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埃森哲中国
埃森哲是一家注册于爱尔兰的全球性专业服务公司。我们一直站在全球商业和技术的前沿,致力于将具有世界声誉的研究能力与广博的行业经验相结合,探索政府及企业如何成就卓越绩效并实现基业常青。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十点读书会  ·  第一批上四休三的人,开始“抗议”了 ·  20 小时前  
十点读书  ·  寒假低成本带孩子见世面的5种方式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埃森哲中国

“不可见”的消费品品牌,如何实现“可见”的增长?

埃森哲中国  · 公众号  ·  · 2019-11-27 18:06

正文


加了微信却没有说过几句话,时间久了连名字都不一定记得。你的通讯录里是否留存着这些“点赞之交”?不用担心。根据著名的“邓巴数字”,智力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只有148人。也就是说,你的“失忆”完全属于正常现象。



如果这个定律成立的话,那试问,人类能够记得的品牌名称又有多少?想必也是屈指可数。更要命的是,人们日常接触的行业领域可能就有几十个、一百个,这就意味着,每个行业往往只有一两个“代表”可以独得消费者恩宠。



数字化的活跃无疑加剧了这种现象,让品牌变得愈发“不可见”,消费者忠诚度也随之下降。面对此情此景,很多消费品行业的决策者觉得自己总是落后于潮流,并且容易做出下意识的、信息闭塞的决定。


今天,品牌商需要的是按下“暂停键”,留出时间和脑力进行客观分析,真正看清楚你所面对的消费者,以及品牌本身的战略定位。



认识流动消费者

确定品牌真实定位


如今,消费者接触、接受新兴产品和科技的速度越来越快,并进而对品牌商提出更高需求。流动消费者应运而生。他们不会死忠于某一特定品牌,而是在不同的产品与服务提供商之间流动穿梭,谁能满足他们的诉求,谁就能得到他们的垂青。 让我尖叫、懂我所要、帮我社交,是流动消费者的三大诉求。



正所谓千人千面,对于如何更好地服务流动消费者,并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但有一点是明确的:为了能有效地融入这些消费者的生活,满足并超越他们的期望,品牌商必须利用互联的作用力,把握实时数据和用户群体的影响力。


但关键在于,并非所有的品牌都需要大张旗鼓。回想一下会员制刚刚兴起的时候,品牌商们是否同样一拥而上?先是消费者的钱包,然后是钥匙串,都被各式各样的会员卡所占领。结果非但营销效果有限,消费者也闻“卡”色变。


那么,如何才能厘清这种混乱局面呢?我们认为,首先需要回答一个非常简单但又重要的问题:你的品牌承诺是什么?


不过与传统意义上的品牌表述不同,数字化已经拓展了产品的概念。品牌承诺,既包含了传统意义上,产品的基本内容和品质等 “实用性信息” ,同时也包含消费者使用产品的 “体验式情境” ,比如闪电式的送货服务、公司对消费者需求的预测情况、该产品在消费者生活中与其他产品的契合程度,以及消费者通过该产品与品牌方和其他顾客互动的可能性等。


“体验感-实用性”定位


这就是我们所提出的“体验感-实用性”定位,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消费者的两个“购物篮”。在其中一个篮子里,他们放入使用频率固定的品牌,需要的是稳定供应的轻松感。而在另一个篮子,他们会想要放入与之有更多个性化联系的品牌。两者的区别不在于谁好谁坏,而在于满足消费者不同的欲望和需求。


需要指出的是,产品对于品牌决策者而言,已经如同空气一般,融入他们的生活之中,须臾不离。但对于消费者来说却并非如此。“体验感-实用性”定位能够帮助品牌决策者克服这种关注度上的不对称,并让他们以更客观的方式看待自己的品牌,寻找最佳消费点。


融入数字品牌平台

首先需要思想上“清零”


如果你已经成功找到了品牌在“体验感-实用性”定位上的位置,那么接下来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将是如何利用这一定位。我们认为, “平台思维”将是你所需要的新技能,而数字化的品牌平台及其背后的大数据和网络效益,则是取悦流动消费者的关键。


对于品牌商而言,数字品牌平台如同一个数据库和孵化器,可以提升你的创造力,帮助你改进学习和分享之道,洞悉如何突出品牌的个性化特征,并助你满足流动消费者的诉求。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它更像是一个具有磁力的社区。

打个比方,假设A博士和朋友们一直在使用某款健身APP,我们互相激励、交流饮食、分享成果,并且能够得到商家的个性化服务,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好友的雪球越滚越大,我们对于该APP的黏性也越来越高。这其实还在无形中提高了消费者“移情别恋”的成本。如果想要搬迁到新的健身软件,我们就不得不切断和这些好友的连接,或是说服他们以及他们的好友一同“搬家”。其中难度可想而知。

这也正是越来越多品牌商开始搭建平台的原因。但在几年前,这还仅仅被认为是零售商的事情。比如调味品企业可能从未想过通过高级算法为消费者推荐食谱,从而帮助自身品牌实现高速成长,然而现在,口味测评的成功已经足以表明,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和投资网络效应是可行之法,而且还能保持与消费者的联系。


但是,品牌商仍然不要忘记“暂停键”的存在。 虽然数字品牌平台已是大势所趋,但并非所有品牌都要单打独斗。别忘了,数字时代的另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产业分工和数据互通。随着产品制造商与销售商之间界限的日渐模糊,双方携手合作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也在不断提升。


和其他任何新兴趋势和数字技术一样,品牌商在进入平台之前,都需要先将自己在思想上“清零”,不为任何外部因素所影响,而是本着自己的品牌承诺,从“体验感-实用性”定位出发,权衡投入产出比进行决策,并找到自己在平台生态中的合适位置,进而推出符合流动消费者预期的互联产品和服务组合,真正实现效益增长和品牌增值。


融合内外部焦点

实现数字时代的品牌管理


以上观点均源自于埃森哲全球消费品业务资深董事总经理特奥·科雷亚(Teo Correia)的新书 《流动消费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