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中国之声,最新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今日秋分! ·  2 天前  
人民日报  ·  “上去,拦它!”罕见真实影像公布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红灯怎么走?人多跟着走”,拯救中国式过马路,靠“神器”行吗?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4-22 17:52

正文

近日,武汉金银潭大道上的一路口的人行横道线旁安装了人行道闸机通道。红灯时关闭,绿灯时打开,提醒行人遵守交通规则,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大家来感受一下~



如果行人闯红灯,会有语音提示,还会被高清摄像头抓拍,显示在路边大屏幕上



其实武汉安装人行道闸机并非全国首例,这种智能行人过街系统,在深圳、广州都有设立。


这款“过马路神神器”

究竟智能在哪?


语音播报

绿灯闪烁时,闸机部分语音提醒行人快速通行,红灯将亮时,语音播报“闸门即将关闭”,提醒行人不要闯红灯。一旦有人闯红灯,监控摄像将语音提醒“您已违章,请注意交通安全,不要闯红灯!”


延时关闭

闸机的进口和出口方向设定为时间差开闭,即人行红灯亮起时,入口闸门关闭出口闸门延迟5-10秒,保证还未通过出口的行人能及时通过。


检测控制

检测设备即时监测行人和车辆流量,科学智能调配二者的放行时间。


人脸识别和抓拍报警

若有行人强行跨越或破坏设施等行为,摄像机将对以上行为自动抓拍、抓录和人脸识别。同时,抓拍抓录到的违法行为将即时显示曝光于路口的显示屏上,进行社会监督和被纳入个人信用诚信系统。证据资料也将储存于本地服务器中,在实现联网后资料会上传至中心平台


你也“中国式过马路”过吗?

听说,原来红绿灯的含义是这样的:


而咱中国老百姓的理解是这样的:


据相关部门统计,

在每年的交通事故中,

53% 致人死亡交通事故是由

行人和非机动车

过马路闯红灯引起的

这已经成为交通安全的主要杀手之一


有些行人心存侥幸、不以为然,一心要做马路上的“跨栏运动员”


有些人闯起红灯来,理直气壮,变身“交警”。


面对各种中国式XX,你躺枪了吗?


中国式开车

对于行人,我们有“中国式过马路”。殊不知,对于司机,原来还有“中国式开车”,无一例外指的都是陋习。

占用非机动车道


随意变道


抢黄灯


肆无忌惮开远光


随意开窗丢垃圾


与行人抢道


随时随地随意停车


中国式插队

乘公交、买票、付款、打饭....……一般而言,大凡有中国人排队的地方,都能发现插队的现象。更恶劣的是,当你提醒对方插队不好,对方还可能凶狠狠地回你一句“关你X事”。


中国式抢购

“抢”已经成为国人的一种习惯,超市抢打折商品,过马路抢红灯,抢奢侈品、手机、奶粉,甚至连马桶圈也不放过。


花式智能过街系统有哪些

为治理行人闯红灯这一城市交通的 " 痼疾 ",我国和其他国家都用了哪些办法呢?


No.1  行人自控红绿灯 

行人自控红绿灯在国内很多城市都已经广泛应用,只要按下请求按钮,等斑马线红灯变成绿灯之后,行人就可以安全通过马路了。 同时行人灯启动倒计时功能,让行人实时知道需等待红灯信号的时间及绿灯通行时的绿灯时间,保障行人安全通过马路。


No.2  行人过街传感器  

英国伦敦在2014年测试的“Predestrian SCOOT”技术——通过传感器感应等候过路行人数量,并自动调节绿灯时长,从而让过街变得安全、快捷。

这一系统采用视频摄像技术,能够自动检测等待过路的行人数量——也就是说,交通灯可根据行人情况调整信号时间的长短:人群数量越大,绿灯放行时间也会越长。即便街道两边过路行人数量不少,也大不可能在半路上相撞。


No.3  会发光人行道标志  

在荷兰东部小城市Eerbeek,你会发现这样的会发光的斑马线,提醒来往车辆注意路上行人。

该发光斑马线由许多LED灯管组成,只要检测到天色变暗,内置的发光系统就会自动与智能感应器相连接,让斑马线亮起来。除此之外,这些LED灯管均由特殊材料制成,具有很好的耐重力,就算大货车反覆碾压也没事。


No.4  地磁感应预警系统 

地磁感应技术,近年来开始越来越多地用在城市智能交通建设中。2016年8月,国内采地磁感应技术的首条智能斑马线在宜昌投入使用。

简单来说,该系统可实现两个大的功能:在车辆通行时有专用的电子语音提示牌提前预警,行人过马路时斑马线上的道钉会闪烁。

并且,由电子眼对不避让行人的车辆进行抓拍,一旦车辆车速较快且未避让通过智能斑马线的行人时,地磁感应系统会启动空中视频探头进行录像取证。对于机动车抢道,这些被抓拍的画面在路口显示屏上滚动播放公示。


  说了这么多就是想提醒大家

红灯停绿灯行,过马路,要看清!


编辑:王茜

微信编辑:吴桐

参考:广州生活君、武汉晨报、50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