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资源包:关注 "解螺旋" 微信公众号,回复关键词"3月"可索取DNA序列分析软件。
Discussion写作模板 | SCI作图 | qPCR曲线 | 自噬相关mTOR信号 | ELISA实验
作者:叶子(转载请注:解螺旋·医生科研助手)
科研造假现在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远的黄禹锡、小保方晴子,近的有物理学家Darin Kinion。他接受了用于量子计算研究的经费,但并没有开展自己声称要做的工作,而是伪造出了研究数据。
科学家们这么明目张胆的作假并不罕见,从主要数据的改动到彻头彻尾的捏造,里面的大多数人都没有受到惩罚。更可悲的是,这些造假者的谎言包装出了杰出的故事,使的他们名利双收(在知名期刊上发表文章,占用大量科研经费)。
为了防止科研造假,学术界专家们也是操碎了心,Nature上的一篇Comment呼吁,以后发论文要强制附上实验视频,引起了大家的讨论。
本文作者,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高级研究员,Timothy D. Clark认为,这些科学家之所以能逃过惩罚,是因为科学体系是建立在诚信之上的。怀疑和举报学术不端的一方需要承担举证责任。除非有明确的证据证明他们说谎,否则人们普遍都会相信科学家真的做了他们所说的研究。如果科研界真的想要解决学术不端这一问题,这一点必须改变,该将举证责任转移给得出结果的科学家了。
在许多学科中,越来越多的期刊和同行评议者开始要求公布未经操纵的原始数据文件,这也就是让科学家来“自证清白”。研究者们需要以不同的方式来证明研究的真实性,最简单的办法是,研究者们应该对他们的实验进行例行拍摄,将视频与他们的数据和分析一道呈现给期刊编辑、同行评审者和同事。
连贝爷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都能带个摄像师,科学家们有什么理由不拍摄他们在实验室或室外的工作场景。当然啦,视频证据也是可以伪造的,但是一些简单的预防措施应该就足以避免此类情况。
比方说,可以学习电影拍摄的方式,在每次拍摄一开始时在镜头前展示一张卡片,说明这是第几次试验,对实验生物做过哪些处理等信息。有了这个简单措施,伪造数据和知道结论后再将动物 “分配” 到理想的处理组中就困难得多了。
Artur Braun
瑞士物理学家Artur Braun也认为,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相信科学家会比一般人更诚信(No special reason therefore to trust scientists more than other people)。
而且分享视频证据也很简单。视频文件可以几乎无损地压缩和传送。在向期刊投稿之前,研究者可以把视频文件上传到免费的数据存放网站(国内的话,百度云?)。而且现在,绝大多数期刊都接受大小在 10-150MB 间的在线附件,包括图片和详细的实验方法描述。
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避免学术不端。视频证据可以帮助同行评审者,在论文发表前后,找到在书面的描述和图表中难以明显看出的问题。研究者还能用软件来协助量化实验视频中记录下的行为特征,缓解实验者偏差。此外,在科学家们知道自己的实验设备和方法会被展示出来后,他们会更努力地提升实验操作。
也通过无利益冲突的第三方监控,来确保视频的正确与完整性。现在这种手段主要是用于那些已经被怀疑的研究人员,比如下面这位(双规么)。
前两年小保方晴子也是在RIKEN全方位监控下重复实验
当然,要落实这些改变靠自觉是不够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学术期刊强制研究者提供视频(或音频)证据来证明投稿论文为真。目前,还没有期刊有这样的例行要求。
Robert Insall
调查显示,有大约 14% 的科学家表示曾遇到过学术不端。与清除学术不端、大大减少不可重复和操作拙劣的研究相比,提供视频证据所带来的麻烦只是很小的代价,因此大多数学者对此还是表示赞成的,但还是有一些反对的声音。比如这位Robert Insall,是英国Beatson癌症研究所的研究员,就认为这种用视频来测试科学家的诚信是一种错误的解决方法。
不过,如果最后实验视频真成论文强制要求的话。。。
参考资料:Science, lies and video-taped experiments
有更好方法建议请在留言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