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放假东挪西借,最终拼凑了七天假,清华大学也是如此,10月1日到7日。
然而,10月1日晚7时,晴天霹雳,风尘仆仆赶回家、屁股还没坐热板凳的部分清华学子却突然接到通知:10月2日上午到静斋105会议室开会。届时丘成桐先生就4个方向的博士转硕士项目和同学们交流。
这个博士转硕士项目非同小可,是转人工智能、统计和金融数学的,很多同学极为关注,更何况是丘院长亲自参会,意义更不一般。
但问题是,刚放假一天就通知开会,清华又不是北京人的清华,让赶回僻远家乡的同学瞬间傻了眼,国庆期间一票难求,插翅也飞不回北京,这该如何是好,相关学生无比焦虑。
这个活动是丘先生的助理朱然安排的,当然肯定也是丘院长的意见。
一名大学生怒了,直接质疑朱然:“您好,请问院方是默认大学生国庆节不返乡,还是可以未卜先知?提前不到一天的通知是要打个措手不及吗?”
这个质疑非常有力,朱然哑口无言,无法应对。
看到自己的助理被质疑,丘先生护犊子,直接站出来:“不愿意接受指导的同学,不用来参加,不会受到任何处分。假如研究生还保持本科生的态度,我们的教育确有问题。”
丘院长的话,夹枪带棒,话里有话。但问题是,学生是不愿意接受指导吗?完全是交通原因赶不回来好不好,这也能怪罪到学生头上?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把因不可抗力因素不能准时参会的学生,定性为不愿接受指导,研究生保持本科生懒散的态度,甚至上升到教育有问题,不仅缺乏厚道,甚至有扣帽子、打棍子的嫌疑。
难怪这个学生忍无可忍,直接回怼丘院长。
虽是回怼,但这学生的发言很理性,极有逻辑和条理。清楚地指出求真学院的诸多不合理。
在他看来,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今天通知,明天开会是彻彻底底的无理要求。
很多同学赶不回来是事实与学术态度和研究生标准无关,不能把什么问题都往研究生标准和学术态度上拉扯。
而且这个会对很多赶不回来参会的学生非常重要,这不是不负责任吗?这不是应该被否定的吗?
这个学生还翻旧账,说到清明节求真书院大学生出勤率不足,丘成桐院长当时极为气愤,认为大学生求学之心不足,学术态度有问题。
该学生对此也有看法,他直言学生态度毫无问题,只因丘老是外国友人,不明白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无论祭祖、甚至踏青,其中都有“态度”无法覆盖的特殊意义。
如果懂得这层含义,丘老的批评就是无理批评。
最后他得出结论,“研究生教育或许有问题,问题假定不是出在顶层,那出在哪里?”
其意思很清楚,问题出在求真书院管理层,就是丘老和朱然有问题。
估计丘老会被气晕了,没有后续了,因为没办法回应。这学生很厉害,逻辑严密,无懈可击。
无论是学术地位,还是行政级别,在00后的学生面前,全都不堪一击,天大地大,都大不过一个“理”字。有理走遍天下,无理管你是谁。
今天通知,明天答辩开会,不必说远在贵州、海南的学生,哪怕就在北京周边,也未必能准时出现在北京答辩现场。
毕竟十一长假是出行高峰期,不仅仅是学生愿意花钱就能解决交通的。
这是一个民主和理性的时代,再权威的人也应该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尊重,否则再大的权威也会被00后掀翻放倒,按在地上摩擦。
现在这个结果谁也不愿意看到,其实双方应好好沟通,互相理解。毕竟同舟共济,方向一致。
对学院来说,数学很重要,没有一定的求学之心和学术态度是做不出成绩的,所以学生必须严格严求,甚至苛刻,这都是应该的,能吃苦,板凳须坐十年冷,本就是研究者的题中之旨。
但是否关注到学生真实的需求,是否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这也值得斟酌。比如这次放假一天后的突然开会,确实强人所难;还有清明节大学生出勤率低的原因,相关人员应及时向丘先生反馈,做好解释工作,相信就不会导致丘先生的误判,更不会导致丘先生批评之后的误会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