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华民族,一直有着自己的图腾崇拜。其中,蛙图腾是广西壮民族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直到现在仍然可以看到有关蛙图腾文化的存在。
壮族至今都有蚂拐节,壮族土语称青蛙为蚂拐,蚂拐节就是围绕着崇蛙敬蛙所展开的一系列活动,从其现存的活动内容来看,显然是源于对蛙图腾的祭祀。在一些文化景观中也可以看出蛙图腾文化的历史痕迹,左江花山岩画独特的“蹲式人形”也是壮族蛙图腾的表现形式。铜鼓是壮族最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铜鼓沿面的蛙塑像是铜鼓身上最有特色的立体装饰物,有着古老而深刻的内涵,富有民族特色且造型十分生动活泼。这些都是壮族人们对蛙图腾崇拜的表现。
蚂拐节
花山岩画
壮族铜鼓
在历史的长河中,壮族图腾文化生生不息。
如今有这么一个人也在为广西壮族蛙图腾的文化
传播与传承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以蛙为素材,
创作了壮族图腾“蛙神”系列,将壮族图腾——蛙在钦州特有的坭兴陶上灵动地展现出来,蛙图腾文化与坭兴陶文化都是广西特色的文化,两者相结合能更好地诠释广西文化。
“蛙神”系列作品
这个人名为王宝祥,他创作的《
壮乡图腾
》还入选“2018·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
据了解,本届“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展览主题设为“弘扬经典、铸造辉煌”,并分为两个篇章展示,第一篇章:“承古启今、巧夺天工”以手工技艺与工艺为主,包括玉雕类、石雕类、竹木雕刻类、传统工艺家具类等。第二篇章:“薪火相传、演绎华彩”以艺术设计与装饰色彩为主,包括陶瓷类、漆器漆画类、织绣唐卡类、金属工艺玻璃类等。
“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是代表我国当代工艺美术最高水平的国家级制度性展览,并已成功举办了三届。它不仅展示了我国工艺美术的创作现状,引领了工艺美术行业的发展方向,也促进了我国工艺美术创作与研究水平的提高,推动了工艺美术事业的全面发展。对于手工艺创作者来说,能够入选参加“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可以说是一种莫大的荣誉,王宝祥能够参加此次展览实属难能可贵。
《壮乡图腾》
《壮乡图腾》以
壮族图腾神——蛙为素材,还以
广西铜鼓的水纹,壮民族布衣的经典花纹装饰。
“壮图腾”造型元素为传统的壮族人物,经过收集材料和设计,去繁取简,使造型富有传统和现代的民族神韵。
在钦州特有的坭兴陶上,运用
填雕、平雕、线雕等手法进行细致的刻画,各种元素的结合,从而产生了灵动的感应。表现了人们对自然灵性的虔诚与统一,敬畏与感恩,以及和谐社会的祝愿与生生不息!
王宝祥专访
他之所以会选择蛙作为创作题材,不仅源自童年的生活乐趣,更是因为蛙是壮民族的图腾,他想创作一件能够代表广西壮族文化的坭兴陶作品。
王宝祥
王宝祥于2010年毕业于钦州学院陶瓷艺术设计专业专业,从小喜欢画画的他,虽然家境贫寒,但对画画有着一种执着,从未放弃。他的求学路并不顺利,经历几番挫折才考上大学,在上大学之前就与坭兴陶结下不解之缘,正是这缘分让他选择了走上从事坭兴陶制作这条匠人之路。
说到创业不记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从在厂里学习和工作,到一个人独立创作,困难肯定是有的,有低谷也有想要放弃、逃避的时候,但困难总会过去,只要内心足够强大,不久又会像一棵草一样春风吹又生。不管是做什么,哪怕一边承受痛苦一边解决痛苦,也要坚持下来把它做好,至少像个人样。这就是王宝祥对待生活的态度!
王宝祥与其爱人邓芳芳
2014年到云南进行采风,看到那里的人不管是否富有,院子里都会种花草、养鱼,被他们这种认真生活的状态感动,不管贫富,始终保持一种热爱生活的
理想
状态。受此影响,在郊区找一个地方建立工作室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花上三到五年的时间研究陶艺方向和创作思路,一直坚持到现在。
获奖情况
2008年《壮族花插》获广西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二等奖
2011年《村流不息》获全国46届“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赛银奖
2014年《乡音》获第六届中国美术陶瓷技艺大赛铜奖
2014年第六届中国美术陶瓷技艺大赛。雕刻比赛图案装饰雕刻项目铜奖
2015年《两曲清风》荣获“百年金奖”坭兴陶精品展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