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脑卒中,大家应该并不陌生,这是冬季高发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但是你可知,肠道也会“中风”,而且危险程度还并不低于脑卒中——发病后
6小时
若不进行治疗,就会演变成
肠坏死
,
致死率可
高达90%以上
!
70岁的陈伯平时有点三高,前几日和好友聚餐,因心情好,吃了不少肉。夜间睡觉时就出现腹痛,以为是消化不良引起了肠胃炎,早上自己去药店买了药,但吃后腹痛不但没缓解,还开始出现腹泻、大便带血、心跳加快等症状。
陈伯连忙去医院就诊,肠镜检查后发现是“急性缺血性结肠炎”,也就是“肠中风”。目前已出现肠管坏死,情况危急,须马上进行手术。
虽然手术成功,保住性命,但医生表示因坏死部位过大,术后患者可能无法正常经口进食,需长期静脉输营养液维持生命……
可怕的肠中风到底是怎么回事?又为什么会发生呢?
什么是肠中风?
肠中风和脑中风的发病机理相似。脑中风是脑血管缺血或出血导致大脑功能受损;肠中风则是负责供应肠道血液的
肠系膜动脉
,出现
狭窄、硬化或堵塞
,血流变缓;又或者
血块堵塞
,使得
肠管缺血缺氧
,出现了肠卒中,若处理不及时则会引起
肠梗阻、腹腔感染,甚至危及生命
。
急性肠中风
,
起病急,发病快
,可突然出现
剧烈腹痛、腹泻、呕吐、便血症状
,
发病6-12小时
,即可出现
肠坏死
,之后患者腹痛虽会有所减轻,但同时会有
发热、腹肌紧张、心动过速
等表现;
慢性肠中风
则在
不知不觉中发生
,腹痛症状初期感觉不是很明显,也可能出现
恶心呕吐、进食后腹痛、腹泻
,但人会
日渐消瘦
,
进食后的不适感会增加
,等情况加重再去医院时,很大部分人很可能已经出现了肠道狭窄、纤维化等现象,严重时则演变成肠坏死。
注意
:正常人的小肠长度大概在3-5米,而且人体的营养主要靠小肠吸收,若病变过大,小肠坏死严重,被切除过多,保留不足一米,就会造成
营养物质吸收障碍
,可出现
腹泻、乏力、少尿及脱水、电解质缺乏、抽搐
等一系列的症状,在临床上称为
短肠综合征
。
此类情况则需要
长期从静脉输入营养液,从而维持生命
。
肠中风是肠系膜动脉阻塞引起的,其
黄金治疗时间是病发后的
6小时
,时间拖得越久治疗越难。
①一般会
先打通血栓
,扩大血管管腔,恢复血流;
②然后再
检查病患的肠子有无坏死
,而一旦坏死,则要进行切割手术,术后20%-60%的人会出现短肠综合征,影响正常生活。
肠中风很容易与肠胃炎混淆,因此要注意区分,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肠中风所造成的腹痛是一种
绞痛
,而胃肠炎的疼痛感是
痉挛性的
;
*从持续时间来看,胃肠炎是
间断地发
作
;但肠中风是
持续疼痛
,即使用一些止疼药,可能也很难缓解。
高危人群需警惕
肠中风的急救时间紧迫,而伴有的不适症状,往往和急性胃肠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等相似,并
不具备特异性
,所以很容易误诊。因此,以下高危人群,进食后若出现肠胃不适,则需提高警惕,尽早检查。
①
60岁以上人群;
②
有动脉硬化、下肢静脉血栓的人;
③
三高人群、糖尿病患者;
④
房颤、心律不齐、心脏衰竭等心脏问题的人;
⑤
长期卧床的重病患者;
⑥
长期服用避孕药的人及孕妇。
如何预防肠中风?
心血管疾病是导致肠中风的危险因素,因此若有这些慢性病一定要坚持治疗,并经常
检查血压、血脂、血液流变等指标
,以防一些并发危险。
肠中风是一种动脉硬化性的老年病,属于并发症,只不过表现在消化道。因此年纪越大越是要注意对血管的养护,减缓硬化过程。
平日做到
膳食合理、少吃动物性脂肪、不暴饮暴食、戒烟少酒、控制体重、适度体力活动、情绪开朗
……尽可能减少对血管的伤害。
另外,国医大师也推荐了一款茶饮:
【做法】
罗布麻茶3克、人参须3克,碎为粗末,装入无纺布茶包,沸水浸泡15分钟后饮用。
罗布麻茶有辅助
降血压、降血脂、软化血管、利尿消肿
的作用;人参
补元气、补脾益肺
,且恰好能中和罗布麻茶之“泻”,更适合大部分人作为日常的代茶饮,保护血管,但个人体质有不同,能否服用,最好先咨询医生。
便秘患者排便时容易导致
腹压增加,造成血栓脱落、堵塞血管
,形成肠中风。据研究表明,肠中风患者中有
44.2%
是习惯性便秘者。
因此老年人
便秘时不要过度用力解便
,平时可
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类的食物
,并且
忌冷硬食物、糯米等黏性高、稠度大的食物也要尽量少吃
。
从中医的角度看,便秘和脾脏有关。
脾不好,运化无力,气血津液生成不足,肠失去气的推动、津血的濡润
,也就容易便秘。因此,想要缓解便秘,健脾很关键。
【药材】
太子参10克:健脾益气;
火麻仁15克:润肠通便;
芒硝3克:泻下软坚,清热;
薏米10克:健脾、祛湿、清热。
【适合人群】
大便干燥,排便困难,排便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