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晚高峰遇到不按序通行的“加塞”车、司机浏览手机的“龟行”车,或是发生轻微碰擦却“坚守阵地”纹丝不动的“事故”车,让很多司机犯愁。为减少交通安全隐患,提升道路通畅,近日,上海闵行警方试点采用“空地联动”模式,试点将警用无人机应用拓宽至交通违法查处、交通事故处置中,对辖区内道路进行精确治理。
6月11日早高峰期间,莲花南路、外环路路口发生一起两车碰擦事故,接报后闵行交警三大队民警使用无人机先期赶到现场拍摄取证,并通过搭载的喊话器告知事故双方驾驶员将车辆撤离至不影响交通处停靠,引导他们使用“快处易赔”。
“我是闵行交警支队,已为您通知附近民警前来处理事故,现场已通过无人机拍照取证,请将车辆停靠至路边,以免发生次生事故。”
等到民警到场时,双方驾驶员操作“快处易赔”的报案流程已接近完成,整起交通事故处置相较以往提速不少。
闵行交警三大队副大队长马纯磊告诉记者:“按照平均接警时间,早高峰时,接处警到场可能需要三到五分钟。现在事故用无人机发现,到事故现场撤离一共用时不到三分钟。说明无人机在对简单事故的处置配合方面还是有一定的效果的。”
民警介绍,无人机俯瞰的取证角度也能更直观地帮助民警判断整起交通事故责任。马纯磊表示:“因为无人机的视角,从上到下非常清楚,将整个事故的现场拍摄进去,所以如果当事人对现场有疑义的,我们会将现场拍摄的照片提供给当事人看,结合现场交警认定的事故责任,我们会详细解释给当事人听。”
“你好,这里是闵行交警,此处停车易造成交通事故,请及时驶离,谢谢配合。”在龙茗路报春路跨线桥上,有多台车辆在此违停,无人机巡航发现后,民警立即通过喊话器驱离。
虹梅高架放鹤路下匝道,曾被市民反映存在车辆“加塞”“浏览电子设备”等交通违法行为导致道路拥堵。闵行交警五大队民警正在使用无人机对下匝道内车辆产生的多起违法行为进行图像取证,完成取证后,民警将相关车辆引导至安全区域进行相应处罚。
闵行警方介绍,随着功能的不断完善,无人机在交通领域的应用也在不断探索中,其“灵活”“超视距”的特点,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路面执法效率、提升道路管理能力,为以往的执法难点提供执法依据,与地面警力形成“空地联动”展开全方位立体执法,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辖区内道路交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