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讨论了上海楼市的微妙变化,近期出现房东卖房后价格上涨的情况。文章分析了这一现象的背后原因,包括市场起色、房东操作等。同时,文章也提醒卖家做好市场调研、精准定价,买家需谨慎选择,避免踩坑。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上海楼市出现微妙变化,卖房后价格上涨的情况增多。
文章介绍了近期上海楼市的变化,房东卖房后出现价格上涨的情况,引发了作者的观察和思考。
关键观点2: 市场起色和房东操作是房价上涨的重要原因。
文章分析了市场起色的迹象和房东操作的策略,指出这些因素对房价上涨的影响。
关键观点3: 卖家需要做好市场调研和精准定价。
文章提醒卖家要做好市场调研,精准定价,以获得更好的卖房效果。
关键观点4: 买家需谨慎选择,避免踩坑。
文章提醒买家要明确自己的需求,谨慎选择,避免盲目跟风,特别是在置换房产时。
关键观点5: 上海楼市存在两级分化趋势。
文章最后提到了上海楼市的分化趋势,强调买家和卖家需要关注市场变化,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决策。
正文
来源:
魔都财观
作者:观观
上半年很多房东卖房的时候,不挂个小区最低价,可能连个看房的都没有。
着急卖的,撑不过三个这么砍价的,只能含泪割肉离场。
不过最近一段时间,
无底线砍价的情况似乎有了明显好转。
甚至有了小幅涨价成交的情况。
01
虽然527出了新政,但是效力最强还是6月份,随后政策效果越来越弱。
看着上海每天网签量蹭蹭蹭地网上涨,他想的是现在的买家价格太低了。
反而在买家的价格轰炸下怀疑人生,最终熬不住了接受了522万的价格。
割肉还不是最惨的,毕竟当下卖房割肉和吃饭一样平常。
但是你刚割肉卖房,邻居就比你卖的贵,这是最难受的。
最近朋友的同小区又成交了一套,这套的面积和户型和他家的大差不差。
自己好不容易下决心抛掉的房子,转眼就涨价了,朋友后悔的大腿都要拍断了。
之前卖房都是背刺邻居,
怎么今天卖房反而成了背刺自己。
其实,在大家没有注意到的时候,已经有一小波人吃到了“涨价”红利。
11月初,刚帮客户买好房子,总价567万,中间楼层的一套两房。
半个月后,小区另一套房子成交价587万,多了20万,户型、装修并没有差很多。
卖给我们客户房子的房东后悔呀,好几次说,要是再晚两天卖就好了。
事实上我们也发现,
越晚卖亏越多的情况已经不是100%适用了。
甚至连大虹桥这样的下跌重灾区也都有卖的比之前“贵”的。
像招商虹桥公馆一期,近期的价格反而是一点点向上爬坡的感觉。
年中的时候,一些低楼层的户型都像逃命一样的疯狂甩卖。
但是不知不觉间已经脱离了最低价的区间。
03
市场的机会出现了
联洋11月成交创近两年新高,大概能有100套左右。
碧云板块11月卖空了,只要是符合市场价房子统统快速成交。
万源城这边的中介朋友已经遇到客户主动加价50万了。
一开始是要买的那套2500万左右,结果被别人2540万截胡。
关于价格,他们的共识是现在市场上合适的房子都在快速成交,一些好房子是可以引发买家涨价抢的。
买卖中的短视行为,根本还是在于不懂市场,实操过程中技术动作变形甚至完全没有章法。
但是多卖个5万、10万,总价高的多卖几十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然后就是降价、降价、降价,紧接着发现降价还卖不掉。
有时候再遇到一些无良中介的PUA,肯定会不知所措的。
市场已经给出机会了,如果你的房子不差,是该思考如何卖的更优。
04
盲目卖房不可取了
过去一年应该有不少人卖房其实不是真想好了接下来要怎么办,而是被市场裹挟着前进。
比如想要趁着价格低,置换到更好的地段,这是可以的。
可能看起来轻描淡写,但是想要100%实现并非易事。
如果是置换的客户,
想要避免下一次踩坑,那买对房子才是根本。
之所以出现今天这样的情况,其实是上海楼市的两级分化趋势,又出来了,而且分化很剧烈。
希望买房/卖房人不要键盘论“多空”,多到一线去看看发生了什么。
头部的明星板块,笋盘快没了,低价的很快被秒,下一套出来必然比上一套更高。
热门的头部板块,一些次新房源刚挂出来,立马十几组带看,房东心态好的不得了。
而差的老破小老破大扎堆的板块,远郊的板块,依然还是天量挂牌,一个小区几百套挂牌,依旧冷到鲜有人问津。
各位买家卖家,真的该思考自己下一步应对动作是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