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筹备“2019食品资本中国年会”的过程中,风险投资和天使基金等与我们的交流愈发多了起来,而且颇为深入。
从2006年开始,我们对食品产业的整个产业链,进行了长达13年的研究。我们以食品生产企业为中心,既调查前半端的加工技术层面,也研究后半端的市场营销层面。既包括食品机械、包装、配料与添加剂,也包括经销商和大卖场、便利店等。
随着调查研究的深入,我发现,食品企业什么都缺。第一,缺技术,缺附着在技术之上的食品机械、包装、配料与添加剂的资讯与人脉关系,尤其是站在行业的高度对该领域的观察。第二,缺市场,缺附着在市场之上的经销商和大卖场、便利店的信息与朋友圈子。第三,缺钱,越大的企业越缺钱,因为大企业要做战略,要前瞻,要有社会责任感。若企业规模小,反倒无所谓,养活公司的员工,略有盈余就够了。
改革开放40多年啦,消费品行业各个领域竞争已到白热化阶段,想做大的企业几乎都缺钱。去银行贷款是一条道路,但你一不是跨国公司,二不是央企国企,三无更多土地房屋抵押,贷款不易。另一条道路就是去跟风投融资了。便宜点卖些股份给人家,一起将企业做大做强,一块儿赚钱造福员工造福社会。
在风投的眼中,企业都是可以有个价钱的,就叫“企业估值”。那什么样的企业才值钱呢?说来话长 ——
第一,要有概念,又不只是概念。
“名不正则言不顺。”概念,是资本市场选择企业时一个重要的考量指标。比如:你的企业是电子商务概念,还是高铁概念?前者如酒仙网,仅建立两年余,然而据称其估值已达十亿元。后者如在动车高铁上或赠或卖的5100矿泉水,后者的估值——最近事情很多,不说也罢。
第二,要有规模,又不只是规模。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分工越来越细,单个企业越来越专精,企业的规模也就越来越大。规模大,往往意味着更强的竞争力。可口可乐创立于1886年,102年后,股神巴菲特开始投资可口可乐,总共花了10.23亿美元。1992年,可口可乐每股由10美元涨到45美元。在这家全球最大的饮料企业身上,我们看到了规模的力量。至今,世界上只有极少数几个地方的本土饮料品牌的销量能超过可口可乐。
第三,要成为细分市场的第一。
有一家企业叫加多宝,先是租用“王老吉”的品牌,后启用自有品牌“加多宝”。仅用了20年时间,其销售额就达到了160个亿,超过了可口可乐(中国)的销售额。这在全世界是除中国台湾市场(黑松)之外,又一个本土品牌超过可口可乐销售额的企业。原因只有一个,加多宝只做凉茶,只做一个红罐包装,只做一个口味。其精专之决心与毅力,绝非一般企业所能企及。通常,企业做到细分市场的前三甲,就可以进军其他市场了。
第四,要利润,长期利润才是王道。
这个无需赘言。什么叫市盈率呢?指的就是企业税后利润的几倍能买得了这家公司。这往往是人们选择上市公司股票的重要依据。
(本文摘自著名营销专家王海宁的畅销书《营销十年》第十二章第二节,撰写于2011年8月,原标题为“什么样的企业最值钱”,P193,部分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