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文化有腔调
文化高地,文艺之美。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文化有腔调

许宏:《大都无城》反映的是一种文化自信丨2016华文好书

文化有腔调  · 公众号  · 文学  · 2017-01-09 21:57

正文

颁奖礼

“腾讯·商报 华文好书”2016年度颁奖礼于1月9日在北京隆重举行,获奖图书作者进行了精彩演讲,为大家献上了一场思想文艺盛宴。


演讲现场

许宏发言


在颁奖礼现场,许宏与知名文化人杨早进行对谈,分享了图书及背后的故事。

 十本评委会特别奖 ·获奖者演讲



许宏:《大都无城》反映的是一种文化自信


《大都无城:中国古都的动态解读》许宏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6年5月版

 推荐理由

这是一部看似小型,但以其“大都无城(墙)”观点必将载入史册的大书。这一颠覆原有“无城不郭”共识的结论,既由扒梳前人零星叙述而概其成,亦是作者20年研究专业、审慎之总结。联系《何以中国》等作品,“中原”政制于两千年前发生重大转型结论,亦呼之欲出。是中国考古学界重大研究进展。以“小书”面世,嘉惠学林,功德无量。

(评委 刘苏里)



杨早:我看了一下今天颁奖的顺序,是根据每部作品所述说的年代排序。我觉得您只要继续写下去,只要获奖,您就永远是第一个上台。因为您写的是我们祖先的事。

 

《大都无城:中国古都的动态解读》作为一本比较专业的作品,今年获得很多的关注。其实要解决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是什么?这是作为历史学、考古学最关键的东西。另一个是为什么?

 

现在我们说第一个问题“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我不知道我的表述对不对,很多人是这么理解的:它论证了到东汉之前中国曾经存在着我们对古都想象的不一样的性质,也就是大都无城,没有城墙,对于这个您有什么补充的吗?

 

许宏:应该没有什么,大家感觉庞大的地方是应该有城墙的。在东汉前2000年的时间里面,有一大半时间里面是没有外城的,只有里面的城,这就跟大家看明清北京城、唐代长安城的感觉不一样,大概是有颠覆性的。

 

杨早:所以您是颠覆了大家的历史常识,会不会影响到横店影视城的建设?我也很好奇,他们以后在拍先秦作品的时候,是不是需要建一个没有城墙的都城?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为什么这段时间会出现这么一个情况,以及为什么到了后来、到了相对更近古的时代,会建立起这么封闭,或者印象中这么大的都城,您怎么解释这样的变化?

 

许宏:刚才所说,实际上最主要的是解答第一个问题,因为考古人写史先给出史料,给出考古学现象,甚至是一种历史现象。这也是我第一位的工作,如果大家认为我是考古的考古学家,能接受我的推论,这就完成了。

 

主要的是下一步,这么一个重大的历史现象,究竟该怎么看?我觉得这进入了阐释层面,甚至都没有对错之分。我以前一直说,我们永远也不可能破知历史的真相,但仍然怀着最大限度迫近真相的执著。

 

解释会有多种多样,仁者见仁。我作为作者先提出来一种解释,它反映的是一种文化自信。大都无城这个时代不是积贫积弱的时代,不像明代北京城那样,也并非无财力、无人力去修建,是国世比较强盛的时代,只是可以做但是没有做。这种文化势力无论是从考古学,或者从考古的各个方面都可以看出来。

 

另外从文献学的角度,我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冯时教授通过对文献的梳理,跟我殊途同归得出了相同的结论。他梳理的先秦文献,往往是王者居住在没有城墙的邑。他解释说,这是王要宣示教化,所以没有必要把自己围起来,那是完全没有自信的感觉。

 

整个这1000多年的大都无城,基本上处于华夏文明向上的时期,一直到秦汉帝国初期,恰好是跟这一段历史时期向上走的态势相关的。

 

杨早:我问一个我感兴趣的问题,康有为在戊戌变法之后曾经周游欧洲,在游记里面得出结论,欧洲之所以发生革命是因为城墙太矮,所以很容易被干掉。比如都城的形式或者一种文明的文化性格,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许宏:就像刚才所说的,越是没有城墙,越是显现出文化自信。但后来皇权比较兴盛,是从魏晋的洛阳城开始才进入后大都城时代。后大都无城时代有三个重要的特征:首先,城郭齐备已经不是大都城了,一定要有城墙。其次,纵贯全城的大都线,这是自诩性的。城郭齐备有防御性,但是理智上又是偏于完善的这样一种结果。再次,严格的里坊制,唐长安城是典型棋盘格式的里坊制,从工业制度上比较规范。从严格的居民管理上,那就是严格管控。给人的感觉,是某种程度上这个时期从魏晋一直到明清是比较兴盛的,一直到秦汉的时代都有这样的一种感觉。筑了墙,反而是有君民关系紧张的感觉。

 

大都无城,更注重讲信修睦。他们这样一个中心,跟周围的邻国蒙古国或者跟诸侯关系比较密切,有了这样的自信,才有这样的现象,基本上是这样的考虑。

 

杨早:很多人很惋惜北京城墙的消失,其实中国的废城墙从民国元年开始就掀起了很大的浪潮,这个是跟商业社会的到来直接相关的。其实对城墙、对都城的关注,真正可以联系到整个政治社会文化的转型。所以您这本书特别启人深思。

 

许宏:怎么解读这种现象?那就是后大都城时代进入新大都城时代了,有需求就建立,没有需求就不建立。这本书尽管是一个小小的侧面,但是反映了背后历史的大问题。也许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才能使得这本偏专业、偏考古的小书得到公众的认可。

 

杨早:谢谢许教授!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华文好书(ihaoshu233)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