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瞭望智库
2015年底,新华社获批为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直属的首批10家国家高端智库试点之一。瞭望作为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的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是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与先期成立的瞭望智库一体化运作。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政事儿  ·  上海警方通报:8人被处罚! ·  1 周前  
瞭望智库  ·  2024年度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启动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瞭望智库

日本人很眼红:什么时候才能像山东人那样想生娃?

瞭望智库  · 公众号  · 政治  · 2017-10-28 06:25

正文



“二孩”政策颁布后,全国人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效果显著——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生“二孩”最踊跃的是山东,2016年山东省全年出生人口177.06万人,其中,二孩出生占比达到63.3%!


这让日本政府很是眼红。在过去的这些年里,为提高人口出生率,日本政府几乎拼了命:不但生娃全程有补助,连不孕症政府都出钱给治疗,然而生育率仍然连续下降,在2015年创了历史新低。


库叔的日本朋友不禁感慨:什么时候日本人才能像山东人那样,不说生二胎了,第一个娃先好好给生了?


为了让老百姓生孩子,日本政府及各界人士都做了什么呢?

 

文 | 宋晓煜 名古屋大学人文学研究科博士候补研究员、爱知大学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研究助理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近年来,日本人结婚越来越晚。


日本人婚恋年龄变化

注:数据来自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现代日本的结婚与生育》报告书,2017年3月发布。


晚婚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晚育。


1940年,平均每对日本夫妇生育4.27名子女,而在1987年则降至2.19名,2015年更是下降到1.94名,创下了历史新低。


雪上加霜的是,日本夫妇的不孕不育比例也似乎日趋严重:2010年,16.4%的夫妻接受过不孕不育的检查和治疗,到2015年,这个数字增长至18.2%。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鼓励生育,日本采取了各种措施。


1

福利众多,新生儿年收入十几万




从怀孕到分娩再到育儿,每段过程都有福利。


怀孕有奖金


举个例子,在日本,只要加入了健康保险,在怀孕85天以后,就能获得高达40多万日元(约合人民币24000元)的生育补贴(称作“出产育儿一时金”)。如果是双胞胎、三胞胎等,拿到手的补贴按“40多万日元×胎儿数量”计算。


近年来,该补贴金一直呈上涨趋势——2006年9月之前该补贴金为3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7661元)。


并且,即使怀孕85天后出现自然流产、人工流产、死产、早产等情况,孕妇仍能获得该项补贴。


孕检有补助


怀孕期间,日本政府会给孕妇提供孕检补助券,每次孕检大约可减免5000—20000日元(约合人民币294—1177元)的费用。


而且,如果医疗费用过高,按适用于所有人的“高额疗养费制度”、“医疗费控除制度”等规定,政府和保险公司会根据孕妇及其家庭的年收入等情况,返还部分医疗费。


此外,政府和保险公司也向孕妇提供分娩补贴、分娩祝贺金,以及单亲家庭的儿童抚养津贴,等等。


政府花钱治不孕


还有一种名为“特定不孕治疗助成金”的政府补贴。


日本厚生劳动省规定,女性初次接受体外受精和显微受精治疗时,如果未满40岁,最多能获得6次补贴,40至43岁初次接受治疗的女性最多能获得3次补贴,每次补贴上限金额为15万日元(约合人民币8824元)。


第一次治疗最高能得到30万日元(冻胚移植的补贴上限略低)的补贴!


宝宝年收入十几万


当孩子出生以后,日本政府会为0至3岁的孩子提供15000日元/月(约合人民币882元)的儿童津贴, 3岁到初中毕业前的孩子每月将得到10000日元(约合人民币588元)的津贴。


倘若一家有三个以上孩子,从第三个孩子起,0岁到小学毕业前,每月能够获得15000日元,初中期间则为10000日元。


换言之,日本宝宝一出生就有十几万“年薪”。


孩子看病不花钱


如果孩子生病,看病时需要向医疗机构出示“健康保险”和“儿童医疗费受给者证”。


由于财力差异,日本各地的补贴政策有所不同。


在广岛市,0岁到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每次看病开药最多交1500日元(约合人民币88元);在名古屋市,0到15岁的孩子看病开药全都免费。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日本国籍遵从血统原则,而非出生地原则,但是,长期居住在日本的外国人同样能够享受到相关福利待遇。


为了增加出生率,日本政府真是拼了!


2

要生娃,大医院门槛很高




大多数女性怀孕后,都非常重视医院的选择。


在中国,准妈妈们往往会选择规模较大的综合医院或妇产科医院。


可是,在日本,孕妇想进大医院可没那么容易——从1994年起,日本政府就致力于把大医院的病患分流到小诊所、小医院;20余年以来,大医院的病患准入门槛越来越高。


为了生得安全,日本孕妇一般会通过各种渠道打听自己家附近的私立妇产科诊所或妇产科医院,然后选定一家进行孕检。因为有预约机制,一般情况下,孕妇自己一个人就能搞定孕检。


如果身体状况良好,她们并不介意一直在小诊所进行孕检直至分娩。


*在网上能搜索到各个诊所的主页以及医生的履历,公开透明、童叟无欺。


*在日本,很多医生都是先在大医院工作十多年,然后离职去开办属于自己的私人诊所。因此,私人诊所的医生们水平也很不错,值得信赖。


*私人诊所的等待时间普遍较短。


*私人诊所提供的大多都是单间,住院体验更加舒适。大医院的床位比较紧张,就算产妇们不惜花高价,仍然很难如愿住上单间。


不过,若孕妇身体情况不佳,或者分娩危险系数较大,诊所医生就会主动询问她想要转去哪家大医院,并为其开具介绍信——拿着医生的介绍信,才能敲开日本那些大学附属医院、综合医院妇产科的大门。


怀孕七八周、确定胎心后,孕妇要去所在地政府和保健中心窗口领取“母子手册”(用于记录怀孕初期到孩子上小学期间的发育、体检、接种等信息)。


在申领过程时,政府工作人员会仔细询问孕妇的生活状态:


和谁一起生活?

家里是否有人帮忙?

是否有倾诉心事的对象?

对于今后的生活是否感到不安?


诸如此类。


若干月后,他们还会专门打电话询问孕妇的近况。


同时,工作人员还会介绍各种相关信息,建议孕妇参加政府免费开设的妈妈教室,等等。


很多医院也开设了免费的妈妈教室,还贴心地为孕妇免费提供不含咖啡因的软包装茶饮料。


这些课程的主题五花八门:比如,生宝宝的流程是怎样的?如何顺利度过孕吐期?生孩子的诀窍是什么?怎样抱孩子、给孩子喂奶?有些要求丈夫一同参加,学习如何照看孩子。


因为参加过妈妈教室,当阵痛来临时,准妈妈们就可以不慌不忙地打电话给值班护士,告知阵痛频率,然后依照护士的判断,拎包去医院或诊所待产。


另外,一些孕妇在临产前两三个月,就在网站上预约“孕妇出租车”。这样一来,即使丈夫不在身边,也能及时找到具有接送孕妇经验的司机。


3

助产士,无微不至的照顾




日本医疗机构的妇产科里有三种职务:医生、助产士和护士。


医生最大,助产士第二,护士是小兵。


孕检时,医生负责做B超,讲解孕检情况。医生检查完毕,孕妇就要去另一个小房间和助产士聊天、做怀孕风险问卷。


助产士一般为女性(笔者没有见过男性助产士),她会耐心指导孕妇:生孩子前该做些什么?回家后怎样做运动有助于顺产?等等。


护士则负责各种杂务。


生孩子时,助产士先检查孕妇的情况,比如胎心、宫口开多大,再将其从阵痛室带到产房。


等到助产士判断孕妇即将分娩,就会去叫值班医生,跟医生一起接生。


住院时,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准妈妈们见到医生的次数很少,大多数时间是和助产士打交道。


助产士还会十分耐心地给产妇做乳房按摩,以便排出乳汁,缓解乳房胀痛。


另外,有些助产士还经营着“助产院”,虽然规模较小,一般也没有常驻医生,但是能让孕妇感受到家庭般的氛围。一些顺产的孕妇会选择在这里分娩,“助产院”也提供上门接生服务。


4

增重过快,妇产科勒令减肥




在中国,孕妇们比较关注进补。而日本医生不太提倡这种做法,如果你主动询问,他们可能会建议你补点叶酸。


相较而言,日本医生更加关注孕妇的尿糖指标以及体重。


如果尿糖不正常,医生就会问你什么时候吃的饭?吃了什么?根据情况判断孕妇是否要做糖耐量检查。


医生对孕妇的体重管理很严格,每次孕检的体重数据都会记录在母子手册上。从怀孕到分娩,孕前BMI未达到18.5的孕妇最多可以增重10—12公斤;BMI为18.5—25的孕妇最多可增重7—10公斤;BMI为25以上的孕妇则被要求最多增重5—7公斤。


注:BMI指数即体重指数, BMI=体重kg÷(身高*身高m)


如果医生认为你孕期体重增长过快,他和助产士就会找你促膝谈心了。笔者曾多次被叮嘱少吃高热量、高糖食品,医生还两次送给笔者卡路里极低的“蒟蒻果冻”(魔芋果冻)的零食,他说:实在想吃甜食就吃这个。


倘若孕妇本身风险系数就比较高且体重增长过多,就有可能会被要求住院减肥,每天只能吃医院提供的食物。


在中国,为了保护胎儿,准妈妈们几乎都会忍痛跟心爱的化妆品说再见,并穿上防辐射的外衣。


而在日本商场里,笔者从没见到过这种商品,化妆也不是禁忌——日本孕妇们大多都会化妆,看书、看报、玩手机一样随心所欲。


关于胎儿性别,有些医疗机构会告知孕妇,有的则持反对意见。举例而言,名古屋有一家医院属于天主教系统,坚持不告知胎儿性别的方针。


5

已成风俗,回娘家静静待产




在日本,回娘家生宝宝算得上是一种风俗。


2013年,日本电影《如父如子》(そして父になる、是枝裕和执导)荣获第6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奖,在日本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电影中,福山雅治饰演的丈夫平时工作极为繁忙,妻子就选择回娘家生宝宝。


医疗机构会为回娘家生宝宝的准妈妈提供各种便利。只要预约好诊所,怀孕30—35周的孕妇们就能拿着当地妇产科医生的介绍信回娘家了。


2016年,日本育儿杂志《miku》曾经做过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5.9%的日本女性选择回娘家生宝宝,顺便“坐月子”。


对于产后1个月的家务分担,75.3%的女性靠父母帮忙,16.5%有公婆帮忙,47.9%丈夫来做,只有1.1%的女性选择雇佣“月嫂”等家政服务。


是的,日本也有 “月嫂”,但是收费相当高昂。


笔者查询了一家日本月嫂公司的收费标准:


如果一天工作8个小时,工作日每天收费25920日元(约合人民币1524元);

节假日每天收费30240日元(约合人民币1778元)。


根据日本国税厅的抽样调查,2015年,日本人的平均年收入为42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24.7万)。如此看来,对于日本人,请月嫂是相当奢侈的消费,难怪那么多孕妇都要跑回娘家待产。


如果是顺产,大多数医疗机构都允许家人在产房陪产。当然,也有些医疗机构不论顺产还是剖腹产都允许家人陪产。


6

洗澡吹头,坐月子清清爽爽




生完宝宝,新妈妈们就进入到7天左右的住院阶段了。


刚住院时,护士们会把妈妈们召集起来,告诉大家面对地震等突发情况时应该怎样把孩子包起来、去哪里避难等。


从笔者的个人经验来说,顺产后先要在产房度过2个小时的观察期,然后去病房休息,这时有护士帮忙擦身。产后两到三天,护士便通知可以淋浴,医疗机构提供吹风机。


对 “月子”里的日本产妇们来说,喝凉水、吃冷食很正常。近两年,笔者住过那家医院的病房已经停止供应热水了。护士会把每顿饭送到产妇床前,盐分含量正常,并且提供牛奶、软包装茶饮料、凉菜、水果等冷食。此外,医院诊所一般会提供一餐非常丰盛的饭菜,以表达祝贺。


助产士和护士会指导妈妈们学习如何给宝宝换尿不湿、如何冲喂奶粉、如何喂母乳、如何给宝宝换衣服和洗澡……还会帮忙给宝宝剪指甲。


因此,在日本住院,最方便的一点就是不需要家人陪护。笔者遇到过一位二胎妈妈,她的丈夫平时有工作,同时还要照看大儿子,来医院探望的次数较少。她一个人就能搞定一切,换下来的脏衣服直接放进医院的洗衣烘干一体机,洗澡、上厕所时就把宝宝交给护士照看。


出院后,新妈妈也不需要一直躺在床上,只要不劳累就行。宝宝满一个月,母子都要回医院检查一次身体。


政府工作人员会在宝宝出生28天之内上门访问,称量宝宝的体重,询问宝宝的饮食、排便等情况,并提供相应指导。


7

初具人形,流产儿得以火葬




日本人对于人工流产非常慎重。


近年来,日本的人流率持续降低。据厚生劳动省的统计,2009年,每1000名女性(15—49岁)中总共有8.3人做了人工流产;到了2015年,这一数据降低至6.8人。


笔者在日本生活多年,常会看到治疗不孕不育的广告,却从来没有在大街、电车等公共场所看到过一张人工流产的广告。


很多医疗机构甚至根本没有设置人工流产项目。


日本《母体保护法》规定:妇产科医生必须取得“母体保护法指定医生”资格才能进行人流手术。并且,孕妇怀孕满22周以后就不能堕胎了,否则会以“堕胎罪”论处,孕妇和做手术的医生都会面临牢狱之灾。


因此,为了避免孕妇因胎儿性别不符合期待而堕胎,有的医生会在孕期满22周以后告知胎儿性别。


尽管如此,日本的人工流产人次仍然是一个不小的数据。


2015年,共有17万余人做了流产手术,而这一年日本总共有约100万婴儿出生。


2016年,总共有近98万个婴儿出生,自1899年日本开始统计人口以来,出生数首次降到了100万以下。


相关法律还规定,怀孕12周以上的人工流产或胎儿自然死亡,孕妇需在7天内向政府递交“死产备案”、“死胎火葬许可申请书”等文件,为死去的胎儿进行火葬,给他/她的生命划上一个体面的句号。


总监制:吴亮

监制:夏宇

责任编辑:戴丽丽 李逸博

编务:谢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