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理想聚焦
生命中总会有一束光 足以照亮前方的道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理想聚焦

[上古迷思:三皇五帝至夏商]——迷离的五帝 (黄帝篇)

理想聚焦  · 公众号  · 公知  · 2017-06-30 14:50

正文

生命中总会有一束光    足以照亮前方的道路


 征稿说明: 

如七天内没有推送或未接到回复,则视为未通过,恕不另行通知!

已在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的原创文章,请提前开好白名单,谢谢!

请注明【投/荐稿|公知智库】字样

欢迎来稿!

你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联系小编哦 ↓↓↓

/荐稿邮箱:1065780088@qq.com

互推及商务合作QQ:1065780088





第二章 迷离的五帝(黄帝篇)之一


燧人氏是火种,神农则是燎原之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神农所在的西北部落当仁不让成为当时最强盛的部落,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代表,简称“三个代表”。


神农的故乡有两种说法,一个是陕西姜水(今宝鸡),另一个是湖北随州。湖北那地界直到周朝一直都是烟瘴之地,山东都算是“东夷”,何况两湖?当时最火爆的经济开发区和文化中心就是西北,相当于现在北京和上海的合体,就是杭天琪高歌的“黄土高坡”。此地不仅土壤肥沃,“还有身边这条黄河”,水草丰茂,又有崇山峻岭,端的是个大好所在,难怪西安成为十三朝古都(秒杀六朝古都南京)。现在的西北和古时的西北不可同日而语,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断流,草枯了,林子也被砍光了,不怪杭天琪委屈,“无论是东南风还是西北风”,“大风从坡上刮过”,出门一趟,沙土满面,搞得像化了浓妆。因为土富含矿物质,沙有打磨的效果,所以陕西出俊男美女,乃有“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之说。也许你会说,那是因为神农的基因好。但可能性不大,因为神农和伏羲一样也是异相,他是牛首人身,《西游记》里牛魔王的造型,身体还是透明的。


神农很丑,可是很温柔,他救死扶伤,扶贫济困,教化万民。别的部落也学会“高科技”,渐渐就强盛起来,不拿神农当老大了。各部落之间为争夺水土资源打得头破血流,老百姓深受其害。神农爷想管却力不从心,于是天下大乱,民不聊生。这个大动荡的时期有多久,很难说得清,少则数百年,多则千年


“五帝”之首,救苦救难的黄帝终于出现了。



黄帝生于陕西姬水,因而姓姬,这个姓氏将成为最正宗的皇族姓氏,是个官二代,父亲是有熊国君少典。“有熊”顾名思义,该国有熊,而且熊将成为黄帝战胜蚩尤的战士或是武器。古人真是质朴,不像现代人名字起得花里胡哨不知所云。


黄帝与三皇身世上的区别是什么?三皇的父亲是谁,谁都不知道,《易经》都测不出来。黄帝的父亲很明确,而且是个有身份的大人物。这是一个从母系到父系社会过渡的暗示。


当农业大发展时,性别上的差异体现了出来,他们种的粮食比她们多多了,粮食就是财产,有财产的男人就有了当家做主的底气;当战争爆发时,男人的作战能力更是女人望尘莫及,“战争,让女人走开”,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少典乃一国之君,作为一家之长自是不在话下。他的老婆叫附宝,儿子是黄帝,但他很可能并不是黄帝的亲生父亲。


据《(今本)竹书纪年》(以下简称《竹书》)载,附宝的怀孕经历和神农母亲如出一辙。女登是被龙眼瞪得怀孕,附宝则是遭雷劈了。在一个夜莺歌唱的仲夏之夜,附宝一个人不知何故去了郊外,她贵为一国之君的妃子,居然可以在夜晚出去活动,还去了荒郊野外,可见当时的女子有多自由散漫。


她当时迈着轻快的步伐,嘴里哼着后来被孔夫子删掉的小调:路边的野果,该采就要采!就在这时一道绕着北斗七星旋转的闪电从天而降,结果她就怀孕了。我不知道少典听了老婆怀孕的传奇心里怎么想,也许他什么都没想,因为他工作之余也爱去郊外的小树林里放松一下身心,当时也没啥老干部活动中心之类的场所可以陶冶情操,他只能自我放逐。


附宝的孕期很是漫长,十个月过了,那孩子没出来;又过了半年,那小孩还没出来!再过半年,你们猜,那孩子出来没有?没有!一个月过去了,一个月又过去了,又一个月过去了,小孩终于出生了,附宝长长地松了口气。数学好的可以算算那小孩在娘胎里待了多长时间,他一出世就会说话毫不奇怪,看见少典就叫大大,看见附宝就叫麻麻,把两口子吓得够呛也乐得够呛。这个聪明的小孩就是黄帝,所以说胎教很重要。根据东晋人王嘉在《拾遗记》里发布的“可靠消息”,华胥怀胎十二年才生下伏羲,所以附宝的超长孕期算不上前不见古人,只能算后不见来者。


司马迁称黄帝姓公孙,颇有点蹊跷,黄帝那时不可能有这个姓。公孙这个姓氏到春秋中后期才有,意为公侯之孙,这个姓氏倒是保留下来了,李白还欣赏过公孙大娘的剑术。公孙的“长辈”公子(公侯之子)却不再是姓氏,而成了恭维性质的称呼。黄帝名号叫轩辕,是因为他老人家住在轩辕山上,轩辕山在哪?我不知道,《山海经》知道,说那是神山,经常可以看到西王母跳广场舞。西王母在《山海经》的形象是这样的:人首虎齿豹尾,爱仰天长啸,还披头撒发,不修边幅。她老人家跳起舞来该是何等动人心魄啊!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西王母还是个文学爱好者,和周穆王互赠诗歌,把穆天子弄得神魂颠倒,盘桓多日才离去(见《穆天子传》)。后来西王母“整容”了,进入道教的神仙系统,成了常务大神之一:王母娘娘,一副慈眉善目、仪态万方的女神范儿。《山海经》的作者(们)趣味相当变态,大神级的人物没一个好看的,吴承恩想必从《山海经》里学到不少东西。



东汉时有个叫姚瞻的人认为轩辕之丘就是在甘肃天水(又是天水,伏羲和女娲的故乡!),上邽城东七十里的轩辕谷,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先生在《水经·渭水注》援引此说,根据是什么未提。汉代很奇妙,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把神农与炎帝和谐成一个人,接着又把黄帝的出生地西移至甘肃,更神奇的是,它罢黜百家,让儒家成了东方不败。不过说黄帝出生在甘肃也许并不离谱,天水离姬水不远,沿着渭河边走边唱就到了。天水在中国上古史里实在是个神奇的地方,文明始祖全是从那里来的或者离那里很近,这说明中原文明其实是从西部萌芽的。


(连载之四)


第二章 迷离的五帝(黄帝篇)之二


西晋人皇普谧可能是个爱起哄的人,他在《帝王世纪》给黄帝一下安排了两个出生地,分别是河南新郑和山东曲阜(寿丘),黄帝他娘附宝可怎么忙得过来?被这么一折腾,黄帝的出生地全国有五、六个之多,这样也挺好的,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只要韩国人不“申遗”就行了。我们还是以左丘明的书为准吧,没有他的《国语》和《左传》,中国的古代史会成为什么样子?左丘明和司马迁一样身残志坚,是个盲人,所以又叫“盲左”,盲人的眼睛是雪亮的。孔子是左先生的超级粉丝,凡是左先生反对的他也坚决反对,“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轩辕也许与任何山都无关,它其实可以是车子。车厢为轩,固定牛马的杠子为辕,而且据说黄帝就是发明大车的人。


黄帝发明了大车,顺手还发明了指南木人。小木人立于车头,通过与车轮链接的齿轮作用,让小木人的胳膊永远指向出发的方向,这样便不会迷路了。想象黄帝威风凛凛地站在人类第一辆配备“导航系统”的牛车上(不会是马车,那时马还未驯化),头上束着牛皮筋,身上是兽皮制的牛仔装,手上提着那把著名的轩辕剑,那形象让最前卫的摇滚歌手都觉得自己土得掉渣。黄帝手举传说中的轩辕剑,吼叫着冲锋陷阵,他的“乐队” 很庞大,也很杂。除了人多势众外,队伍中还有熊罴貔貅貙虎等大型猛兽,太吓人了,于是不听话的炎帝怂了,败于阪泉。“三战,(黄帝)然后得其志。”从此跟着黄帝混了。炎黄联手,更是兵强马壮,东夷领袖蚩尤让他的妖怪朋友们制造黑色大雾,试图乱中取胜,无奈黄帝的指南牛车实在牛,精确制导,找到蚩尤大本营,并斩之杀于涿鹿(今河北涿鹿县)。关于黄帝与蚩尤交战的故事,足以写成一部大部头的玄幻小说,有志者可以参考《山海经》、《古今注》和汉唐以降的志怪笔记小说,我就此打住。在后面的章节里我会偶尔提到黄帝的一些著名神仙或妖怪朋友,他们或者与历史有关、或者与民俗有关,比如应龙、旱魃等等。



炎帝和黄帝不打不相识,从敌人变成战友,于是我们这些后人便被称为炎黄子孙。很好奇,炎帝在黄帝的阵容里是个什么位置?估计是个政协主席的职务。两位祖先的经历如同隐喻,昭示了他们的后人们一直就打打闹闹,分分合合,没完没了。中国不一定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但战争史有这么长。


最后说几句炎帝。炎帝事迹多见于荒诞不经的神怪类志,《史记》提到他也仅有寥寥数语,而且形象不甚高大。“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诸侯根本不甩他,见他来打,一个个都跑去归顺黄帝了。我感觉炎黄二位在演无间道,炎帝分明是在给黄帝征兵嘛,而且征兵的方式创意十足,效率很高。


汉代时,炎帝突然来了个华丽转身,不对,是变身:他变成了神农!神农就是炎帝,炎帝就是神农,二者合二为一!这个戏法变大发了,对神农不公。此说流毒甚 广,后世以讹传讹,我打“炎帝”这个词时,后面自动出现“神农”。司马迁明显采用了先秦典籍,对“合体说”不予采信。我也不信,既然“凯撒的归给凯撒”, 同理,把神农的还给神农,把炎帝的还给炎帝,且让两位远祖安心地活在我们的历史,传说和民俗之中。


黄帝战胜妖魔鬼怪一般强大的蚩尤之后,诸侯掂了掂自己份量,眼含热泪,强烈推荐轩辕成为掌舵天下的车把式。



黄帝成为天子后,照说该过上安稳日子了吧,可他的生活更动荡了:他开始了东、西、南、北巡,全方位的巡!曾经有个老人南巡时”站在南海边,用手划了个圈”,黄帝是用脚在天下划圈,所以他居无定所,以兵营为家。


他这圈划得实在广大辽阔,气象万千。东巡一路走到海边没法往前走了,还登丸山,攀泰山;西巡至崆峒山,和后来被尊为道教的两位大佬中黄子和广成子举行了亲切友好的会谈,两位大佬分别赠送黄帝九品之方和自然之经,估计是宝印、宝书之类的好东西;南边到了湖南湘江(记住这个地方,它与另一位五帝和其两位夫人有关)。


黄帝爷北巡时把一个蛮族胖揍一顿,那个蛮族叫荤粥(不是加了肉的稀饭,荤念熏,粥念郁,记不住就说“熏鱼”吧),就是匈奴的祖先,匈奴还有很多其他名字,比如山戎,猃狁,鬼方等,古书里那些发音难听,字形难看的名字几乎都是指匈奴。匈奴是汉族心口的痛,时轻时重,时好时坏,烦了几千年。这是史书上第一次记载中华民族(还不能叫汉族,其实也不能叫中华民族,但也只能先叫着了)和匈奴的交锋,当时黄帝“北逐荤粥”,四字而已,潇洒之极。


黄帝一路巡视下来,声望日隆,设左右大监监督诸侯,各地方大佬都服服帖帖,紧密团结在黄帝周围,积极拥护、推动、参与黄帝的封禅盛典。封是指在泰山顶上筑坛祭天,以报天恩浩荡;禅是指在泰山下的小山梁父山祭地,以报地厚之德。



封禅说白了就是一个好天子的奖状。完成封与禅的仪式,一个鬼神鉴定、天地作证的伟大天子便正版了,否则总有山寨的嫌疑。所以后世的帝王趋之若鹜,做梦都想着让鬼神显灵”保送”去泰山封禅。但封禅不是去泰山自驾游,不是想做便能做的,哪怕是权倾天下的天子。


封禅的“申请”手续极其复杂,现在已经没人能够说得清楚,就像没人说得清满汉全席一样。封禅的前提倒是很简单,但是很诡异。    


首先要有祥瑞出现,比如说地上出现奇花异草,珍禽异兽,天上还要降下天书,托梦给某人,某人醒来后果然在一个风雅所在(比如怪石,古阁)找到了天书,天书温柔地责备天子该上泰山一叙了,并有大神亲笔签名;天子也要亲自做梦,梦见神严厉批评他不该成天光顾着埋头搞业务,一心一意谋发展,而疏忽去拜见天神。然后该天子就要诚惶诚恐地告知心腹大臣该怎么办,于是大家都知道怎么办了。在这方面,需要特别表扬的是宋真宗赵恒,他把全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话剧舞台,作为导演和男一号他很长时间都难以走出跌宕起伏的剧情。


(连载之五)




第二章 迷离的五帝(黄帝篇)之三


黄帝之所以搞封禅,还有一个原因是天上出现祥云(怎么个祥法,不详),这是最高级的一种祥瑞,无法以人力合成。所以黄帝对云情有独钟,充分显示其浪漫情怀:他把官名和军队都以云命名,比如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缙云,秋官为白云,冬宫颜色很深,是黑云,中官则是后来天子们的指定颜色:黄云。可后来的天子们都不解风情,无人再以云彩作为官名。


黄帝的泰山之行顺风顺水,还得到了宝鼎神策。神策并不是神的政策,而是一种神草,即蓍草,又叫锯齿草,其茎可用于占卜。据说黄帝就是用这种神草推演了历法,其科学原理不明。



黄帝的两位重臣风后和力牧,按《帝王世纪》讲是黄帝做梦时梦见的。他跟随梦的脚步,于某个海角找到风后,在大泽发现力牧。这两人都非凡夫俗子,能文能武,据说共著兵法28卷,现在不知在何处。黄帝得此二人,治国平天下如履平地,政通人和,以风后为三公,力牧为将,另设五官分别为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和中官。


据说黄帝在文化教育上还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他的史官仓颉创立了文字,此说源于战国,《淮南子》更是编出“天雨粟,夜鬼哭”的莫名其妙鬼话。文字对于文明的意义有多重要不言而喻,可是《史记》对此不置一词,只字未提仓颉。因为老爷子认为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仓颉造了字,荀子以及后来的章太炎、鲁迅师徒都认为文字不可能是一人所创,即使有仓颉其人,他所做的也许只是归纳、整理的工作。



黄帝时代有无文字直到现在也没有任何物证,那时苏美尔人已经在泥版上用楔形文字书记账了,埃及人已经用象形文字记录法老的衣食住行,中国最早的文字则是发现于商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以及龟甲和牛骨上的文字,即甲骨文,比苏美尔文明晚两千多年、比埃及晚了近一千五百年!比印度的铭文也要迟近五百年,和迦南文字基本同期,比脱胎于腓尼基字母的希腊文要早五百年左右。梁启超“四大文明古国”的提法很聪明,如果是“三大”就没中国的份了。


黄帝时代有无文字,并不妨碍黄帝的行政运作,他的政体一直被后世的王国借鉴。相与左右监大约就是内阁的前生今世,五官是六部的雏形,三公后来则纯粹成了荣誉头衔,直到清朝都有,被康熙使绊子除掉的鳌拜就曾位列三公。



黄帝自从有了宝鼎和神草,精神境界得到极大提高,观天象,察阴阳,顺势而为,不与天斗也不与地斗,也不再与人斗,与他作对的全被撂倒了。他斯文地按时种植庄稼和草木,还驯化鸟兽昆虫,相当于建立了国家植物园和动物园。现在的动物园和黄帝的相比弱爆了,《竹书》透露黄帝的动物园里有很多珍稀物种,凤凰在四面檐溜的楼阁(阿阁)里筑巢,男凤凰唱歌,女凤凰跳舞(“其雄自歌,其雌自舞”),麒麟在园林里漫步,神鸟风度翩翩地飞进园中(“神鸟来仪”)。还有青蛙和蚯蚓,你可能觉得这有啥稀奇,谁没见过青蛙和蚯蚓?可你见过羊一样大的青蛙吗?你见过粗大如天边彩虹的蚯蚓吗?(“有大蝼如羊,大螾如虹”)。这是因为黄帝“土气”(“帝以土气胜”),所以青蛙、蚯蚓才能如此“茁壮成长”。


老人家经常出去调研,视察山川河流,体察民情,信访工作做很得到位(“劳勤心力耳目”),不贪污不浪费(“节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所以叫黄帝。他不是也有云瑞吗?干嘛不叫“云帝”?所谓“土德”云云,  也是源于战国的说辞,其时“金木水火土”五行说盛行,其大家是个叫邹衍的齐国人,在齐国的“社会科学院”稷下学馆一呼百应,提倡“五德始终”,宣王奉之为国师,还是个NO.2大帅哥。



总之在以黄帝为核心的部落联盟里,人民的生活是幸福的,动物和人民一样幸福,整个联盟充满欢乐祥和的气氛。黄帝在位的第五十九年,老人家穿着黄袍于宫中接待两批来朝拜的外国友人,分别是贯胸氏和长股氏。我有本绘图版的《山海经》,上面有这两个部落人的相貌特征,贯胸国的人胸口有个洞,他们的贵族坐“轿子”特别朴素,用跟棒子穿胸而过,两人抬起就走人,画上人看起来很拉风的样子。长股不是屁股很长,而是大腿很长,画上的人看起来有点像前NBA球星张伯伦,那么高的个子,那么长的腿,不打篮球可惜了。在《竹书》里,接待贯胸氏和长股氏是唯一被提及的黄帝的外事活动。


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得姓者十四人”,得姓意味着有名分,那么另外十一个为什么没有名分?他们怎么了?干了什么大逆不道的事被杀或是被逐吗?生于帝王之家,这是常见的悲剧曲目,我查不到相关材料,只能如此猜测。后世无数帝王和其子嗣发出”愿生生世世莫再生于帝王家”的哀叹。



《史记》里只提到黄帝的正妃嫘祖,她生了两个孩子,长子叫玄嚣,老二叫昌意,这两个孩子的后人“皆有天下”。嫘祖可不是个寻常女子,她是时装界的革命人物,发明丝绸的人。想象一下,没有丝绸的时装界该多土啊,所有爱美的女子,地主和地主婆都应该向嫘祖致以崇高的敬意。


《汉书·古今人表》提及黄帝另外两个老婆,也即次妃方雷氏和彤鱼氏,这没问题,可它把嫘祖辛苦生的大儿子玄嚣“过继”了给方雷氏,还好昌意户口没变,否则嫘祖就亏大了。


不管黄帝有多伟大,他仍有离开人世的那一天。在位一百年后,“黄帝崩,葬桥山”,桥山就在绥德一带。


五帝之二,颛顼必须要开始上班了。


(黄帝篇完)


— THE END —


[版权声明]沧浪之水2017原创作品,本文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媒体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公众号。

↓↓↓↓↓↓

沧浪之水2017

[上古迷思:三皇五帝至夏商]——神奇的三皇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