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上午好,中午好,下午好,晚上好
点击上方胶卷迷俱乐部快速关注
祝大家国庆快乐
这本来是应该是今年8月底我从上海书展回来后做的文章,但是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搁置到今天才制作出来。
在现在的国内非常容易买到各种摄影家的作品,或者你叫画册也可以,大部分都是进口的。至于能买到什么程度,就看各位自身的见地,眼光了,因为摄影世界有很多神人在中国的名气并不算大。有时候备货只有1,2本的神作,不知道也就错过了。
而另一方面,引进外来作品的动作在中国的出版社间也在进行,引进类影集的价格非常昂贵,很多时候比原版书都要贵。
但引进版的好处是进行了大量翻译,可以让读者获取更多画面之外的信息。
然而,引进版图书往往会有很多莫名其妙的操作,比如去换掉人家的封面,加上浮夸的标题,调整原版图书的编排等等……我给大家看个例子,这也是我在上海书展上看到的一本书。
这绝对是我这么多年来,看到最莫名其妙的封面设计之一,也可能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作为编制单位,里面的封面设计就算摆烂也不能怎么样。而且这本书是16开,比较小,价格是一点都不便宜,原价132元,网上打折大概是80多块,因为是新书,折扣不算大。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黑白加红字,是因为原版书就是这个设计,但是人家封面是这样的:
没办法,中国不允许摄影民营出版社,你就只能看官老爷们给我们秀操作了。
不过,在这股泥石流中,华中科大出版社引进的这本书,反而成了一股清流。这本2021年引进的398块的巨作,毫无疑问地滞销在了全国各个书店的书架或者是网络书店的仓库里,以至于2024年8月我在书展只用了85块就买到了,我其实一度以为那里在卖假书,因为整个华中科大的艺术类图书都极其便宜。这本书原版是德国的Schirmer/Mosel在2009年出版的,这也是S/M社出版的最成功的一本书,没有之一。这本书在英国的引进方是THAMES HUDSON,2009年当年,在美国的引进方是光圈,2010年。
2017年,S/M社制作了新版,德国的PRESTEL在2022年又复刻了这个2017年的版本,但是换了封面。
下面我们回到华中科大这个版本。
华中科大出版社这本书是他们的外包商有书至美公司制作的,这是现在流行的出版方式,也就是图书文化公司通过和官方出版社合作,打造自己的图书品牌。这种模式大概是近10年逐渐开始的,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中国纸质图书的质量,大家如果现在买这类书看,有许多都编得不错。这种出版模式和洋务后期的“官督商办”模式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都是对出版政策妥协的产物。
这本书没有对封面进行改动,除了加上华中科大社和他们图书公司的标记。由于中国出版社的名字一般都比较长,而且法规要求又是一定边上要有。
这本书有大量文字内容,原版全书是320页,引进版本也是刚刚好320页,75页开始是照片,前面都是解说。
在豆瓣上你能看到一些书评,有一些也算有道理,但大部分根本没看过书,看个目录就开始逼逼了。
这本书图的文字非常多,图片也很多,并没有“说不清楚”的情况,每一位摄影家,是怎么加入这个学校的,和Becher夫妇的关系如何,风格如何,和其他成员差别在哪里,都有说明,而且文字部分也有不少样图。
毕竟这本书的任务是让我们对这个学派有全面和基本的了解,如果你要深入下去,应该是去买每个人的书来看,所以指责这本书“浅显”的人,显然忽略了这点。
而且现在网上关于杜塞尔多夫摄影学派的解说,大多是从这本书里折腾出来的。
这本图书的印刷质量也非常好。作为30cm长的大幅画册虽然还是很难还原许多巨幅作品的震撼,但比起小小的手机要直观很多。不过编者认为可能还是要看到一些巨幅作品才能理解其中一些摄影家的价值(并不是每个学派成员都创作巨幅照片)。杜塞尔多夫学派的很多作品会遭到和斯蒂芬·肖尔一样的指责,即平淡无奇,不知道在拍什么,或者是我也能拍,其实看了这本书,多少会觉得要模仿是有很大难度的。
其实越简单的东西越难模仿,比如下图,就是我吃饱饭没事情做模仿的作品,135相机根本拍不出大画幅那种气势。
按理来说,该上链接了,但你们知道的,我不是这种人。
我不对这个摄影学派做什么评论,这里就是介绍一下这本引进的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