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读书有范
汇集有价值的读书感想、读书格言、书评书语,和范叔一起,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Alisha全球出海日记  ·  他好棒 ·  昨天  
冯唐  ·  3个防止你上头的“人性潜规则” ·  4 天前  
洞见  ·  一个人最大的本事:熬 ·  5 天前  
光明日报  ·  大腕云集,只为这场盛典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读书有范

改命最好的方式,凡事向内求

读书有范  · 公众号  ·  · 2024-09-10 06:00

正文

文 | 每晚·瑾山月

来源 | 每晚一卷书(ID:JYXZ89896)


作家费勇,在一次线下课堂上,探讨过“命运”这一话题。


上课前,满屋子的年轻人还有说有笑,朝气蓬勃的。


可一听到命运二字,都渐渐皱起了眉头。


有人说自己出身不好,没拿得出手的背景,打工好几年了,还在底层徘徊;


有人说再怎么努力,咱们普通人,也比不上那些出生在罗马的幸运儿。


见学生们如此颓废,费勇连连摇头,对大家说:


命运,是你看待生命的角度,完全可以自己设计。


随后,他讲了明代袁了凡的故事,并结合自己对《了凡四训》的解读,深刻剖析了何为命运。


其实,多年前,费勇就写过一本《了凡四训详解》。


在书中,他结合哲学、心理学,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了凡四训》的核心要义——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当你看完这本书,就不会再纠结命是天定,还是人定。


而是会换一个全新的视角,将命运还原为内在的生命走向。


只要凡事向内求,去成长、去改变,命运就永远是一个变量。


而这,才是一个人改命的最好方式。


01

困住你的不是天命,是认命


在《了凡四训详解》里,作者先讲了袁了凡的故事。


袁了凡本名袁学海,十四岁那年,遵从父亲遗愿,走上了行医的道路。


一天外出采药时,他在山中的慈云寺,偶遇了一位得道高人。


这人能掐会算,只端详了他一会,便说:“你是做官的命,明年就能中举!”


而后,又将袁学海哪年当贡生,哪年做县令,每次科考的名次,悉数告知。


最后,老神仙还悠悠地说:


“你这辈子入得了仕途却做不得大官,娶得起妻妾却生不出儿子。”


袁学海听罢,半信半疑,但也打算试试。


果不其然,就在第二年,他中了举。


而后人生的每一步,都被老神仙一一说中。


袁学海就此认了命。


既然当不得大官,就不必刻苦努力,混混日子就好;


既然命中无子,就不必正身立己,反正也没人传承。


就这样,整整20年,袁学海过的是浑浑噩噩、毫无建树。


如此颓废,他自己也很痛苦。


毕竟,他也有光宗耀祖的鸿志,也不想蹉跎大好时光。


但每次要争取点什么,他想想自己的命,就顿时泄了气。


讲到这里,作者很是感慨。


他觉得人要是认定这辈子就这样了,就会不自觉地去过模式化的、被规定的一生。


这不免令人疑惑。


到底是既定的命运,限制了我们的人生走向,还是我们当下的念头意识,反过来影响了人生抉择。


而书里给出的答案是,命运其实没有这么玄乎其神。


真实的情况是:


人的念头决定了行为,行为决定了习惯,习惯又决定了命运。


恰如哲学家荣格所说: 当你的潜意识没有成为意识时,那就是你的命运。


对既定命运越是执着,宿命感就越强,人生也就越无力越痛苦。


到头来,即便没有外界的牢笼,我们也会把自己牢牢困住。


真正的绝境,从来不在外面,而是那个一成不变的自己。



02

天命由我,命运全靠自己创造


心灰意冷的袁学海,后来沉迷于打坐参禅中。


1569年的一天,栖霞山的禅房里,他屏息静坐着。


在他对面,同样端坐着的,是一位云谷禅师。


二人闭目缄口,兀自打坐,已经三天三夜了。


最后,还是云谷禅师率先放弃,开口说话。


他大赞袁学海,觉得他如此入定,将来必成圣贤。


但袁学海却说:我之所以心静如水,全因命有定数,没什么可盼的了。


随后,他将自己如何遇老神仙,如何得命数,娓娓道来。


谁曾想,云谷听罢,大喝一声:


“本以为你是豪杰,原来只是凡夫!被一个算命的算定,可悲可叹!”


遭此棒喝,袁学海也忽然有了一种如梦初醒的感觉。


他不由得想起此前种种,与其说是命定,不如说是自己不争气。


他反复思忖着:“自己的命怎能被旁人左右呢,何不试着争取一下。”


从那天起,他将名字改为了凡,了却此前,重振旗鼓。


他不再不学无术,开始博览群书,渐渐精通法律、理数、兵备、河渠等各方面;


他不再无所事事,而是修路铺桥,接济灾民,帮扶孤寡,渐渐得到了百姓的爱戴。


结果,只一年后,在原本算定只能考第三的礼部考试中,他就考了第一名。


紧接着,他被调往京城,凭借着出众的政绩,升任至兵部主事。


想当年,那算命的老者断言,他最高也就是偏远小城的县令。


而今看来,袁了凡已完全突破了仕途上的命格限定。


更不可思议的是,年近半百时,他竟老来得子,又打破了命中无子的结局。


袁了凡的传奇经历,果真应了那句:


凡富贵功名,皆有命定,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人一旦觉醒,每一天,每一处、每一事,都藏着重生的契机。


在书里,作者也提出过一个 “今日生” 的概念。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过去的那个你,已随时间走远,明天什么样,自己说了算。


蔡崇达在《命运》一书中说:


“我们生出了自己的命运,我们是自己命运的母亲。”


人生,由多种因素聚合而成。


只要其中的一个变了,人生的境遇就会重新排列组合。


兴衰荣辱,福祸成败,像流动的水,没有定势,亦没有定局。


所以,没有一成不变的命格。


在岁月的涛浪中,你完全可以靠自己改变人生的流向。



03

改命最好的方式,凡事向内求


解读《了凡四训》时,作者体悟到一个“立命”的规律:


“每天去做一件小而切实的事,生活肯定有所改变。”


过去,他觉得自己本性孤僻,在生活中总是格格不入。


悟透这个规律后,他一改心中傲慢,时刻提醒自己与人为善。


在家对待女儿,他不再苛刻,结果女儿和自己亲近多了;


在单位对同事,他开始谦逊起来,结果团队合作也顺利了。


如今,他人缘好,朋友多,完全摆脱了孤独的命运。


为了帮更多人,作者直接在书里提供了改命的方法,即袁了凡先生的“三改”。


做到以下三点,人生境遇大有不同。


  • 1. 事上改


在作者看来,所谓“事上改”,就是改正根深蒂固的坏习惯。


袁了凡分析过他当年做不得大官的原因。


那时的他,既没有突出的功绩,又不愿意做烦琐的小事;


还心胸狭窄,恃才傲物,说话轻率,随意议论……


而后为什么官运亨通,就在于他改了这些毛病。


他耐下性子处理积攒多年的讼狱,带领全县百姓疏通河岸开垦废地。


在做人上,他也放低姿态,虚心向有德行的人请教,说话办事都小心谨慎。


仕途顺遂后,他曾感慨: “今欲获福而远祸,未论行善,先须改过。”


也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旧习惯改掉,再确立新习惯。


然后你就会发现,新习惯凝聚了新力量,撬动了命运的齿轮。


  • 2. 理上改


更深一层看,改命,是思维模式的转换。


所谓理上改,本质上是认知迭代。


在书里,作者引用了卡罗尔·德韦克的“终生成长”的概念。


人的命运之所以不一样,是因为不同的思维模式造成的。


思维固定的人,默认一切天定,因此放弃了挑战,变得逆来顺受;


而成长型思维的人相信自己的力量,会抓住机会,争取一切想要的。


袁了凡也曾笃信,人被一种名为“天理”的神秘力量控制着。


但在云谷禅师的提点下,他明白,所谓的“天理”,不过是种规律。


比如在成事的逻辑上,他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有捷径,也没有绝境;


比如在个人成长上,他明白要多读书,多思考,不能盲信经验,要看到万物的本质。


袁了凡说:“夫血肉之身,尚然有数;义理之身,岂不能格天!”


透过修习提升认知,让自己的言行合乎规律,人就可以超越命数。


驾驭命运的力量从来不在别处,它就藏在你的思维里。


  • 3. 心上改


除了云谷禅师,袁了凡还有个老师——王畿。


王畿是王阳明的弟子,经常对袁了凡说: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而做到至良知,还得回到本心的修行上。


在书里,作者列举了袁了凡的三个修心秘诀。


分别是写日记、念清净咒、写符箓。


写日记,是为了反省自察,而念咒写符,是为了锻炼专注力。


受此启发,我们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Alisha全球出海日记  ·  他好棒
昨天
洞见  ·  一个人最大的本事:熬
5 天前
光明日报  ·  大腕云集,只为这场盛典
3 天前
腾讯汽车  ·  国六开始执行!雾霾真的会走么?
8 年前
每日人物  ·  被弟弟杀死的女权主义者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