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凤羽财经
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Linux就该这么学  ·  微信新功能升级:可一次性删除所有“单向好友” ·  18 小时前  
中科院物理所  ·  当天上的垃圾越来越多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凤羽财经

千亿东北国企离奇暴毙,谁干的?

凤羽财经  · 公众号  ·  · 2020-11-22 22:01

正文


11月20日,华晨卒(本文的“华晨”均指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死得很窝囊。

10亿债券违约打倒了这家千亿资产的省属国企,相当于一擀面杖敲死一头大象。


Part.01

华晨和很多关外企业一样,故事相当精彩。故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02年轰动一时的华晨确权案,这个案子非常复杂曲折,结果就是华晨系核心资产国有化,辽宁省国资委VS仰融系大获全胜。

其中最戏剧性的一幕是, 中国金融教育基金会将所持的全部华晨中国汽车股份以0.10港元/每股的价格,转让给辽宁省政府全资所有的新华晨,而华晨中国在停牌前每股1.45港元。

备受瞩目的确权案就此告终,仰融的律师在接受采访时给出的评价是:“一场闹剧”。


仰融 (原华晨中国汽车董事长)
此时华晨中国最值钱的资产是华晨金杯,市场占有率高达30%以上,曾经创造一年利润17亿的行业纪录。三年后,大连市副市长祁玉民再接掌华晨时,已经是“临危受命”。集团3年累计就亏损28亿元人民币,外欠经销商10亿元。
2019年祁玉民退休,留下了很多争议。 既有当年就任后“力挽狂澜”的美谈,也有历时三年半、耗资26亿打造的自主车型“华颂7”问世后月销量大都在个位数的奇谈,还有把华晨宝马给“丢了”的怪谈——2018年10月,祁玉民将华晨宝马25%的股权卖给了宝马汽车。

2018年,华晨还号称实现了年收入2000亿元,两年后暴毙,不知祁总作何感想?其中的诡谲,留待后人研究吧。


Part.02

要出事的消息早在去年就不胫而走,华晨多次公告强调辽宁国资委实控,承诺“履行国企职责”,把中国资本市场的国企信仰用到了极致。

而且,公开信息显示,华晨集团总资产超过1900亿元,截至2020年上半年货币资金超过500亿元。旗下还有四家上市公司,怎么看也是浓眉大眼、身体棒棒的。因此,直到10月份债券爆雷前,评级机构毫无预警。看上去也没毛病啊?
可是,11月13日,一位债权人依法向法院提起华晨集团破产重整申请后,辽宁省国资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华晨集团长期经营管理不善,自主品牌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负债率居高不下。
2018年以来,辽宁省政府及相关部门一直努力帮助华晨集团解决现金流问题,但其债务问题积重难返。—— 1900亿资产呢?2000亿营收呢?500亿资金呢?都是市场的幻觉吗?
最好玩的一幕是“老爹暴卒,孝子鼓掌”——就在华晨破产当天,旗下两家A股上市公司申华控股和金杯汽车股价应声涨停。大A股的戏码从来都是如此精彩,反转再反转。
奥秘全在华晨集团负责人的话里: 本次重整只涉及集团本部自主品牌板块,不涉及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及与宝马、雷诺等的合资公司。
2002年,辽宁地方政府用白菜价强买了涨势喜人的华晨。2020年,又把只剩下一张皮的华晨扔了,顺便甩了五百多亿的债务,还收割了把股市。这手牌打得……霸气。

但是,最值得佩服的不是辽宁国资委,而是股市里坐在辽宁国资委对面的各位。 每一个自以为是镰刀的,都难逃韭菜的命运。真以为债市的雷,就打不到股市吗?


Part.03

华晨并不是债市里的晴天霹雳,而是滚滚天雷中的一闪。与之最接近的要数河南的永城煤电,差不多的配方、差不多的味道。

在核心资产“避险”方面,河南比辽宁同行更直截了当,采取了临时抱佛脚加霸王硬上弓的硬核操作。

在宣布违约前,永城煤电公告,公司第四届董事会临时会议审议通过相关议案,将其持有的部分股权无偿划出。 然后,11月10日,永城煤电公告10亿债券实质违约,可能带着安详的笑容……

对本轮债市危机,很多评论表示了异乎寻常的乐观情绪。代表性的观点是:这是一轮国企去杠杆,打破了“国企信仰”、“刚性兑付”,这对资本市场乃至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是有好处的。
在这次债市风暴中收到教训的银行系统,今后可能改变重国企、轻民企的偏见。 然而,这种乐观的分析恐怕是一厢情愿的“坏事变好事”。

01

“去杠杆”是一种主动措施

目的在于释放局部风险以免压力堆积。 华晨、永煤则是地方国企转移资产后,以破产重组的方式“靠实力赖账”。地方政府国资委的财政风险是“化解”了,却是以压力转嫁给金融系统为代价。

大量持有国企信用债券的银行首当其冲,吞下被动缩表的苦果。 然而,本来禁锢在地方国企中的优质资产并没有被释放,反而在股市里又割了一遍。
这个左手倒右手,台面下伸出第三只手的玩法如此,怎么会起到“去杠杆”的效果?

02

这改变不了资本市场“国企信仰”

几家地方国企并不能改变对“刚性兑付”的期待,也不会改变资本市场“国企信仰”。 刚性兑付和国企信仰本质上是一回事,都是源于政企关系暧昧, 只要这种关系没有根本改变,资本市场很快就会回到起点。

不要说我国发展还很不成熟的资本市场,就是市场化程度更高的美国资本市场也是如此。2008年次贷危机的元凶“两房”对华尔街的打击如此之大,雷曼这样的百年老店都倒了,又如何呢?
风头一过,两房很快就缓过来了,次贷照放,规模越来越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