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京师心理大学堂
京师心理大学堂,北师大心理学部出品,奉行“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心理学科普平台”的项目定位,努力将北师大心理学百年积淀奉献于社会,凝聚师生力量传播科学知识,让心理学走进千家万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四川大学本科招生  ·  中国影史票房冠军!川大校友导演的这部影片你看了吗? ·  18 小时前  
四川大学本科招生  ·  中国影史票房冠军!川大校友导演的这部影片你看了吗? ·  18 小时前  
武汉大学  ·  本命年!武大也属蛇 ·  2 天前  
浙江大学  ·  2025,Fighting! ·  2 天前  
武汉大学  ·  蛇年第一个!听说武大梅花开啦? ·  4 天前  
武汉大学学生会  ·  从“地板爱情”到“远方征途”,你的假期被步数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京师心理大学堂

不是你不够好,而是TA足够坏丨《治愈隐性虐待》

京师心理大学堂  · 公众号  ·  · 2024-07-07 20:00

正文

“在经历心理虐待后,任何个人的成长都是幸存者力量的证明“

——香农·托马斯


作者 | 姜林屾


最近,“PUA”等概念引发的热烈讨论,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心理虐待的存在。



不幸的是,在我们学会对这种现象命名之前, 心理虐待 可能已经在我们的某段关系中上演过许多次了。



一项关于心理虐待的研究招募了623名参与者,邀请他们回答一些自身经历有关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在那些经历过心理虐待的人当中,有52%的人与施虐者的关系是在最近两年内开始的,22%的人与施虐者的关系开始于2-5年前,而有14%的人甚至已经经历心理虐待长达15年之久。



不少人在这种“隐形”的痛苦中沉沦已久,有人已濒临溺亡,有人幡然醒悟,意识到自己的处境不佳,却难以抓住那棵救命稻草。这一切究竟该如何治愈?



曾获“最佳咨询实践”奖的心理治疗师香农·托马斯认为:治愈创伤并重建破碎的生活是可以做到的!而走上康复之路的开始,是 让受虐者认识到自己正在成为心理虐待的受害者



(图源网络,侵删)



隐秘的角落:心理虐待


“我经常和TA产生冲突,在这段关系中我有很多困扰,但可能都是因为我不好……”



如果你发现自己有过这样的想法,并且给你带来困扰的人具有“容易过高地评价自我”、“极度敏感、嫉妒心强”、“控制欲极强”或“非常擅长质疑别人”等特点,你便需要引起警觉:你现在的这些困扰, 并不是因为你不够好



心理虐待的范畴除了 言语暴力 (包含辱骂诋毁、人身攻击之类),还涵盖 精神暴力 (包括洗脑、纠缠、污蔑、控制等)、 情绪暴力 (包括无视、孤立、摆脸色、拒绝沟通等冷暴力,以及威胁、恐吓、砸坏物品等热暴力)。



此外,还有几种不易被察觉的心理虐待: 限制社交 (如贬低你的朋友,对你进行严密监控)、 经济控制 (如阻挠你的职业发展,要你脱离社会)、 限制行动自由 (如要求你的所有行动细节向TA反复澄清、核实)。



如果在一段关系中遇到上述情况,TA可能藏身于家庭中、情侣间、公司里,即使TA没有动过手,但TA仍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施虐者。与施虐者在一段关系中长期纠缠,会使你的生命力消耗殆尽,陷入严重的焦虑、抑郁之中。




图源 |《婚姻故事》



你明明讨厌窒息:幸存者特征


香农·托马斯在《治愈隐形虐待:从心理虐待中康复的六阶段之旅》一书中,将心理虐待的受害者称为“幸存者”, 这可能让许多人不太理解:“我活得如此煎熬,哪里像幸存者?”



对此,香农·托马斯解释到,那些曾经与心理虐待的施虐者有过亲密关系的人不仅仅是受害者,康复后的他们是学会了战胜隐性虐待的人,从另一个方面来说, 在经历心理虐待后,任何个人的成长都是幸存者力量的证明



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是要宣传虐待经历是一份礼物,相反,作者不建议幸存者”原谅“受虐者,因为正是 “高度共情能力” 这一性格特征,让许多幸存者被施虐者利用。



许多人认为容易遭受虐待的个体都是那些原本就需要帮助的、缺乏独立性的个体,但这是错误的刻板印象。心理治疗的重要步骤之一就是让幸存者认识到,自己的核心人格受到了有害环境的影响, 但独立性、抵抗虐待的力量始终存在。



(图源网络,侵删)



在遭受虐待之前,幸存者经常被形容为易相处、抗挫折并充满希望的人,而在遇到施虐者并经历充满压力的时期后,幸存者常常使用这些积极的品质恢复“元气”。但这是福也是祸, 面对易“恢复”的幸存者,施虐者可能会不断施压,直到幸存者情绪崩溃。



此外,幸存者通常善于自我反思,能够批判地审视自己的行为和动机,并愿意修复自己的性格缺陷。但这种人格优势也非常容易被施虐者利用,他们知道,如果他们指控幸存者,就能深深刺伤幸存者,此后幸存者将陷入自我反省,而忽略了施虐者的指控是否属实。



所以,即使很多幸存者觉察到自己受到了伤害,可能仍会深陷虐待。



每一次心理虐待的上演都是一出悲剧,它将美好的东西毁灭,令人愤怒和悲伤。接下来让我们跟随香农·托马斯所提供的地图,找到正确的治愈之道。



(图源网络,侵删)



来得及:创伤可治愈!


香农·托马斯根据其丰富的临床咨询经验和相关研究,总结出康复之旅的六个阶段,它们分别如下:



/ / Ⅰ 绝望


许多幸存者在第一次接受康复咨询时,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正遭受心理虐待,只是为自己失控的生活寻求一个答案。在慢慢意识到自己所经历的这一切时,一个疲惫的灵魂很容易陷入情感混乱、抑郁甚至自毁的状态。



但这时,最重要的是实事求是, 在陪伴和支持下 ,强烈的愤怒情绪将最终唤起幸存者对施虐者的厌恶感,并 增强他们做出改变的动力



(图源网络,侵删)



/ / Ⅱ 学习


心理虐待的隐蔽性让它很容易被忽略或者误解,幸存者需要 学会描述自己所受到的伤害 才能向康复前进,而学习和了解施虐者的惯用伎俩是前提。在这个阶段,幸存者需要了解与心理虐待相关的术语,比如以下几种:



煤气灯操纵 :指施虐者试图篡改谈话或事件的真相,以使受害者怀疑自己的记忆能力。



飞猴 :用来描述那些自愿或偶然地围绕在施虐者身边助纣为虐的人。



恶意宣传 :指施虐者使用谎言、造谣来煽动其他人或团体与受害者对立。



糖衣炮弹 :指施虐者使用精心策划的积极关注来操纵受害者的情绪及其对亲密关系的期待。



吸尘 :指施虐则试图通过吸引受害者与其恢复联系的方式使受害者重回亲密关系中。



(图源网络,侵删)



/ / Ⅲ 清醒


幸存者们经过学习,会经历整个康复的重点阶段,在这个时期,会有许多“原来如此”的顿悟时刻。幸存者们可以开始 使用在学习阶段学到的术语描述自己经历了什么 ,从而慢慢感到自己不再被困于虐待关系中。



/ / Ⅳ 界限


当幸存者清醒并持续迈向康复的目标,就需要进行下一阶段的工作: 与施虐者设立界限 。在这一阶段,幸存者需要与施虐者拉开情感距离,斩断病态连接,排除毒素,并期待自己的康复。这个过程需要幸存者主动推进,并且主动遵守才能完成。



(图源网络,侵删)



/ / Ⅴ 恢复


幸存者进入这一阶段的迹象是,他们开始找回在遭受心理虐待时被偷走的重要生活事件、稳定的经济状况、健康的身体等其他重要的东西,这个阶段令人鼓舞,幸存者可以切实地看到自己康复之旅的成果。



/ / Ⅵ 维持


在最后这个阶段,对于幸存者来说已经到达了足够高的地方,虽然这并不意味着永远不会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做斗争,不会想起受虐经历,但此时幸存者们已经经历了一段伟大的成长,变得更加有力量和自信。此时的关键,就是放缓脚步, 让自己全身心投入“干净”的生活




(图源网络,侵删)



香农·托马斯在她的书中用富有智慧和温度的语言,向人们提供了关于心理虐待的许多重要信息,比如心理虐待的特点、康复六阶段具体细节,如怎样同施虐者建立界限等等。值得注意的是,香农·托马斯不仅作为一名治疗师的身份写作分享,她本人也在亲密关系中经历过一场严重的心理虐待。



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使你强大。而这个过程,必然伴随着绝望、痛苦、挣扎,给自己多一些时间和耐心。如果需要,请寻求专业咨询、心理治疗的支持。



最后,如果你未曾有过受虐经历,祝你始终幸运,远离“有毒“的施虐者;



如果你身边的人正在经历,请你尝试理解、支持他们,避免精神屠戮悄无声息地发生;



如果你曾经或者正在经历心理虐待,请相信你并不孤单,请停止怀疑自己,请选择救赎自己,我们很荣幸陪你走向康复之旅。


专栏君


篇幅宜人性:★★★★

趣味可读性:★★★★

科学严谨性:★★★

《治愈隐性虐待:从心理虐待中康复的六阶段之旅》中详细介绍了关于心理虐待的特点、康复六个阶段的细节,并提供了关于受虐者和幸存者的特征信息。作者将研究结果、咨询案例、直觉经验相结合,语言简洁准确,充满关怀与力量。此外,书中还配有辅助工具如康复日志的样板章节,切实地邀请并帮助读者体验或踏上康复之旅,很适合曾有过受虐经历的人们、心理咨询学习者或关注心理健康的读者阅读。





作者 | 姜林屾

编辑 | 阿某

美编 | N

(本文由京师心理大学堂原创,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征得作者同意后方可转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