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城市不仅是一个理论命题,更是一个实践命题。在我看来,人民城市价值体系主要包括六“生”共同体,这也是我们的实践着力点。
一是“安全韧性”的生存共同体。生命安全与生活安全是城市幸福指数的首要指标,是城市美好的基本底线。应优化提升规划建设标准,健全城市防灾设施体系,提高城市抗击各类灾害的能力;加强城市应对各类环境变化特别是气候变化的适应性规划和建设;建立健全城市紧急状态应对机制,完善各类紧急状态预案及其相关设施等。
二是“安居乐业”的生活共同体。城市因为有人,才有活力和意义,而有人必有“人情味儿”。要珍惜城市的“市井味”与“烟火气”,市民的生活便利与生存空间比城市过度的“整洁统一”更重要。城市治理切忌犯“洁癖”,城市面貌的整洁美丽固然重要,但“城市美化”不能过头,更不能以损害市民的日常生活便利为代价。
三是“持续增长”的生产共同体。经济发展是城市发展的核心与关键。城市更新的主要任务之一便是通过持续更新不断满足经济发展的空间需求,不断提高城市的经济能级。稳步的经济增长需要持续的科技创新,需要不断发展新质生产力来推动。城市更新就是要通过挖掘盘活城市既有低效空间资源,通过空间优化和基础设施提升来满足新的经济活动的需要,特别是新质生产力所带来的新的生产空间的需要。
四是“多元包容”的生机共同体。城市的规划建设与治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抽象的人、转向一个个具体的人,从“人”转向“人人”。城市发展必须最大限度地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为每一位市民创造美好的生活,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幸福,保证每一个人机会均等,尤其是保证弱势群体的诉求,最终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五是“传承不息”的生命共同体。现代化不仅是物质生活的现代化,也是精神生活的现代化。精神生活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拥有保护传承历史文化的自觉。城市的历史文化从来就不是城市发展的包袱,而是激发城市活力的源泉,是城市创新价值的根本。城市的历史保护不仅是为了记住昨天,也是为了创造更美好的今天,更是为了给后代留下完整的明天。
六是“迭代进化”的生态共同体。生态绿色是当下城市发展的重心,绝不能为了一代人的利益而损坏后代人的发展空间。在加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的同时,更要尊重和保护好既有的绿化和植被,既要注重出于美化目的的植物配置,更要注重植物的生态综合效应与碳汇效应。加强城市水系的保护与治理,特别是要尊重城市既有水系的流通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恢复城市历史水系,同时加强土地的保水性与透水性,提升城市滨水空间的公共效应和生态效应。加强城市生态空间的系统性和网络性,既要在城市周边加强郊野森林和生态绿地建设,也要适当增加城市中心地区的小型街头绿地和口袋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