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果壳
果壳网(Guokr.com)是开放、多元的泛科技兴趣社区。
51好读  ›  专栏  ›  果壳

健康谣言满天飞?给长辈辟谣心好累?不如从娃娃抓起吧……

果壳  · 公众号  · 科学  · 2017-10-24 08:38

正文

作者:Julia Belluz 

翻译:妲拉

编辑:odette


安迪•奥克斯曼(Andy Oxman)一直在潜心研究医学谣言及如何阻止这些谣言的传播。数十年来,他一直试图教会成年人批判性地看待层出不穷的食疗秘诀、疫苗谣言和“奇迹疗法”。但他逐渐意识到,这样的努力多半徒劳无功:成年人有时候固执得不可救药,他们拒绝学习新事物,不肯改变固有思维。

所以,现任挪威公共卫生研究院科研总监的奥克斯曼开始思考,要遏制医学谣言的传播,最好的办法或许是从孩子抓起。为了验证这一想法,2000年,奥克斯曼拜访了自己儿子所在的班级,当时他儿子10岁。

“我告诉他们,一些青少年发现,红色M&M豆能够强身健体,还能让你写字和画画的速度变得更快。”奥克斯曼说,“不过它也有一些负面效果:你会觉得有点胃疼,起身太快的时候还会头晕。”奥克斯曼让孩子们自己想办法验证这个说法的真伪。他把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给每一组各发了一袋M&M豆。

孩子们很快发现,他们必须试吃不同颜色的M&M豆,然后观察效果;而且为了保证试验的公平,不能让吃的人看见M&M豆的颜色。换句话说,孩子们直觉地理解了临床试验中“盲试”的概念。(研究者不会告诉受试者和医生谁接受了哪种治疗,以免知情产生的偏见影响试验结果。)

没过多久,教室里的孩子们就开始了随机的盲试——这是验证医学概念的黄金准则。实验结束时,奥克斯曼说:“孩子们发现,M&M豆的颜色几乎完全不会影响它的效果。他们还问我,那些青少年真的相信红色M&M豆有奇效吗?”

图片来源:wikimedia

教室里的小实验让奥克斯曼相信,要教会人们分辨医学谣言,必须从孩子抓起。所以,他开始与全世界的其他研究者合作,通过漫画式的教科书和课程设计帮助学龄儿童学习批判性思考技能。

2016年,奥克斯曼对这些教材进行了大规模测试,来自乌干达中部地区120所小学的10000名儿童参加了此次试验。试验结果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数据表明,新教材大获成功:接受了对医学概念进行批判性思考基础训练的儿童,表现大幅优于对照组。

这意味着奥克斯曼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蓝图:为年轻人准备好鉴别“另类真理”和不实信息的工具,让他们学会批判性思考。那个重要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也应该困扰着所有追求真理、在意证据的人们:如何把假新闻和伪科学掐死在摇篮里?

现在,奥克斯曼的工作让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用教材对付谣言


在健康领域,我们该如何基于证据进行思考?如果你对这个问题感兴趣,那你一定得读一读《验证疗法》(Testing Treatments)。正如它的作者之一伊恩•查默斯爵士(Sir Iain Chalmers)所说,这本书背后的理念是,“不需要成为科学家,你也可以培养批判性的思考方式,问出好问题”。普通人如何分辨哪些医学概念可靠、哪些完全是胡说八道?查默斯爵士和合著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明了背后的奥秘。

在M&M豆实验的基础上,2012年,奥克斯曼向查默斯提出建议,尝试用这本书阐述的理念来教育乌干达的小学生。在这本书里,研究者为所有知识点建立了通用的教学模板。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乌干达,毫无科学依据的医学概念总是枯荣交替,生生不息;研究者深知,要培养孩子们的怀疑精神,在高收入国家尚且不易,遑论乌干达这样的发展中国家。

他们与乌干达、肯尼亚、卢旺达、挪威和英国的研究者合作,遴选出了对医学概念进行批判性思考所需的最重要的核心理念,其中包括:

  1. 某种疗法可能历史悠久、拥趸众多,但它不一定安全有效。


  2. 名称新颖、价格昂贵的新疗法不一定比老的好。


  3. 所有疗法通常各有其利弊。


  4. 警惕利益冲突——有的人或许会对某些疗法进行夸大其词的误导宣传。


  5. 对大多数疗法来说,个人经验、专家意见和奇闻轶事都不是评估其效用的可靠条件。


  6. 对医学概念的评估应该基于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


他们还制定了课程计划,与乌干达的老师合作,编写更适合本地儿童的教材。乌干达研究者艾伦•桑吉(Allen Nsangi)是本次试验的合作者之一,她告诉我,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发掘了大量乌干达本地的医学传言。她举了个例子:“总有人叫你用(烧过的)牛粪之类的土产品来治病——这几乎是最有名的疗法。”她还补充说,有的医学传言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有的疫苗推广得很不顺利,因为有谣言说疫苗可能导致不育。”于是忧心忡忡的父母最后决定不再给孩子接种疫苗。还有流言称,草药可以代替HIV抗病毒疗法。

最后,研究者为老师们总结了一份教学指南,并为孩子们编写了漫画形式的读本和习题册。

“我朋友/亲戚/邻居/同学说……”并不能用来衡量一种疗法的效用。图片来源:Informed Health Choices教材截图

“我们试图教育孩子,要评估某种疗法的效果,故事通常不是可靠的信息来源。”桑吉解释道。孩子们学会了警惕利益冲突(比如说,鼓吹某种医学概念的人是否会从中获得经济利益),明白所有疗法都有其利弊,能带来神奇效果的疗法真的非常非常罕见。

让孩子具备

甄别医学概念的能力


研究者们并未止步于此。他们还想弄明白,自己的工作能否真正提高孩子们鉴别医学概念的能力,所以他们设计了一个随机对照试验。从2016年6月到9月,超过10000名五年级学生参加了试验,大部分孩子的年龄是10~12岁。一半的孩子上了这门课,而另一半没有。试验结束时,两组学生都接受了鉴别医学概念可信度的能力测试。奥克斯曼和其他研究者在《柳叶刀》的论文中评估了测试结果。

试点学校(开设了这门课程)达到及格分数的孩子比对照组多了一倍以上。试点学校学生的平均得分是62.4%,而对照学校的平均得分是43.1%——相差大约20%。从测试分数来看,试点学校大约有1/5的孩子熟练掌握了关键概念(24题中答对了超过20题),而对照学校能达到这个成绩的学生只有不到1%。其他评估方式得出的结果与此相仿,学习了这门课程的孩子表现总是优于没学的那些。

乌干达一所试点学校里的孩子正在学习较早版本的Informed Health Choices。图片来源:Sarah Rosenbaum/Informed Health Choices

“(课程的效果)比我们期待的还好,”奥克斯曼说,“结果表明,如果不接受专门的训练,大部分孩子无法利用这些方法来评估医学概念。”本次试验首次以正式论文的形式提出,我们可以教会10岁的孩子以批判的眼光评估医学概念——奥克斯曼相信,这样的技能可以“广泛应用”到乌干达以外的地区。

除此以外,研究者还为父母制作了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播客节目,并在另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中测试了它的效果,这项试验也发表在《柳叶刀》上。试验结果同样喜人:在理解关键医学概念的测试中,听了这套播客节目的父母及格人数是对照组的两倍。

这些研究意义重大:我们该如何把孩子(和他们的父母)培养成谣言侦测者?这些论文指出了一条明路。或者用查默斯的话来说,让人们“在面对谣言的时候能够更敏锐地把它分辨出来”。如果其他教育者和政策制定者能够将这些教育方法应用到自己的学校和社区中,那它将释放出巨大的潜能。当今世界,反疫苗游说者占据公共卫生话语空间,“另类真理”被视为铁证,这些研究正当其时。

预防谣言传播

从娃娃抓起


其他研究者也曾试图弄清教孩子批判性思考到底有没有用,但专注于健康领域批判性思考或批判性思考早期教育的研究寥若晨星。乌干达的研究主要由挪威研究理事会支持,试验规模足以让我们看到受试儿童与对照组儿童批判性思考能力的显著差异。

这项研究也有其局限——比如说,如果测试的方式(例如孩子们在随机试验中做的多项选择题)与教学内容一致,最后的结果可能产生偏差。还有一种可能性:孩子们知道怎么答题,但却不懂得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概念。正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健康研究者希尔达•巴斯廷(Hilda Bastian)所说:“不能应用于实际生活的知识毫无意义,我们必须学以致用,利用这些知识来对抗其他影响和冲击。”

教材中的配套习题。图片来源:Informed Health Choices教材截图

不过,读到这几篇论文的其他研究者仍惊叹于它的规模之大、试验之严格。“他们的结果让我感到惊喜,”斯坦福大学教授约翰•约安尼季斯(John Ioannidis)说,“这项研究十分有趣,它至少让我们安心了一点。是的,这些孩子的确能够学会(批判性思考)。”

约安尼季斯也认为,预防谣言的最佳途径是从儿童教育抓起,等到年纪大了再学习基于证据的思考准则往往无补于事。“我们需要让人们尽早明白,以科学、证据和公平的试验为基础得出结论,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无论是在哪里,所有学校都应该重视这个问题。


“我希望,”奥克斯曼说,“我们在这些课程中使用的资源能够推广到全世界的学校里,将孩子们培养成拥有科学思维的公民,让他们参与政策和健康问题的合理讨论……我期待这样的未来。我觉得对我们这一代来说,要做到这一点可能为时已晚。”

有了奥克斯曼的帮助,也许未来不会再有那么多病人受害于无用的疗法和暴利驱使下的错误医学建议——满世界流传的谣言也会比现在少那么一点。

文中提到的资料均可在Informed Health Choices网站免费下载。地址:http://www.informedhealthchoices.org/


(编辑:odette)

果壳网

ID:Guokr42

中二病究竟有没有得治?

密集恐惧症真的“只是矫情”?

不相干的东西严丝合缝拼在一起就觉得爽,是强迫症吗?

你有病?没事~ 果壳有药呀!

本文来自果壳网,谢绝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