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时间管理实践者小强
邹小强,曾经的国企IT男,现在的自由职业者,实践时间管理方法9年,还写了本《小强升职记》,有空就爱打篮球,跟大家分享实用的个人成长方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表龙门阵  ·  大S:智者终入爱河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时间管理实践者小强

从“迷茫”到“清晰”你需要《只管去做》

时间管理实践者小强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17-12-25 20:17

正文

小强的公众平台迁移到“邹小强”(xiaoqianggtd),这个号将会停止更新,带来不便很抱歉。



我的新书《只管去做》已经上市,第一周就有12000多人参与预售,这让我们非常振奋,谢谢大家的支持:)接下来这篇文章跟大家分享这本书背后的故事。


《只管去做》背后的故事


我老婆经常说:“距离上一本书已经10年了,你该不会就想靠这一本书过活吧!”


回答是:“当然不会!”但同时, 我又是一个实践分享者,没有经过自己实践,并且还能在其他人身上验证的方法,我是不会轻易分享给大家的 ,请原谅金牛座的执拗与坚持。


说起《只管去做》这本书里的制作年度目标方法,还要追溯到8年前……


从2009年开始,我就每年制作年度计划,开始的时候很简单,就是把明年要做的事情写成一张清单:


现在看起来,这年度目标绝对是反面教材,难怪刚开始的时候总是实现不了+各种拖延和三分钟热度,非常气馁,心想着我的时间管理能力不差啊,怎么年度计划就总是搞不定呢( 后来才体会到追求效率的时间管理,和追求方向的年度计划所需要的能力是不一样的


接下来的几年,我一边做计划,一边反思,一边升级方法,现在我整套方法都能写本书了,哈哈(下面是我现在用的目标九宫格,以及年度图片)


直到2015年,我才正式的以“制作年度计划”为题,线上和线下招生,我老婆说:“职场妈妈是最忙的,她们非常需要好好规划自己的时间。”好吧,老婆的话要听!于是我就面向职场妈妈,每周都组织线下课, 没想到面对这样一群人,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


身为一个IT男,我的方法都是非常逻辑、细致、流程化的,但是妈妈们需要的确是简单、实用、视觉化的方法,刚开始的时候上课非常不顺利, 我自己觉得很清晰、用起来很爽的方法,对她们来说不太容易接受,怎么办呢?


小强可不是那么容易放弃的, 我转换了上课的模式,从我来讲她们听,变成了我提问题,她们讨论 ,比如说书里面的写给五年后的一封信,就来自于她们的贡献,那时候我问她们:“ 实现目标需要有动力,而动力来源于你对愿景的渴望,那么用什么方式才能帮助我们看到自己的愿景呢? ”有位妈妈说:“我以前在时光邮局写过一封给五年后自己的信,写这封信的时候,我清晰的看到了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也让我一下子动力满满……”


“Bingo!就是这个!”我心里想。



因为时间管理的方法并不是用了之后立刻就有效果的,而我又很好奇学员们的年度计划后来怎么样了,所以在年底的时候我做了调查,结果:

  • 33%的人没有实现年度计划,有的甚至是忘了一干净

  • 61%的人年度计划按部就班进行,实现的还不错

  • 5%的人超出自己的预期

对于线上课而言,我对这个结果还是挺满意的。


其中有一位学员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她有着一份全职工作,还带着一个孩子, 她不想成为一个“孩子眼中没用的中年妇女” (按她自己的说法),于是制作了一份在我看来很难实现的年度计划,但是一年过去了,她实现了80%的年度目标:


  • 在简书用一年写了200篇文章,33万字,从最开始的无人问津,到后来有了16000+的关注,7000+的喜欢。

  • 还学习了简笔画、手绘、学画思维导图、写读书笔记

  • 去健身房跟着老师学跳爵士、古典甚至芭蕾舞

  • 坐绿皮火车跑到四川去旅行,把小时候没机会没胆量做的事情,挨个做了个遍。


还有很多这样的故事在学员群里发生,每次都让我感到激动和欣慰



所以, 《只管去做》=8年的亲身经验+20W线上线下课程积累+1000+学员长期陪伴


《只管去做》和《小强升职记》有什么不同呢?


《只管去做》和《小强升职记》,都是我实践GTD 方法的经验总结,也构成了我完整的时间管理框架:

  • 《小强升职记》对应GTD方法的横轴,里面是让一切井井有条、提升掌控力的方法,所以当你觉得自己陷于忙乱的时候可以看《小强升职记》

  • 这本书对应GTD方法的纵轴,里面是规划人生,提升高度的方法,所以当你对未来有所期待的时候可以看这本书。


看这张图就清楚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