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量子学派
专注于自然科学领域(数理哲)的教育付费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量子学派

不再是科幻,人类直面“脑机连接”八大伦理困境

量子学派  · 公众号  · 科学  · 2019-07-18 22:37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是人还是机器

人类最终走上了“忒修斯之船”


未来就在今天:脑机连接并不遥远


SpaceX、特斯拉汽车创办人,绰号“钢铁侠”的传奇人物 埃隆·马斯克(Elon Musk) ,17号再一次令世界惊讶。



他与其他8位合伙人创办的神经科技公司Neuralink于昨天宣布,他们 在老鼠上实现了高效、可应用的脑机连接系统, 最快2020年就能实现人脑的脑机连接产品。


很多看似遥远的技术,其实它已经悄悄来到我们身边。


脑机连接到底是一项什么样的技术?它的技术原理可靠吗?会带来什么后果?



从科幻到科学:脑信息可转变为电信号


马斯克的Neuralink公司做的脑机连接并不新鲜。


科幻小说和科幻电影就经常描写大脑与机器的连接, 科幻史诗《黑客帝国》甚至描述了“缸中之脑”与互联网连接的残酷场景。



脑科学自20世纪以来突飞猛进, 得益于以微观物理为基础的分子细胞学,脑科学已经下沉到电流、电波、磁场在大脑思考过程中的信号作用。 脑机接口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飞速发展,实验对象主要是哺乳动物和人,连接脑部的方式分为 侵入式 (有创)和 非侵入式 (无创)。


由于哺乳动物和人的大脑皮层分为十分多样化的功能区块,每一个区块都对应着一类功能, 所以不同目的的脑机接口针对的是特定的大脑功能区块。


2016年6月, 中科院自动化所脑网络组研究中心 绘制出了一张全新的 人类脑图谱,包括246个精细脑区亚区,以及脑区亚区间的多模态连接模式。



这张脑图谱 “利用脑结构和功能连接信息” 绘制脑网络组图谱的思想,引入了脑结构和功能连接信息对脑区进行精细划分和脑图谱绘制的全新思想和方法, 比传统的布洛德曼图谱精细4-5倍。


Neuralink公司的产品之所以能够引起轰动,在于它的完整性和应用性。目前全球各个实验团队的脑机接口研究,仍然以功能研究为主, 而Neuralink公司打造出了一个完整的脑机连接设备链:



侵入鼠脑的软电路→接收大脑信号的芯片N1→有线和无线传输设备→信息处理终端的手机APP。


此外还有一些正在设计、实验的设备也呼之欲出。 在这个时代,科学和幻想的距离越来越近。



从科学到商业:创造未来的持续驱动力


再先进的科学理念,如果不能形成商业闭环,最终也没有办法长期研究下去。


但脑机连接并非只是科学概念, 一些残障人士已经开始参与脑机实验,并且有了不错的实验结果。 这些实验积累的数据是将来大规模商业应用的基础。



目前,全球已经有众多致力于脑机接口研究的公司, 典型且知名的公司除了Neuralink,还包括Mind Maze、Kernel Co、NeuroPace、Rythm、BrainCo等在内。


而它们应用的领域则主要集中于医疗、康复、保健、教育、VR消费等,其中, 又以医疗康复和教育为主流。


残障人士和老年人可以通过脑机连接自理生活需求,甚至一些残障儿童通过脑机控制技术学习一些技能,成年之后能够正常工作。 整个社会将不必再花费大量时间和资源用于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群,而残障人士也将不再依附他人独自生活。



实际的商业应用也不再虚幻,现代晶圆级微加工工艺使得医用器件的高通量制造成为可能。 每个晶圆上绘制了10个薄膜器件,而每个薄膜器件具有 3072个电极触点 每个阵列由48或96个线程,每个线程包含32个独立电极。 采用倒装芯片键合工艺将集成芯片键合到薄膜传感器区域中的电极触点上。


除了大脑端的输出指令, 大脑还可以完成反向输入,从互联网上直接寻找数据信息,甚至下载相应的信息到大脑中, 提高处理信息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这同样具有无与伦比的想像空间。



不仅仅是脑洞:人类直面

“脑机连接” 八大伦理困境


“脑机连接”一旦被应用于现实社会,和基因编辑一样, 同样会面临巨大的伦理难题。


大脑的每一个欲望和目的,形成的电信号指令,都是特殊的,或者电信号集都不一样,这些电信号有些是串联的,有些是并联的,可以用集合理论和电路理论加以描述。




当芯片接收到大脑的一组信号时,根据脑科学家长期统计出来的实验数据,芯片就能将它翻译成机器指令,完成系列动作: 大脑信号组——机器行为——人的目的。


芯片与大脑功能区块之间的柔软电路替代神经传导,外挂机器替代了人体。伦理问题也就产生了。


01

隐私问题


芯片接收到的信号组意味着一个或一组欲望,这对于个人来说是极其隐私的想法, 在健康的状态中,脑中的想法应该是封闭的, 别人并不知道,只有当我们做决定时才会通过语言和行为表现出最终的决定。


而芯片却能实时接收并分析、翻译出来大脑的欲望。 这意味着我们的隐私将不再隐秘, 我们的内心想法容易被外部仪器记录甚至付诸行动。


旧金山最近 禁止公共场所使用人脸识别的智能摄像头, 后面也有深层次的伦理和隐私问题,旧金山恰恰是Neuralink公司所在地,将来脑机连接技术也将面临隐私权如何保护的公共讨论。



02

脑机责任


脑机连接技术将大脑信号直接转化成机器行动,正常大脑会克制和犹豫,而芯片却不会。


脑机芯片很多时候并不会关心一个机器动作的后果,不会犹豫和克制的芯片无法辨别同一个大脑信号的不同场景下的后果,将会指令机器做出许多正常人只是一闪而过的念头, 造成冲突和犯罪


到了法庭上,法官该如何判决呢?是发出指令的人,还是芯片制造商和机器承担罪责?


这个困境与自动驾驶汽车造成的车祸该由车主还是车商负责颇为类同。



03

现实中的“少数派报告”


脑信息一旦可视化,FBI和警察机构如果通过技术手段收集每个人的芯片上的信息,进行分析统计, 将犯罪电信号标识出来,对社会全体成员进行算法排序, 提前监控甚至软禁乃至抓捕潜在罪犯。


这项技术对预防犯罪有着极大帮助,但如果没有犯罪又为什么将他逮捕,如果不搜捕这些罪犯,造成社会危害该怎么办, 这就是现实世界中的“少数派报告”。



04

边界限制


随着脑机连接功能越来越强大,人将进一步物化,人的五官将进一步延伸,但大脑通过机械对世界的探索,是不是应该有一些限制, 例如军事领域,脑机连接技术不能应用于战争攻击。 使用机器对个体和人类种群的戕害,是不是应该有边界的限制。


《阿凡达》电影里展示的人机连接后的杀戮,比普通的战争更为凶残。



05

是人还是机器


脑机结合如果进一步发展,机器会替代大脑以外所有的肉体器官,眼睛、耳朵、性器官、饮食器官。人的大脑皮质层靠各种所谓柔软的电路连接上各种机器身体,千百万年进化而成的自然肉体被废弃不用。 机器坏了,另换一个,最后我们到底是人还是机器。



06

自然属性的消亡


人的感知只是一组电信号,随着性器官和生殖器官的剥离, 人工培养的受精卵取代自然孕育。 婚姻和家庭的意义何在。这种结果将会 瓦解人类最后的自然属性, 意味着人类各种情感的消亡, 这对人类是福是祸。


以上六条是大脑电信号输出产生的伦理问题,如果电信号逆向输入大脑,用于收集脑的电信号的芯片,通过柔软电路反向输出电信号给大脑各个功能区块, 将会产生更多法律伦理以及社会治理问题。



07

电子大麻和娱乐至死


商业公司会将各种表达快乐体验的大脑信号编辑成一个又一个的程序,置入芯片。这些芯片 通过信号刺激在大脑里制造不同的三维情节, 比增强现实的VR技术更逼真。感到生活不如意的人寻求刺激,从市场或黑市上购买专用芯片,就可以体验极乐感受。 这是一种真正的“电子大麻”。



08

自由意志是否存在


脑机连接之间的正负反馈,将混淆谁是系统真正的主体,到底是人脑在控制机器,还是机器在控制人脑,如果是机器在控制人脑, 那自由意志何在?所谓人脑意识也不过是一串电信息而已。



人类最终走上了“忒修斯之船”


如果再深入思考的话,脑机连接技术最终还会碰上一个哲学难题,那就是 “忒修斯之船”



公元1世纪的时候普鲁塔克提出一个问题: 如果忒修斯船上的木头被逐渐替换,直到所有的木头都不是原来的木头,那么是这艘船是原来的那艘船呢,还是换下来的木头组成的船是原来的那艘船?


同理,如果有一天,我们的身体部分逐浙被机器部件所替代, 那用我的身体部分组成的这个人是我,还是现在的机器组成的这个人是我?





本期编辑|陈书敏

本期投稿|白格尔



《公式之美》量子扑克3.0升级

「致敬黎曼」限量版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