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
“要资讯”
关注我们
近日H&M公司碰瓷新疆棉花事件持续发酵,受此影响棉花、棉纱价格延续下跌走势,跌幅超过一千点。周四夜盘美棉率先跌停,周五开盘持续低走刷新近期低位,棉纱期货不断有合约跌停。相对于外盘的跌停,我国的棉花和棉纱期货相对跌幅较小。
周四外盘触及跌停,一个重要原因是美棉周度出口销售报告数据不理想,中国取消了一部分2020/2021年度采购。
由于中国不仅是美棉重要的采购方,也是全球棉花消费量最大的国家,取消采购引发市场对中美关系以及美棉需求前景的担忧,再结合近期欧美地区制裁新疆棉制品的消息,引发了棉花期货大举抛盘的情况。
结合近几周的ICE棉持仓来看,多头资金有继续出逃的趋势。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内外盘棉花走势既关联又独立,近期虽然内外盘看似是携手下行,但有个共同特点是宏观层面的影响比基本面对棉价的影响更大。
原油下跌,美元走强等产业外因素均推动内外棉价走低。即使抛开宏观因素而言,中国是最大的棉花消费国,美国是最大的棉花出口国,无论是国产棉还是美棉都是全球纺织业重要的组成部分,郑棉和ICE棉是相辅相成的存在。
近期棉花下跌的逻辑在于前期棉花急速上涨,导致采购成本增加,而终端对涨幅的接受程度也是存在博弈,因而我们看到节后全面复工复产之后,郑棉上演过山车行情,回调开始。
本周因为HM等一系列国际品牌禁用新疆棉,引发中美、中欧关系趋紧,对国产棉花使用前景持悲观情绪,推动郑棉进一步下挫。
棉纱价格的走低原因大体上与棉花一致,但不同点是价格传导滞后,
且近几个月纱线市场的生产和销售情况整体良好,纱厂挺价意愿较强,因而纱线价格整体来看相对抗跌。
对于近几日棉花价格出现了大幅下跌,部分市场交易者担心由于中美的政治摩擦引发更深的对抗,并担心美欧同时抵制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新疆棉制品的终端出口。同时舆论发酵也可能带来情绪恐慌,市场或出现不理性的交易。
在上述研究员看来,早在三周之前下游已经表现出了传导乏力。
从价格传导上来说,服装订单的价格难以上调,但是各环节的原料价格由于前期较好的经济预期都已经出现了十分明显地上涨。价格在服装端传导的停滞逐渐自下而上地传导至棉花,使得棉花价格出现了明显回调。
从订单传导上来看,年前由于过高的需求预期,下游各产业链累积了十分多的原料库存,甚至个别贸易商也出现了融资囤货的格局。但年后服装订单接单量逐渐放缓,加之原料价格过高,导致原料库存的补库积极性明显下降。在价格和订单量同时环比下降的情况下,纱和布的贸易商出现了降价出货的情况,急于获利了结,部分棉纱品种价格跌幅较深。
就个人观点来讲,一方面,新疆棉事件对新疆棉的整体需求难产生根本性影响,影响更多在于棉花内外价差。
另一方面,全球的经济整体较为乐观,这跟2019年是不一样的。全球需求大概率整体是不会减少,短期内很难改变对中国服装的出口需求。
周五市场的表现更多是情绪释放。虽然产业整体依旧弱势,但不应过于悲观。
棉花5月合约在2月25日触及17080点高位后连续下跌调整至今,再加上近两天的新疆棉事件爆发,导致这段时间的恐慌情绪增加,内外盘共振下跌,不少业内人士对市场中长期的趋势性看法出现较大分歧,宏观环境出现阶段性的利好不及预期的状态,棉花供需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年后棉花价格连续回调是有内外共振的结果,新年度全球棉花种植面积降低的预期落空,减产的调整量低于预期。新疆棉种植意向由降转升,这也是新年度全国棉花产量降幅低于预期的直接原因。
就基本面而言,北半球即将进入新棉春播阶段,中国和美国的产区天气题材将走入视野,且去年全球棉花减产,而今年全球棉纺产业复苏之势势不可挡,因而棉价迟早会再次步入上行通道,但宏观层面的影响目前仍不可小觑,中美、中欧关系发展还需投资者继续关注。
“在疫情反复,出口担忧、中美关系等利空的宏观消息中,外盘若要突破还需实质性的利好刺激,短线关注本月31日公布的USDA新棉意向种植面积报告,后续关注美棉产区天气。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国内棉花商业库存已经连续多周下降。
“新棉播种期间,由于天气原因一般导致价格易涨难跌,而棉纺产业也还在继续复苏,消费仍继续看好,棉价终将回归上行通道。短期仍需关注产业外宏观因素带来的影响。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
目前市场最大的变数就在天气导致的单产变化方面。
当前美棉主产区德州仍然干旱,关注美国后期弃耕率的变化,预计将低于USDA的预估。面积大幅减少的预期虽然落空,但产量大增的背景不存在,新增供应压力不大,且仍然存在天气变数,产量调整仍有空间,去库存的格局仍然会持续。
春节期间,纺企春节前加速补库,需求有所恢复,棉花工商业库存都继续抬升,2月才双双掉头向下,但依然处于历史高位。下游产成品需求持续复苏,坯布及纱线库存均维持较低位置,替代品涤纶短纤和粘胶短纤开机率较高,供不应求的状态仍在。
纺企维持高位的库存也限制了短期对棉花的采购需求,短期原料补库动力不足,但下游的需求较为强劲对棉花价格具有较强支撑,后市刚需支撑仍在。
消费的恢复将成为棉花市场未来主要的支撑和交易题材,恢复性的刚需客观存在,但去库存的节奏和内外需求能否共振将决定棉花价格走势的节奏和未来空间在哪里。
种植面积落实后,供应方面更多的变数主要来自于天气导致的产量变化,尤其是美国方面天气的变化将成为主要因素,供应维持整体偏宽松的格局。相对于产量变数,需求方面的调整有更多空间可以期待,去库存节奏也将持续下去,这是未来向好趋势的根本。至于需求何时启动,是缓慢恢复还是集中共振爆发,仍需很多外力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