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民日报评论
人民日报评论部微信公共账号。秉承党报评论的厚土,我们向新媒体平台伸出小小一枝,期待与您一起见证复杂而深刻的转型中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政事堂2019  ·  本轮复苏,会持续多久? ·  昨天  
主编温静  ·  主编温静丨今天发生了什么? ·  2 天前  
CHINADAILY  ·  Business丨Tax breaks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人民日报评论

我们,就是中国 | 睡前聊一会儿

人民日报评论  · 公众号  · 时评  · 2017-10-23 22:07

正文

编者按:党的十九大,你们都关注了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当新时代来敲门,我们该有怎样的姿态和状态?从10月18日起,评论君联合人民日报官微,在“睡前聊一会儿”栏目,每天给青年人写一封信,推心置腹,聊聊与我们有关的盛会,谈谈让我们期待的未来。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大家好,我是党报评论君。那一年你追求诗和远方,不顾一切填报了远离家乡的高校;那一年你相信在他乡奋斗能够改变人生,毅然决然踏上了异国的旅程。你说“此心安处是吾乡”,却在一次次夜深人静时泪眼婆娑,一道家乡菜、一句家乡话就能勾起那一份乡愁。是的, 因为你的根扎在了生你养你的故乡、扎在了朝夕相伴的祖国,无论走到哪里,就都有家的羁绊,都有能回去的地方。

正是因为深知国家对我们的意义,十九大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宣告“我们决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时,全场的掌声最响亮。

正是因为深知国家对于年轻人的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殷切的期望带给我们力量。


有人说“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也有人说“请不要辜负这个时代”。我们是带着国籍出生的,这就像我们的性别,我们的姓氏一样,是我们最根本的属性,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部分。我们用中文谈论世界,我们因历史而倍感自豪,看到国产航母入列我们热情鼓掌,因为民族复兴梦想我们格外振奋。是的, 对每个国民而言,爱国是再朴素不过的情感,也是再自然不过的认同,更是再基本不过的责任。

有这样一个故事可能很多年轻人都记得:战争年代,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在背水作战直至弹尽情况下,面对日伪军逼降,选择手挽手走入乌斯浑河,集体沉江。她们当中年龄最大的23岁,最小的只有13岁。 正是无数先辈们英勇牺牲、无私奉献,我们的青春才能如此肆意绽放。

和平年代,不是每个人要“捐躯赴国难”。走出流血牺牲、生死考验的语境,该以怎样的方式“打开”国民的爱国情怀?

这些年,我们在8名南开大学新入伍大学生的来信中,读懂当代年轻人对国防建设的热情;在“中国一点都不能少”的留言转发中,感受年轻人对这个国家最真挚的感情;在《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的漫画中,看到90后、00后在二次元世界创新爱国的表达……你可能觉得,爱国主义“太宏大”,爱国教育“太沉重”,爱国行为“太遥远”。其实, 在能发光、该发光的地方发光,在能生长、该生长的地方生长,就是每个人最质朴的爱国主义吧


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爱国的方式,但爱国的共同底色从未改变,那就是对这片土地的眷恋。也许被大城市的高房价压得喘不过气,我们也会抱怨这个时代对年轻人太不友好;也许在网络上看到太多的负能量和“毒鸡汤”,我们也会在酒后微醺中重回当年的愤世嫉俗;也许迎接新的一天的不是朝阳而是雾霾,我们也会对着天气觉得心情沮丧。是的,这个国家并不完美,还有太多的路要走、还有太多的题要解。但是,如果只是抱怨、如果只是观望、如果只有犹疑,我们又如何让这个国家、让我们自己,走向更好的未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