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法律读库
法治新媒体阅读管家,传递常识,启迪法治。Less is More,少即是多。每日向用户推送优质法律类文章1至4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Kevin在纽约  ·  「这视频在美国社媒大火🔥 ... ·  4 天前  
Kevin在纽约  ·  下周走势如何,你来预判下?. ... ·  5 天前  
律媒智库  ·  语言+法律+生态 | ... ·  5 天前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  ·  网约车改为线下交易,出事故后受伤乘客起诉司机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法律读库

女检察官:员额考试亲历记

法律读库  · 公众号  · 法律  · 2016-10-27 00:02

正文

作者:我是一只鱼,女检察官。原题:战战兢兢历“司改”,五味杂陈话“遴选”——小记一名助检员的“员额考试”历程。配图为克里米亚美女检察官塔莉亚·波克隆斯卡娅的卡通漫画,来源于网络。


2016年8月4日,随着省院电视电话会议的召开,司改“飓风”终于席卷江苏,声势浩大拉开帷幕。作为一名进入检察机关6年的公诉干部,我虽很幸运成为具有入额遴选资格人员之一,但几乎属于“助检员满三年”的“踩线过关”人员。尽管从进单位就一直从事公诉工作,但截至省院开会,我成为助检员不过三年五个月,所以又很“不幸”被划入以考试合格为前提的考核遴选模式。于是,我人生中关于“检察官员额制改革”的五味瓶就此被打翻……


“酸”——从8月5日正式宣布考试信息到8月15日考试,掐头去尾不过10天。更悲催的是,我看到了通知上赫然写着“考试采用闭卷形式,以案例分析为主,围绕检察职能的履行,紧扣执法办案,重点考察分析案件事实,归纳争议焦点,正确适用法律,制作司法文书等实际能力”,于是心里想着考试内容能再抽象一点嘛,脑海中浮现出的是“应知应会”四个大字。其实“应知应会”跟找对象时的“没有要求”一样,属于“最高要求”。顿时,我就像吃了碗康师傅老坛酸菜牛肉面,这酸爽,从头凉到脚。


“苦”——虽然不用考试的同事们都说,像我这种“平时办案的”,考试绝对没问题。但我深知,办案实践无论是实体还是程序,接触的都只是业务知识中很小的一部分。要想顺利通过考试并取得较为优异的成绩,对刑法、刑诉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系统复习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些内容虽不能说不可胜数,但要想在10天之内融会贯通也并非易事。还好,我在平时的办案之余一直坚持业务和理论知识的学习,所以在短期内加深对各种法律规定的理解性记忆会相对容易得多。于是,紧急给自己制定了一个10天的复习计划,尽可能利用一切空闲时间进行实体和程序法的交叉记忆,过起了每天“看书看到腿累,记忆记到瞌睡,谢绝一切娱乐活动(包括看微信)”的苦行僧生活,考试倒数第二天,我还主动要求家里晚饭加菜——完全符合我平时用脑过度时的典型特征。总之,有种回到“考研时候”的感觉。


“辣”——终于等到考试,坐在考场里,拿到试卷的一刹那,我有一种吃重辣火锅的感觉。整张试卷两道题,一道简答,一道写审查报告,两个案例类型,都不是考前复习大热门。侵财、毒品类案件虽然证据把握难度不大,但涉及理论争议多,要想绕开出题人的重重陷阱,准确把握出题人的意图,并非易事,虽是简答,但考虑问题过于简单极易失分。非法集资和集资诈骗类案件虽然涉及理论争议不多,但证据把握难度较大,要想在出题人给出的证据中得出既能够自圆其说,又能够让出题人满意的答案更是难上加强。坦白说,从考试开始到结束,我都没有抬过一下头,包括领导过来视察考场,我都在奋笔疾书,大脑高速运转的同时一直在担心是否能在规定的时间里将所有问题阐述完毕。


“咸”——从考场走出来,我并没有如释重负的感觉,和一起考试的同事们交流着答案,感觉自己答得并不好,还有很多可以完善的地方。于是,对出题人“剑走偏锋”的出题风格颇有微词的同时也很懊恼自己为什么不把“次热门”的案件类型再好好研究研究。当天晚上,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看到cu检早上发的一篇关于入额考试的文章下面已经有很多关于白天考试的吐槽,内心稍许平复的同时破天荒的也点了回复,说了句“为什么没有选择题?(哭)”的留言后,略感“心塞”的睡觉了。第二天一早醒来,看到cu检凌晨12点又发了一篇题为《别郁闷了,让我来安慰受伤的你》的文章,内心突然有种尝到泪水的咸涩感。


“甜”——考试成绩终于在忐忑的等待后公布了,考得还不错,算是优异吧。我很感谢评卷人对我的宽容,也很庆幸自己所有的积累和努力没有白费。10月8日,当在省院网页上看到了写有自己名字的“员额检察官公示”时,内心终于感到一丝甜意。一路走来,经历了一些困难和曲折,但结局是圆满的。一路走来,回头望去,我很庆幸能够经历员额制考试这样的“不幸”,因为它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我的实力和业务水准,也让我更深切地体会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安慰和快乐。


员额制遴选暂时告一段落,踏上作为一名“员额制检察官”的新征程,将要面临的是新的挑战和考验。但这段回忆却带给我很多感悟,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平时一点一滴的刻苦积累,根本不可能平地起高楼,成为能够为案件“把准脉”的“业务专家”,因此工作之余的业务学习必不可少。作为一个检察机关的年轻同志,只有将“已知越多,未知越大”时时提醒自己,不断修弥知识储备的短板,在办案中多思多想,才能真正成为并胜任一名“员额制检察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