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红色窑工
南京的飞机撒下的传单中有一则这样的悬赏:
“凡是能杀死毛泽东或者徐海东投诚政府军队的,当赏洋十万元。……”
徐海东是什么人?斯诺说:“目前,在所有的红军领袖中,可以说没有一个会比徐海东更声名显著,更神秘。关于他的事情,外间很少知道,一般人只知道他是湖北某地的一个窑工。”
当时,徐海东是红十五军团司令。这位司令员的相貌如何呢?
两颗门牙是怎么回事?
这是一个惊险的事件。有一天,徐海东骑着马在路上走,他的马踢着了一个士兵,他坐在马鞍上转身去看那个士兵受伤了没有,结果马受惊奔跑,把他撞在了一棵树上。他昏迷了两个星期,醒来后发现他的两颗门牙,深深地嵌在了树上。
对于徐海东满身的伤痕来说,这次受的伤并不算重。他身上有八处伤痕,腿上、臂上、胸口、肩上、膝上,都受过伤。曾有一粒子弹,从他的眼睛下面穿过去,从耳朵后面出去了。
徐海东的童年同样充满了苦难。他1900年出生在湖北的黄陂县,一家人好几代都是窑工。他是家里最小又最聪明的孩子,所以父亲凑钱送他进了学校,对他充满了期望。然而在学校里,穷孩子总是受到富孩子的欺负,老师也偏向富人家的孩子。在十一岁那年有一次被冤屈挨打之后,他离开了学校。这个时候,他觉得穷孩子想要伸张正义,是不可能的。
他开始在一家窑厂做学徒,没有报酬。十六岁时,他成了窑厂最优秀的工人,在300个工人中得到了最高的工资。有一次,窑厂工人到附近村庄去看戏,一些官员们也在那里看戏,只是因为窑工们多看了官眷们几眼,就惹怒了官员们,遭到了驱赶。厂主想把自己受到的损失转嫁到工人头上,而工人们团结起来,逼迫厂主打消了念头。这次事件,使徐海东认识到:团结起来,是贫苦人自我防卫的利器。
21岁,他离开了家,在江西做了几年窑工后,他投入了国民党的军队,在军队中,他开始对共产主义产生了兴趣。他厌恶军阀的部队,最终离开湖北到了广东,加入了张发奎所带领的第四军。到1927年,他的职位升到了排长。
“四·一二”政变后,徐海东把窑厂里的工人和就近的农民组织起来,从中选拔了17个人,组成了最早的湖北工农军。这支军队只有一把手枪八粒子弹。但是,这支17个人的军队,最终发展到了红四方面军的六万人,形成了鄂豫皖根据地。
第五次反“围剿”,鄂豫皖根据地损失惨重。除了经济封锁,飞机轰炸,沿着苏区建碉堡,南京军队还采用了一种惨绝人寰的方式,那就是要把苏区以内的人口全部消灭。
徐海东一家被杀害得只剩下一个哥哥。徐姓族人总共被杀66人。白军还下命令:徐海东的那个县陷落的时候,姓徐的一律处死。
他们还目睹了更多的惨事,这样的阶级仇恨,深深地印入了徐海东的脑子。
斯诺对徐海东的印象是:他是我所遇到的红军领袖中,有最强的阶级感的人——在姿态上、外表上、谈话上、以及背景上——除了贺龙以外,他是红军将领中唯一的纯粹的无产阶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