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国进出口数据表现不佳,增速双双回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
7月出口同比(按人民币计)11.2%,预期14.8%,前值17.3%
中国7月进口同比(按人民币计)14.7%,预期22.6%,前值23.1%
中国7月贸易帐(按人民币计)3212亿,预期2935.5亿,前值2943亿
7月进出口数据大幅下滑,为2017年以来的最低值,进出口数据的超预期回落,反映出2017年以来的经济动能高潮可能已过,经济进一步超预期上行的可能性不存在。九州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判断,总体上,2017年下半年经济没有“强复苏”、也没有“二次探底”。
出口增速大跌,环比大幅弱于季节性,兴证宏观分析师王涵等认为,7月美元计价出口增速从6月11.3%回落至7.2%。基数效应并不能解释7月出口的疲弱(如果按照基数效应,出口同比读数应从9月开始下滑),单月超季节性的下跌是造成7月同比增速大幅下跌的主要拖累。而7月美元计价进口增速则从6月17.2%回落至11.0%,进口大宗商品放缓是主要拖累,其中原油、煤、铁矿砂以及钢材进口的价格和数量均有所回落。大宗商品进口回落说明目前国内需求可能一般,国内商品涨价更多是供给的因素而非需求。
值得关注的是,收到人民币升值与美欧贸易需求似接近拐点 影响,本轮中国出口复苏可能正在接近拐点。今年上半年对美国和欧洲出口快速增长是出口的主要拉动力。但美国和欧盟的PMI近期均有所回落,指向进一步增长的空间有限。在政策层面,特朗普政府在医改和边境税政策上频频受挫,白宫内部格局不稳,急需将矛盾焦点向海外转移。与此同时,随着欧央行的货币宽松也临近拐点。
此外,人民币有效汇率同比领先出口金额同比约6个月,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同比于2016年11月见底开始回升,这意味着汇率因素对中国的出口增速的抑制作用可能在最近几个月开始逐步体现出来。
债市方面,邓海清持下半年债市慢牛观点,他认为接下来债市的核心变量是政策层的严监管政策和央行的货币政策流动性两方面因素,“监管协调2.0”为债市震荡慢牛提供支撑。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