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城市规划
中国城市规划网是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的官方网站(www.planning.org.cn),是中国城市规划学科建设成果展示的窗口,是规划行业信息分享、学术知识共享的重要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电脑吧评测室  ·  【Open Car】杂货铺子 ·  5 天前  
电脑吧评测室  ·  【Open Car】杂货铺子 ·  5 天前  
电商行业  ·  张一鸣太狠了,恶意低价将被抖音赶尽杀绝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城市规划

论道“城市规划”,青年规划师有何“绝招”?

中国城市规划  · 公众号  ·  · 2017-05-22 15:02

正文

编者按


20日,首届“规划决策支持模型设计大赛”举行终评会议,19位来自不同单位的青年规划师就城市规划相关问题发声,各抒己见。



为推动我国规划行业对于城市量化研究工作的深入探索与实践应用,由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与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学术委员会共同主办的首届“规划决策支持模型设计大赛”终评会议于5月20日正式拉开序幕。


“规划决策支持模型设计大赛”自2017年2月报名启动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吸引了来自海内外高校、规划研究机构、规划编制与管理单位的百余名学者踊跃参加。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市规划院院长施卫良代表北京市规划院与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致欢迎词,来自国内外城市量化研究及相关领域的10位专家将从提交成果的完整性、模型方法的创新性、系统工具的可操作性、规划模型的实用性等四个方面对本次大赛入围项目进行严格评审。


评审专家组


首届“规划决策支持模型设计大赛”的评审阵容,可谓大咖云集!


大赛组委会特聘城乡规划、经济地理、市政工程、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资深专家坐镇终极评审,评审专家主要来自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中国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国内外大专院校、规划编制与管理单位。



汤海

教授级高工,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副会长,毕业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于1982年、1988年分别取得学士及硕士学位。2006年、2016年分别任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专职副秘书长、副会长。



党安荣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清华大学人居环境信息实验室主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城乡规划新技术教学与科研工作。



詹庆明

荷兰瓦格宁根大学博士,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新技术应用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中应用研究和城市规划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沈振江

日本金泽大学环境设计学院教授、环境设计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城市设计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规划,城市规划、规划支持系统和城市系统微观模拟,开放数据与大数据的城市规划应用,云计算平台的城市发展与政策模拟的研究应用,虚拟现实的城市设计应用。



高晓路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和1994年分别获得清华大学建筑学学士和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硕士,2001年获得东京大学都市工学专业博士。



钟家晖

中共党员,华南理工大学发电厂工程专业研究生学历,工学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广州市城市规划自动化中心主任。现聘任自动化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二级),1995年被授予“广州市优秀专家”称号,1997年开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任超

北京市规划国土委科技与信息化处处长,兼市规划信息中心主任。市政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工学硕士。曾任北京市规划委科技信息处主任科员,市规划委昌平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黄晓春

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信息中心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理事,北京城市科学研究会、北京市规划学会数字城市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龙瀛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特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城乡规划与设计,研究兴趣是城市空间量化研究及其规划设计响应,分别于2002年、2004年和2011年在清华大学获得学士(环境系)、硕士(环境系)和博士学位(建筑学院)。



石亚男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研究员。2005年获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获得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博士学位。参加科研项目有国家十一五重点科技支撑项目“基于3S和4D的城市规划设计集成技术研究”、“城镇体系规划监测关键技术研究”等。主要研究方向为空间信息技术在城乡规划编制中的应用。


选手风采


5月20日,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福州大学、中科院地理所、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以及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爱荷华州立大学、瑞士联邦理工学院、南京大学、苏州大学、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北京舜土规划顾问有限公司、北京城垣数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的19位参赛选手从研究问题、研究方法、数据说明、模型算法、实践案例以及研究总结六个方面对参赛作品进行了精彩纷呈的成果汇报和系统演示。并接受评审质询。


会场互动良好,选手旁征博引、娓娓道来;专家质询犀利、发人深思。


让我们一睹选手风采


蒋金亮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他发言的题目是《基于综合分析方法的城市通风廊道划定研究》。


该研究针对当前城市正在面临的城市热岛及空气污染问题,综合运用城市规划、生态、气象、地理信息等多学科知识,基于GIS、RS和CFD的城市风环境分析应用平台,构建城市风环境规划决策支撑模型,对通风廊道建设提出规划建议与指引,为城市规划和建设决策提供参考。


唐婧娴

(清华大学)


她发言的题目是《街道空间品质的测度模型-物理品质·感知品质·阶段变化》。


该研究以街道公共空间的品质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北京二环内的胡同作为实证案例区域,构建“物理品质-感知品质-品质变化”测度的方法框架,形成主观与客观要素评价相互验证的评价体系,探讨了街道品质的智能测度方法,实现了城市尺度上对街道品质进行整体评价和分析,突破了传统基地调研的局限,有助于科学、理性的在大尺度上认识城市街道品质。


肖禾
(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


他发言的题目是《避暑休闲资源识别与开发空间布局规划》。


重庆市以“火炉”著称,夏季炎热。针对市民较高的避暑休闲需求。该研究构建了避暑休闲资源识别与开发空间布局规划技术体系模型,包括气候评估模块、空间管制政策模块、建设适宜性评价模块、参与式评估模块四个核心模块,为有效辨识避暑休闲资源的空间分布以及开发适宜性,避免盲目开发导致的资源浪费,进而制定开发布局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牛方

(中科院地理所)


他发言的题目是《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空间演化模型》。


该研究关注在新型城镇化与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北京面临疏散社会经济活动、重构城市空间结构的迫切任务下,北京城市内部空间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变化。该研究以社会经济活动为抓手,从系统论和空间经济学角度研究构建北京土地利用-交通相互作用模型,模拟城市空间演化过程,并开展土地利用、交通政策实验。该研究对于模拟城市空间演化过程、实施政策实验、辅助城市空间决策具有现实意义。


孙道胜

(北京大学)


他发言的题目是《基于居民行为的城市社区生活圈服务设施设置优化模型》。


该研究以行为地理学、时间地理学、活动空间分析为基础,运用个体GPS数据、城市POI数据,从居民行为需求入手,构建了社区生活圈服务设施设置优化模型,包括社区居民服务设施时空需求测度模型、社区生活圈空间体系界定模型、社区生活圈优化单元生成模型、社区生活圈服务设施评价模型四个子模型。该研究为以人为本、以人的需求差异为重要考量因素来规划配置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邵鑫焱

(苏州科技大学)


她发言的题目是《基于企业微观数据库的空间数据挖掘与决策支持平台》。


该研究通过与国家统计局企业“一套表”系统、政府部门的数据采集平台进行对接,构建企业微观经济信息管理决策系统,对企业微观数据进行定期收集、统计汇总、360度分析,科学、准确、及时掌握当前市企业地理分布、产业结构、运行状况等基本信息,为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和研判提供数据基础和决策支撑。


王喆妤

(福建大学马妍老师团队成员)


她发言的题目是《基于ABM的社区老年活动中心规划布局研究——以福州市为例》。


该研究构建了面向社区养老服务空间需求的模拟分析的多智能体模型(Community Facility for Elderly,CFE),探讨了多智能体模拟仿真在空间需求的规划实践中运用的可能性及其构建的机制,并将其应用于福州市的社区养老服务场所空间需求研究的规划实践中。


黄鹏飞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他发言的题目是《城市洪涝防治系统规划模型构建及应用》。


该研究基于DHI公司的MIKE FLOOD模型,包括雨水管道模型、河道模型、二维漫流模型和各模块之间的耦合,构建了北京市中心城防洪防涝系统模型(BUFRAM,Beijing Urban Flooding Risk Assessment Model)。依据模型的模拟结果,通过专业化的分析判断,可以开展后续的雨水管道能力评估、河道能力评估、下凹桥客水区划定和风险分析、城市积水内涝风险评估等,为北京市规划、水务和防汛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薄力之

(同济大学宋小冬老师研究团队)


他发言的题目是《城市建设强度分区规划支持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该研究基于公共管理科学的决策理论,对城市建设强度分区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价值”、“环境”、“目标”、“手段”、“结果”五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包含“明确问题、目标体系、方案设计、结果模拟、目标评估、综合评价、群体选择、实施反馈”八个阶段的强度分区决策支持系统框架。建设强度分区规划支持系统(DZSS)以ArcGIS10.2为软件平台,选取了模型构建器、Add-Ins插件和人机交互式操作并存的方式来进行二次开发实现,由强度分布、分级赋值、目标检验三大模块组成。研究成果在杭州、宁波等城市在建筑强度控制、城市风貌保护等方面已得到实际应用与验证。


饶鉴

(同济大学)


他发言的题目是《基于街坊类型学的城市三维体量模型的生成方法研究》。


该研究通过广泛调研建立了丰富的街坊建筑布局形态样本库,基于街坊类型学构建城市三维建筑体量生成模型。该研究为抽象规划指标快速转换为具象建筑形态表达提供了技术支撑。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北海等城市的规划编制工作。


胡腾云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信息中心)


她发言的题目是《基于城市内部土地利用的空间扩张模拟研究》。


城市土地利用系统是人与自然高度耦合的复杂系统。该研究对城市内部多种地类进行空间扩张模拟,根据不同功能类型房屋建筑规模和容积率来估算多种用地需求,引入多种地类的竞争转化机制来实现同步模拟多功能类型土地的空间动态,并基于此搭建了较为完整的城市内部土地空间扩张模拟框架。研究成果在本轮北京市总体规划,及北京市及其周边北三线地区的区域研究中得到实际应用。


黄怡敏

(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她发言的题目是《城市建成区绿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绿地作为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载体,其规划和建设实施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国家政府和居民重视。


该研究通过对城市绿地评价体系的研究,探讨城市绿地建设实施评估相关指标,着眼于寻找指标的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的同心圆,构建一套与目前城市绿地规划相匹配的评价体系,并结合广州市城市绿地情况进行分析,为政府提供检验方案的方法,全面科学评估规划编制方案,使其更有效引导城市绿化建设。


白亚南

(北京师范大学)


她发言的题目是《空心村大数据信息库支撑技术研究》。


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村庄空心化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随之会带来人口老龄化问题加重,宅基地浪费或废弃,村庄布局混乱等问题。


该研究基于时空大数据的村庄类型自动识别技术,利用遥感数据具有高分辨率、广域性的特点,采用面向对象的多尺度分类方法提高自动化提取地物信息的精度,结合空心村房屋形态、建筑材料的电磁辐射特征,研究空心村形态关键指标与雷达回波信号的关系模型。为构建村庄基础数据库提供基础信息和数据保障,对空心区整治改造具有现实意义。


范晨璟

(清华大学和南京大学联合项目组)


他发言的题目是《多灾种综合应对的避难场所选址优化研究》。


避难场所是灾后供居民紧急疏散、临时生活的安全场所,也是城市抵御各类灾害的重要设施。


该研究以完善城市综合防灾研究框架为目标,以多灾种综合应对的避难场所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多灾种综合应对的避难场所选址优化方法与技术流程,设计了多灾种应对的固定避难场所选址优化模型,与传统防灾减灾模型相比,增加了对资金投入的考量。研究成果在常熟市避难场所规划中得到应用。


万博文

(福州大学)


他发言的题目是《基于GIS的24小时便利店布局优化研究——以厦门市思明区为例》。


城市24小时便利店作为城市零售商业的直接提供者,与城市居民商业活动尤其是夜间活动关系密切。


该研究基于国内外零售网点规划与布局理论,构建24小时便利店空间决策分析模型,实现其在城市空间的布局进行仿真模拟,并结合厦门市区的城市特点,为未来24小时便利店营业网点的布局规划与选址提供决策支持。


荣毅龙

(北京城垣数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他发言的题目是《京津冀城市空间范围扩展及城市群集聚度分析模型》。


该研究主要从城市群空间组织体系下的空间集聚和空间联系问题入手,探讨京津冀范围内城市集聚度和城市联系度对区域发展所带来的影响。模型结果显示,京津冀的发展集聚特点为“三极、三轴、多中心”。


在一定程度上这与《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的空间布局相呼应。从京津冀范围内的城市联系度来看,这种空间布局也得到了印证。模型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京津冀的协同发展进行了整体评估,对提高城市群集聚度和城市间的联系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颜丙秋

(中科院地理所与城垣公司联合项目组)


她发言的题目是《城市养老设施选址及评估模型》。


北京市现有各类养老设施的供给和需求在价格、品质、区位方面存在明显失衡。该研究通过对北京市老年居民相关个体行为分析,评估各类不同群体对公共服务设施的差异化需求,识别养老服务需求的特异区。


并构建以下五个子模型: 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及其演化模型、养老服务社会区的识别与划分模型、典型社会区的养老设施需求分析模型、养老设施配置需求强度的综合评估模型、养老设施选址优度的空间分析模型,实现科学的设施评估与选址优化。


于君涵

(天津大学)


他发言的题目是《基于均等性评价公园绿地布局优化研究》。


该研究利用最小化设施点模型、最小化阻抗模型及最大化人流量模型,基于公园绿地的覆盖率,可达性以及人均绿地规模等基础数据,评价了公园绿地在空间和质量方面的均等性,并在此基础上利用ARCGIS对规划范围内的公园绿地进行了重新规划,确定了最优位置及绿地面积,提升了规划范围内公园绿地的均等性。 


王碧宇

(瑞士联邦理工学院)


他发言的主题是《基于多准则决策分析的交通枢纽选址模型》(选手身在国外,播放汇报视频)。


合理的交通枢纽选址与布局不仅可以极大提高城市交通效率,缓解交通压力,同时还能进一步促进城市空间优化布局。


该研究运用多准则决策分析(MCDA,Multiple-criteria decision analysis),基于用地现状和交通现状优化公共交通系统,构建交通枢纽选址模型,选择多目标决策(MODM)并辅以线性规划的数学方法,对交通枢纽进行多层级的选址和布局,为交通规划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完美收官



大赛评审以开放的形式进行,入围选手全程聆听与会选手的项目介绍与专家质询,保证了评审的公开公正,也为大家创造了宝贵的学习机会。专家们认为本次大赛的成功举办,极大地调动了行业学者的积极性,对我国城乡规划量化研究工作的深入探索与实践应用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现公布获奖结果如下:首届“城垣杯·规划决策支持模型设计大赛”特等奖一名,一等奖三名,二等奖五名,三等奖十名。


特等奖一名


参赛选手

选手单位

项目名称

胡腾云、李雪草


北京市规划院

爱荷华州立大学


基于城市内部土地利用的空间扩张模拟研究


一等奖三名


参赛选手

选手单位

项目名称

唐婧娴


清华大学


街道空间品质的测度模型

孙道胜、端木一博、蒋晨、符婷婷


北京大学


基于居民行为的城市社区生活圈服务设施配置优化模型


王喆妤、吴若晖、李俊晟、哈志琦、郑颖、马妍、陈小辉、赵立珍


福州大学

基于ABM的社区老年活动中心规划布局研究——以福州市为例


二等奖五名


参赛选手

选手单位

项目名称

荣毅龙、王蓓


北京城垣


京津冀城市空间范围扩展及城市群集聚度分析模型

王强、黄鹏飞、孟德娟、刘子龙、付征垚、崔硕、叶婉露、王乾勋、葛裕坤、黄涛


北京市规划


城市洪涝防治系统规划模型构建及应用

曹浩然、林筠茹、万博文、戚荣昊、张远翼


福州大学


基于GIS的24小时便利店布局优化研究--以厦门市思明区为例

牛方曲


中科院地理所


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空间演化模型

颜秉秋、许泽宁、吴兰若、吴丹贤、季珏、甄茂成


中科院地理所


城市养老设施选址及评估模型


三等奖十名


参赛选手

选手单位

项目名称

孙澄宇、罗启明、饶鉴


同济大学


基于街坊类型学的城市三维体量模型的生成方法研究

薄力之、宋小冬、徐梦洁


同济大学


城市建设强度分区规划支持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蒋金亮、韦胜、李苑常


江苏省规划


基于综合分析方法的城市通风廊道划定研究

黄怡敏、施志林、梁枫明、游甜


广州市规划编研中心

广州奥格


城市建成区绿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叶林飞、邵鑫焱、赵朱祎


苏州科技大学


基于企业微观数据库的空间数据挖掘与决策支持平台

戚一帆、王美介、于君涵


天津大学


基于均等性评价的公园绿地布局优化研究

白亚男、陈冬梅、杨华、何昭宁、周建民、李东


北京舜土


空心村大数据信息库支撑技术研究

范晨璟、周姝天、翟国方


清华大学

南京大学


多灾种综合应对的避难场所选址优化研究

肖禾、闰记影、何志明、陈甲全


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


避暑休闲资源识别与开发空间布局规划

王碧宇、梁弘


瑞士联邦理工学院


基于多准则决策分析的交通枢纽选址模型


祝贺获奖选手及团队。



论文征集

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征文,5月31日截止

“中规院杯”第9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论文奖(第十五届全国青年城市规划论文竞赛)征文,6月30日截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