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车辙
车辙的报道方向覆盖产业政策、市场及公司动态,同时更侧重于汽车文化、车型评测、以及技术解读等垂直内容。作为汽车圈非常具有原创影响力的新媒体,我们一直秉持专业、深度和有趣的报道宗旨,为读者呈现有价值的分享!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汽车金融大全APP  ·  找新车金融产品的朋友看过来,靠谱金服能做异地 ... ·  22 小时前  
玩车教授  ·  教授说车 | 当电车司机遇上油车司机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车辙

你可能不知道,人类研究电动汽车、自动驾驶都快有100年历史了

车辙  · 公众号  · 汽车  · 2019-06-20 12:30

正文

自1885年卡尔•奔驰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以汽油为动力的三轮汽车开始,汽车已经走过134年。

这期间发生过很多技术革新,小至车窗升降用“按”替代“摇”,大至车身结构从厢型车演变为楔型车,现在电动车又带来了全新的驾驶体验。


所以真要细聊下来,今天的讨论可能一天一夜都说不完,因此车辙君觉得有必要定一个标准: 我们要聊的这些“变革”应该在大范围使用前存在一些阵痛,但历史证明是正确且对我们的汽车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螺旋钨丝白炽灯


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早期车灯并不方便使用,甚至还带有危险。

比如乙炔灯,除了燃烧不稳定之外,而且燃烧后的乙炔会产生大量碱石灰,落在皮肤上会产生强烈刺激性和腐蚀性,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人休克、胃穿孔等不良反应。


其实在乙炔灯之前就已经有白炽灯了,不过因为是用碳丝做灯丝,太脆弱根本就禁不起颠簸,而且当时白炽灯的亮度只有乙炔灯的一半,照明效果大打折扣。多种原因驱使下,即便乙炔灯带有危险性,它还是在20世纪前二十年被广泛使用。


这种现状直到白炽灯开始用螺旋钨丝替代碳丝才发生改变,新车灯不仅照射强度提升了50%,而且抗振动稳定性也有了很大改善。


更值得给赞的是,正是螺旋钨丝白炽灯的出现才真正开启了汽车照明电气化历史。它与电启动机一样,能源都来自车载蓄电池,所以也可以说是最早推动车载电池发展的汽车零部件之一。


电动汽车


既然聊到“电”,那肯定是少不了电动汽车了。


这几年汽车行业最火热的概念无疑是新能源汽车,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电动汽车。但殊不知,电动汽车并非是新物种,其实早在百年之前,就已经有发明家捣鼓出电动汽车了。


只不过在1830~1900年这个阶段,电动汽车更像是概念品,比如英国发明家罗伯特•安德森同时研究出的电动马车甚至都不能充电,只能放在展厅供大家观赏。


虽然在之后的一些年中电动汽车发展稳中有进,甚至在20世纪10年代左右的美国电动车的保有量能够占到38%,比燃油车的22%还高。不过因为电池技术一直难以突破,它的地位并没有想象中坚固。


像1908年亨利•福特流水线生产下的T型车就给它带来了巨大打击,这款以汽油为动力的T型车直到1912年价格都不过650美元,而当时的一辆电动敞篷双座汽车则是它的三倍。再加上电池安全的问题,电动汽车一直未能再进一步。


可以说电动汽车是很特别的存在,它诞生比燃油车还早,一度发展还要好于燃油车,随后进入了漫长的低谷期,直到最近一些年才开始重新走向大众舞台。

但能肯定的是,电动汽车在近些年带给了我们很多惊喜,像出色的起步加速表现、更加静谧的驾驶体验以及更符合现代需求的节能环保,这些都是它的杀手锏。而且对我们现在的燃油车,几乎是颠覆性的存在。


汽车导航


其实在很早之前,工程师就在思考消灭问路问题了。

最早的一份有关汽车导航的专利是1921年,当时美国明尼苏达州JohnJ.Bovy申请了一项名为「即可滚动地图」的手持导航工具专利。


不过这种戴在手腕上的滚动地图因为只能指出大致区域并且操作起来很不方便,所以当时大家对它并不买账。

后来意大利一家公司把类似技术移植到汽车仪表盘上,制作成了一款名为“Iter-Auto”的尺寸更大的滚动式地图,它还配置了汽车连接布线,能够在汽车驾驶过程中自动显示当地地图。不过还是和手腕式导航一样,它并不具备实时定位能力,所以当时也没有大面积铺货。


时间就这么来到了1981年,为了解决实时定位问题大家尝试过很多办法,最有效的就是本田开发的Gyro-Cator,它是第一款商用汽车导航系统。


该导航器利用气体速率陀螺传感器以及行驶距离传感器和微型计算机等检测出汽车的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从而计算出汽车当前位置。并且利用电显像管照射透明的地图塑胶片来显示汽车的当前位置、方位以及行驶轨迹。


为了确保准确性,Gyro-Cator还设计了手动校准,可以说是非常贴心了。2017年的时候,IEEE将汽车行业中首个认证授予“Honda Electro Gyrocator (电子陀螺仪导航器) ”,足见Gyro-Cator的分量。


虽然Gyro-Cator因为价格很高,大家一般不会选装,但它极大地激发了消费者的热情,也正是从这款导航开始,汽车导航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后来GPS逐渐发展起来,汽车导航真的开始走向了寻常百姓家。


自动驾驶


正如汽车导航一样,自动驾驶也是偷懒利器。

1925年8月,在纽约街头出现了一款“遥控玩具车”。顾名思义,它与现在的探测设备感应+电脑自动控制决策不同,采用的是无线电操纵,因此驾驶员并没有脱离术束缚,反而注意力还要高度集中才行。


之后的一些年中,自动驾驶虽然有了一些进步,但并不足以实现量产。直到1971年,英国道路研究实验室 (RRL) 公布了一个测试视频,让自动驾驶又以新的面貌出现在众人眼中。


这一次,工程师在前保险杠处安装了特定的接收单元,电脑控制的电子脉冲信号通过这个单元传递给汽车,以此来控制转向。所以我们能看到在与传统汽车几乎无异样的汽车里,方向盘竟然能进行自动调整。



不过这些总归还是概念玩意儿,落地并不现实。拿1971年,日本的筑波工程研究实验室开发出了第一个基于摄像头来检测导航信息的自动驾驶汽车来说,它的车身只能达到30km/h,试想这种车你会开吗?


带着猜疑、困惑、不屑和慌张,自动驾驶走过了20世纪,在21世纪的前19年,自动驾驶迎来了高速发展。现在已经有特斯拉、凯迪拉克、奥迪等品牌量产了成熟的SAE L2/L2+产品 (奥迪称自己为SAE L3) ,虽然并不是全域自动驾驶,但质疑声已经小了很多。


话说手握5G技术的华为在搞自动驾驶技术,未来你会支持国货吗?


写在最后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