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胶卷迷俱乐部
快速关注,这里是胶卷迷们坚实的阵地
所有内容均为原创,配图来自群友和网络,所有水印保留
欢迎各位加入
胶卷迷俱乐部活动QQ群
,94014103
感光度与颗粒
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是我今天买了一卷25度的超低感光度胶卷,我真的没有用过感光度这么低的卷,在此之前我用过50度的伊尔福PANF+和RVP50。
长久以来,无论是数码还是胶卷都有一条所谓的常识,即
“胶卷(或感应器)的感光度越低,那么画面解像力越强,画面越细腻”
。从实践来看似乎情况也的确是这样,400度负片的画面质量和100度相比的确有所欠缺。
那么按照这个常识,目前禄来生产的两种25度黑白负片是不是可以碾压DELTA,TMAX等一干牛卷了呢?
事实并非如此。
颗粒性与感官特性
以前我们国家有一本很专业的杂志叫做
《感光材料》
(现《影像材料》)是一本化学类的权威杂志,里面有许多科学的内容,而不是民间科学家打嘴炮。
关于感光度和颗粒性的问题,我们可以参考1986年5月的一篇文章,叫做《胶片的颗粒性与感光特性》,其中这么说道:
当然,这篇文章的内容很长,而且很专业,估计很多人根本看不懂,但是基本的结论就是:
胶卷感光度和颗粒大小有联系,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颗粒已经不是感光度越低越细腻了。
实际举例
那么,我们可以用实际举例来证明我们的结论。由于负片和反转片测量颗粒的标准不同,所以我们还是用最常见的反转片标准来看。
反转片颗粒测量标准叫做RMS值,这个指标其实是通过一种简单的量化标准来让大众直观了解胶卷的颗粒能力,其实就和我们现在人看待数码传感器的像素差不多。
RMS值越小,胶卷的颗粒越细腻,下面是一些主要胶卷的RMS值。
富士 RVP
,50度,
RMS 9
富士 PRO 64T II(灯光型)
,64度,
RMS 10
富士 RDP3
,100度,
RMS 8
富士 ASTIA 100F
,100度,
RMS 7
富士 SENSIA100
,100度,
RMS 10
富士 PROVIA 400F
,400度,
RMS 13
柯达克罗姆64专业版
,64度,
RMS 12
柯达克罗姆200专业版
,200度,
RMS 19
柯达E100VS
,100度,
RMS 10
柯达E200
,200度,
RMS 12
爱克发CT100(原版)
,100度,
RMS 10
RMS值1个数字是2倍关系
,比如富士RDP3是8,RVP是9,代表RDP比RVP颗粒丰富2倍单位量,柯达E100VS是10,代表RDP3比E100VS丰富了4倍。
从这张列表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所谓感光度越低,画面越细腻根本站不住脚,实际上最细腻的彩色反转片是ASTIA 100F,是一种100度的胶卷,这种胶卷的RMS值是7,而柯达克罗姆64专业版是12,
两者间有32倍的差距
。
细颗粒哪来的?
其实,胶卷颗粒细腻不细腻,除了胶卷本身以外,冲洗也是重要因素,
如果你用的药水不好,或者温度控制不好,都会折损胶卷本来的能力。
另一方面,决定胶卷颗粒度的主要是胶卷本身的特点和特性,就好像现在
市面上有十几种100度黑白负片,但是并不是说颗粒都很细腻
,像专业卷的颗粒就会细腻很多,这种细腻程度可能禄来25度卷也比不上。同样道理,一些400度专业卷也能达到许多普通100度卷根本达不到的细腻程度。
因此,当有些新手用100度胶卷拍出非常粗暴的片子时,首先不应该怀疑自己的技术,而应该认识到你用的胶卷不可能给你想要的颗粒效果,就好像你看惯了人家用TMAX100拍出来的片子,你就是全套徕卡,解像力报表,MTF高到看不到的镜头,也不可能用伊尔福PAN100或者是乐凯1000去拍出这种效果。
就好像都是人,有的个子高,有的个子矮,都是高个子,有的强壮,有的瘦弱,等等等等,胶卷的性能来源于厂家对其定位及投入程度,盲目迷信低感光度胶卷是不可取的。
但是,换句话说来说,颗粒细腻只是胶卷的玩法之一,很多时候,粗暴的颗粒也能体现出胶卷独特的魅力,至于如何取舍,就看爱好者们的需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