事铝板带箔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主要包括铝板带和铝箔两大类。产品主要应用于锂电池、车辆轻量化、新型建材和电子电器等下游产品或领域。
在锂电领域,永杰新材是国内主要动力锂电池铝合金材料供应商之一,与宁德时代、比亚迪、孚能科技、科达利、震裕科技、合肥力翔、金杨股份等知名企业保持着合作。
据招股书显示,永杰新材本次IPO拟募资20.88亿元,用于“年产4.5万吨锂电池高精铝板带箔技改项目”、“年产10万吨锂电池高精铝板带技改项目”以及偿还银行贷款和补充营运资金。
永杰新材表示,本次募投的两大技改项目,是在公司现有主营业务的基础上,结合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特点,以公司经营目标、现有技术为依托实施的投资计划。项目实施后,将提升公司在锂电池领域的基材供应能力和整体客户服务能力,同时优化生产工艺,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扩大公司业务规模。
业绩方面,2021-2024年上半年,永杰新材营业收入分别为63.03亿元、71.5亿元、65.04亿元和37.32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2.39亿元、3.54亿元、2.38亿元和1.64亿元。
其中锂电池板块是永杰新材产品毛利贡献度最高的类别,2021-2024年上半年分别达到主营业务毛利总额的29.27%、55.55%、49.61%和 43.79%。
声 明:本文由起点原创,版权归属起点研究,如需转载联系小编(微信:lddsj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