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古玩元素网
古玩元素网官网:www.shgudong.com 服务导向:提供古玩收藏信息,古董拍卖信息,考古新闻,鉴定服务的平台。 品鉴专线:手机13818437994 固话 021-62170626 QQ:315196341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古玩元素网

法门寺地宫珍贵文物,价值连城!

古玩元素网  · 公众号  · 手工艺  · 2017-06-17 22:07

正文

关注"古玩元素网"-微信号:shgudong带你进入古玩行!  

唐朝是中國古代最強盛的王朝,中外文明交流頻繁,絲綢之路商貿往來興盛,民族融合加速發展,中國佛教進入全面繁榮時期,逐漸形成了三論宗、天臺宗、法相宗、華嚴宗、成實宗、密宗、禪宗、凈土宗等八大宗派。


密教是以念誦陀羅尼咒語為特征的佛教法門的通稱,密宗是密教體系中思想系統且有師資傳承的教派。唐以後逐漸失傳,其部分思想與修行方式則融入其他佛教宗派。


密教最重視以圖像闡釋經典,其圖像多是按照特定布局擺設的諸佛菩薩、明王、天王、夜叉以及各類法器等的曼荼羅畫或造像等。

所謂曼荼羅(mandala)意譯雲「聖眾集會處」,即念誦壇場,是帶有藝術性、宗教性、哲學性、直感性的諸佛境界的具體象征,密教藝術正是通過曼荼羅形式實現。


法門寺地宮供養壇場以及出土密教器物,西安安國寺舊址出土造像是最具代表性的唐代曼荼羅藝術之壹。


深圳博物館聯合法門寺博物館主辦,西安碑林博物館、河南博物院協辦,展示具有代表性的密教法器與造像等文物,包括法門寺地宮放置佛指舍利的鎏金銀寶函、供養鎏金銀香爐與香寶子、鎏金銀茶具、秘色瓷、玻璃器以及西安安國寺白石菩薩、明王造像等共計四十余件,從佛教藝術與法器供養等方面展示唐代密教的諸多歷史面貌。


展厅一览




希望通过此次特展展示唐代独特的密教曼荼罗艺术、精美的各类器物以及其对东亚世界的深远影响,感受佛教艺术多样而丰富的魅力,了解中西文明交流的历史与艺术成果。


第一单元 法门寺地宫文物


扶風法門寺因安置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聞名世界,佛塔被譽為“護國真身寶塔”。法門寺始建於東漢末年恒靈年間,素有“關中塔廟始祖”之稱,周魏以前稱作阿育王寺,隋文帝時改稱成實道場,唐高祖時改名法門寺。


北朝隋時期,法門寺地宮供養佛指舍利即已聞名並得到王朝的供養。唐時傳言三十年壹開,則歲豐人和”。因此,唐代近三百年間,先後有高宗、武後、中宗、肅宗德宗、憲宗懿宗 與僖宗等八位皇帝六迎二送供養佛指舍利。每次迎送聲勢浩大,朝野轟動皇室貴族士族官員乃至僧俗各界為之頂禮膜拜,可謂佛教史上絕無僅有之盛事唐僖宗鹹通十五年(874)正月四日,按照密教曼荼羅結壇儀軌,根據皇室貴族與僧俗各界的祈願,最後將佛指舍利及數千件供養器物壹並封入法門寺塔下地宮。


1987年4月,封閉了壹千壹百余年的法門寺地宮重新開啟。釋迦牟尼佛真身指骨舍利以及武則天、懿宗、僖宗等供養的銅浮屠、八重寶函、五重寶函、金銀器、秘色瓷琉璃器、茶具、石刻與絲綢等千余件瑰寶重現人間,引起世界轟動,佛教界、文化各界廣泛關註。這是至今發現唐代等級最高、歷史背景清楚、紀年明確,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極高的珍貴文物,在政治史、經濟史、宗教史、文化史、思想史、藝術史、科技史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等領域的研究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價值。


唐 鎏金四天王盝顶银宝函

通高23.5厘米 边长20.2厘米 重2699克

1987年扶风法门寺地宫后室出土

法门寺博物馆藏

此為法門寺地宮出土八重寶函之第七重。四壁鏨刻四大天王及其部眾即夜叉天人眷屬像,各持供養器及法器。分別刻北方大聖毗沙門天王,左手托塔,右手持金剛棒東方提頭頓咤天王,雙手持劍;“西為毗婁勒義天王”,左手持弓,右手執劍“南方毗婁博義天王”,左手駐劍於地。


密教興起後,佛教部眾神將以及儀軌思想逐漸流行,四大天王及其部眾是各大寺院熱衷圖繪的護法善神。值得註意的是,北方毗沙門天王因不空僧團推動而最受尊崇各地城樓、寺院及石窟紛紛立像,故其名加“大聖”尊號。



唐 鎏金如意轮观音盝顶纯金宝函

长、宽、高均13.5厘米 重973克

1987年扶风法门寺地宫后室出土

法门寺博物馆藏


此为法门寺地宫出土八重宝函之第四重。宝函正面錾刻唐代密教流行的六臂如意轮观音菩萨及其眷属,两侧胁侍供养菩萨合掌跪于蒲团之上,前有二童子双手捧盘献物。王维《绣如意轮像赞》文云:“如意轮者,观世音菩萨陀罗尼三昧门。现方便于幻眼,六臂色身。”宝函左侧錾药师如来说法图,右侧錾阿弥陀佛说法图,背面錾大日金轮说法图,法器菩萨,庄严妙相,顶饰以双凤,边饰鸿雁。 



唐 鎏金四十五尊造像盝顶银宝函

长、宽、高均17厘米

重1612克

1987年扶风法门寺地宫秘龛出土

法门寺博物馆藏


此為佛真身指骨舍利五重寶函之第四重,函體四面各鏨五尊像,構成金剛界大曼荼羅成身會,又以金剛三鈷杵紋為界欄,典型密教圖像特征。寶函欄界內鏨文:“奉為皇帝敬造釋迦牟尼佛真身寶函”。外底鏨文:“大唐鹹通十二年十月十六日遺法弟子比丘智英敬造真身舍利寶函永為供養”。


智英是晚唐密教僧人,可能是中晚唐密教傳人玄法寺法全弟子。這是目前中國發現最早的唐代密宗金剛界曼荼羅造像,表現《金剛頂壹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大教王經》佛經場景,為了解唐代密宗歷史及曼荼羅圖像藝術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證據。




唐 嵌宝石水晶椁子

高7厘米 盖长10.5厘米 座长10.2厘米

重437克

1987年扶风法门寺地宫秘龛出土

法门寺博物馆藏


此即五重宝函之第二重,贴饰金丝大团花一朵,椁盖上镶嵌黄蓝宝石各一。举世瞩目安放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的白玉棺即置于此水晶椁子中。水晶是佛教中重要的吉祥供养宝物。佛经中“七宝”一说即金、银、琉璃、水晶、琥珀、美玉、玛瑙。因此,佛塔地宫供养中常见此类七宝供养器。



唐 鎏金卧龟莲花纹五足朵带银熏炉及银炉台

盖径25.9厘米 内径24.8厘米 腹深7厘米

通高29.5厘米

重6408克

1987年扶风法门寺地宫后室出土

法门寺博物馆藏


捶揲成型,附件浇铸,纹饰鎏金。仰莲瓣托宝珠盖钮,盖身莲台上各有口衔瑞草的神龟。五独角天龙兽足,两足间以销钉套接绶带盘结的朵带。炉台底面錾文:“咸通十季,文思院造八寸银金花香炉一具,并盘及朵带环子全共重三百八十两,臣陈景夫,判官高品臣吴弘悫,使臣能顺”。香炉是佛教香花供养的重要法具之一,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熏炉、炉台成组配套尚属首次。



唐 毗那夜迦五足朵带铜香炉

通高48厘米 口径25厘米

重8470克

1987年扶风法门寺地宫中室出土

法门寺博物馆藏


该香炉为典型密教香具,镂空炉盖顶饰跪于仰莲蕾上的毗那夜迦像,双手合捧一宝珠。香炉通体表面鎏金,铺首衔兽五蹄足。这是迄今发现的唯一饰毗那夜迦像的铜香炉。


密教毗那夜迦意译云常随魔、障碍神,源于印度教湿婆之子象鼻天神,佛教引为护法善神,其图像较早见于那北朝佛教石窟,中晚唐密教图像中盛行,千手千眼观音经变、如意轮观音经变图像中所见尤多。毗那夜迦像饰于香炉顶盖喻香薰障碍、祛除邪魔故也。


唐 鎏金双狮纹菱花形圈足银盒

口径16.8厘米 足径13.9厘米 通高12厘米

1987年扶风法门寺地宫后室出土

法门寺博物馆藏


该银盒钣金成型,纹饰鎏金,呈四瓣菱花形,盒面錾刻双狮戏缠枝花纹,属吸收中亚金银器构图特色,开宋元流行双狮纹饰之先。盒盖内底墨书“内库”两字。圈足外底錾刻文字曰:“进奉延庆节金花陆寸方盒壹具,重贰拾两,江南西道都团练观察处置等使臣李进。”


唐 鎏金羯摩三钴杵纹银阏伽瓶

通高19.8厘米 口径7.6厘米 腹径13.2厘米

底径10.9厘米 流口径1厘米 重659.5克

1987年扶风法门寺地宫后室出土

法门寺博物馆藏


晚唐大兴善寺密教大师智慧轮施。阏伽意为净水,与香、花、灯、涂、饮食为密教六供之一。法门寺地宫出土银阏伽瓶共四件,又作贤瓶、德瓶、如意瓶、吉祥瓶形制尺寸相同,腹部及圈足錾饰莲瓣纹与三钴金刚杵纹,均为晚唐大兴善寺密教大师智能轮所施法供器物。


唐 鎏金鸿雁纹银茶碾子一套

茶槽长27.4厘米 宽4.4厘米 槽深3.4厘米 高7.1厘米

重1168克

碢轴长21.6厘米 轮径8.9厘米

重524克

1987年扶风法门寺地宫后室出土

法门寺博物馆藏


法門寺地宮出土金銀茶具是研究唐代茶道藝術的重大發現。這是壹套茶碾子,捶揲鏨刻成型,紋飾鎏金。座底鏨刻銘文:“鹹通十年文思院造銀金花茶碾子壹枚並蓋,共重廿九兩,匠臣邵元,審作官臣李師存,判官高品臣吳弘□,使臣能順。”可知此為唐僖宗供奉之物。唐代陶瓷器中見有多套茶碾子。


飲茶之風盛行於唐代僧院,禪院茶風尤甚,密教也不例外。茶是坐禪觀想、修行三密的必備飲品與供品。佛教史料中皇帝賜茶與密教僧人的記載頗多,如代宗賜茶“二百串”與不空大興善寺文殊閣道場;又德宗賜包括惠果在內的內道場持念僧每人茶十串等。


唐 素面淡黄色琉璃茶盏及茶托

茶盏口径12.6厘米 底径3.6厘米 腹深4厘米 高4.9厘米

茶托外径13.7厘米 足径4.6厘米 高3.8厘米

1987年扶风法门寺地宫后室出土

法门寺博物馆藏


此茶盏与盏托以玻璃来制茶器,现存实物中仅此一例,其他质地如银器、铜器与瓷器茶盏、盏托组合较为常见。如1975年宁波和义路遗址唐大中二年纪年墓中出土越窑青瓷五瓣花口茶盏与卷荷形盏托,天青色类秘色瓷,现藏浙江省博物馆。


法门寺地宫如此大量精美的玻璃器出土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学者普遍认为,法门寺出土的玻璃器除此茶盏与盏托可能制作于唐朝,其余均是来自伊斯兰地区的舶来品。



唐 鎏金摩羯纹三足架银盐台

通高27.9厘米 台面直径16.1厘米

重574克

1987年扶风法门寺地宫后室出土

法门寺博物馆藏


该银盐台是设计精巧的茶道用器,錾饰莲荷、摩羯与宝珠纹,盖呈卷荷状,台面双层莲瓣纹。莲座支架上錾文:“咸通九年文思院造银涂金盐台一只,并盖共重一十二两四钱,判官司臣吴弘悫,使臣能顺。”这是文思院专为饮茶打造的盐台。唐人茶道多需添盐。据“茶圣”唐陆羽《茶经·五之煮》中云:“初沸,则水合量,调之以盐味,谓弃其啜余,无乃而钟其一味乎?”



唐 五瓣葵口秘色瓷盘

高4.6厘米 口径25.3厘米 腹深3.4厘米

1987年扶风法门寺地宫中室出土

法门寺博物馆藏


秘色瓷是晚唐至北宋时期越窑享有盛誉的陶瓷产品。晚唐诗人陆龟蒙《秘色越器》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法门寺地宫秘色瓷的重大发现解决了文献中“秘色瓷”的实物证据与诸多疑惑,具有重大考古价值。


这批秘色瓷共计十三件,均为皇帝献物。据《物账碑》载唐懿宗“恩赐……瓷秘色椀七口,内二口银棱,瓷秘色盘子、叠(碟)子共六枚”。其出土法门寺地宫中室金银包边的圆形檀香木盒内,盒内又以丝绸包裹。该批秘色瓷造型简洁,釉色青绿,有玲珑剔透之玉质感,其工艺水平惊艳全球。



唐 越窑五瓣葵口圈足秘色瓷碗

高9.7厘米 口径22厘米 深7.8厘米

1987年扶风法门寺地宫中室出土

法门寺博物馆藏


通体施青釉,胎质灰白坚密,底外壁有托珠支垫痕。属秘色瓷,似冰类玉,在光线照射下,盘内无中生有,似盛有泉水,清亮明澈,玲珑剔透。



唐 越窑秘色瓷八棱净瓶

高21.5厘米 最大腹径11厘米 外口径2.3厘米

1987年扶风法门寺地宫中室出土

法门寺博物馆藏


净瓶口原覆一颗大宝珠,瓶内装29颗五色宝珠,从佛教仪轨上判断,此瓶应属密教供养器之“五贤瓶”或“五宝瓶”之类。该净瓶未列入《物账碑》记载的十三件“瓷秘色”器物,也未与其他秘色瓷一並放置,单独发现于地宫中室第二道门前侧。此青瓷净瓶虽未见于《物账碑》记载,但仍是晚唐越窑秘色瓷之精品,其釉色青翠,造型优美。西安唐咸通十二年张叔尊墓出土一件类似净瓶,北京故宫博物院亦藏一件。



唐 淡黄色琉璃瓶

高21.3厘米,口径4.7厘米,腹径16厘米。

1987年扶风法门寺地宫后室出土

法门寺博物馆藏


淡黃色,質地透明,有小氣泡。足底有疤痕,由此可知其為無模且自由吹制成型。腹下則為黑色“水滴”狀堆貼。出土時瓶內貼有墨書紙條,依稀可辨有“蓮”、“真”二字。


法門寺地宮出土琉璃器共計二十件,除茶盞、盞托為唐代制作外,其余當皆為“舶來品”,產自八至九世紀中東的伊斯蘭地區,其工藝有素面、刻紋、貼花、釉彩、描金等多種技法。這些精美器物為研究早期伊斯蘭文化與中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彌足珍貴的實物資料。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自雅昌艺术网论坛,如涉及到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古玩元素网,同行转载请声明!


如果喜欢我们的文章,可以在朋友圈分享此文!

购买古董、参加拍卖、鉴定等服务

添加微信:15201921803(微信号:guwanyuansu)

 广告合作:13641627067(同微信) 

关注订阅古玩元素网,扫一扫二维码阅读更多精彩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