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父母堂
育儿微门户,被上海市科协评为“2015十大科普公众号”。由中西合璧亲子专家妈咪Jane创建,汇聚全国百位专家,服务孕产-10岁家庭,提供养、护、教国际化育儿新视野。有宝宝爱听的原创故事电台,为您的育儿问题支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育学园  ·  尿里有泡沫,是因为肾不好吗? ·  12 小时前  
科学家庭育儿  ·  第一批买学习机的妈妈,已经后悔了 ·  22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父母堂

孩子“坑爹”作文却得了100分!气疯父母,笑死老师

父母堂  · 公众号  · 育儿  · 2018-01-11 08:07

正文

近日有网友曝出闺女的家庭作业,在用关联词造句时,孩子一个不小心就暴露了爸爸的“嗜好”。

不得不佩服现在的小学生,文学造诣还是不错的,无论怎样的关联词,最终都能跟爸爸看美女扯上关系。仔细看了孩子造句,单从语法上来看,确实该给100分啊。但这让人啼笑皆非的造句的背后,却是孩子对于生活现状的理解。

1.孩子眼里的爸爸

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大人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有时候孩子说的话、写的作文、造句等等都有可能影射出日常生活中家长的表现。

这是一个小学生写的作文,作文题目叫《我的爸爸》,孩子在文章中透露:“爸爸像个跟屁虫,整天看着我学习”,“我的爸爸像保姆,天天给我做那无法形容的饭菜”。

其实,从这个孩子的文字里可以看出,这个爸爸是很关心孩子的,而且特别在意孩子的学习情况和饮食情况,但是孩子对此并不领情,反而把爸爸比作“跟屁虫”和“保姆”。不知道爸爸看到这篇文章,会不会觉得自己的一腔热血都变成透心凉的了?

孩子文笔之间不仅仅可以描述爸爸在生活中的情况,一个不小心还可以“透露”出妈妈的问题。又有一个小学生造句暴露了他的妈妈对于自己的打扮,可是很在意的呢!

孩子们不仅会用稚嫩的话语来展现自己的生活状况,还能通过假想来“暴露”爸爸在家中的地位。你看看,这个小学生做的语文题:“如果爸爸妈妈想再添一个弟弟或妹妹……”这个孩子回答说:希望是弟弟,原因是男的能吃苦,可以养家,不会花钱,只会挣钱,身体强壮。

网友看见小朋友的答案,都快笑喷了,纷纷留言说,透过文字就能隐约感觉到这个爸爸的生活很辛酸啊!


2.孩子眼里的妈妈

还记得小时候总有一篇作文题目叫做《我的妈妈》吗?按道理来说,妈妈们的正确打开方式应该是这样子的:

“花白的头发,粗糙的双手,脸上长满了皱纹。

我在昏黄的灯光下写作业,她慈祥地看着我。”

“妈妈很节俭,舍不得穿新衣服,

衣服破了又补,补了又穿。”


可万万没想到,现在小学生笔下的妈妈,远远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我的妈妈》

来自@一个抹布向前 老师布置的国庆作文

感受一下小学生的仙女妈妈们

“她有点胖,她的肚子像个小皮球。”

“外号小肥猪”

妈妈:观察得这么仔细,

总归作业太少,再多报几个补习班吧

“妈妈的双眼皮是去店里做的。”

“我的妈妈又胖又高,胖嘟嘟的,腿又粗又长。”

“妈妈老是说要减肥,可是一直瘦不下来,

因为,她还是吃得太多…”

“每次都为了买衣服而晚接我。”

“她的爱好是买衣服和化妆。”

时代不一样了

再也不是那个冒雨背孩子去看病的妈妈了

孩子眼中的爸爸妈妈真是千奇百怪,但仔细一想又觉得这样的爸妈不是随处可见吗?只不过孩子用天真的眼睛将爸妈的一点一滴细心地记录下来,用童真的语言将他们的所见所闻如实地表达出来。

“公洗发财”?这位妈妈说的好像很有道理。孩子的一篇日记一曝光真的又教了广大女同志一招!

再来一波......

妈妈笑的像花一样,我像小花苞,爸爸像大青菜叶子一样。比喻生动形象,但为什么受伤的总是爸爸?如果爸爸看到了估计也会吐血三升吧!

3.明星家庭也和普通家庭一样


不仅是普通家庭的孩子们,明星家庭里的孩子也常常对自己的父母存在着不小的“误解”。近日袁咏仪做客某综艺节目,她自曝与老公张智霖近年才告诉儿子张慕童(魔童)二人的职业是演员。

“因为有一次校长打电话给我老公要求见面,说我们这个家庭很有问题。原来魔童跟校长说,老爸之前做警察,最近就卖寿司。后来我们只好告诉他们我们是演员。而魔童知道我们是演员后,却一直问为什么不带他走红地毯!”

这些孩子的“童言童语”看起来很好笑,其实一个不小心就暴露了爸爸妈妈在孩子眼里的形象,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这话一点不假。

在日常生活中,其实孩子都是用心观察了父母的一言一行的,并且他们还会不断模仿父母的言行,所以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一点要多长点心,多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不在孩子面前粗言粗语,尽量保证文明用语;

2、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给孩子做一个好的表率;

3、秉持一个积极向上,乐观好学的心态。


作为家长希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就应该尽量自己先做好模范带头作用,让自己的一言一行在日常中,潜移默化地成为孩子的正面引导。如果一味要求孩子,却不反省自身的作为,恐怕孩子学到的,就是你平时的模样。

你家的孩子学过大人说话、做事吗?快留言把有趣的场景和大家说说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