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悦读文摘
有品,有趣,有料,有态度。一个读书人的聚集地。
51好读  ›  专栏  ›  悦读文摘

她是杨绛的“生平杰作”,钱钟书心中的“可造之材”

悦读文摘  · 公众号  · 读书  · 2016-11-09 12:21

正文


替你翻书,伴你共读。各位亲爱的悦读书友大家早上好,今天继续由我带领大家领读杨绛先生《我们仨》这本书。


这是杨绛先生笔下一本哀而不伤的书,通过细腻的字句间,了解到杨绛先生、钱钟书和女儿圆圆在生活上的趣事,从他们深厚的感情中,警醒着我们的一生,重要的并非名利,而是凭心不做作地活着。


今天的共读目标是第150页至160页。


今日话题:母爱的确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感情之一,她们的付出,从来不求回报,只祈求你的周全,生活的安康。那么今天来谈谈母亲为你做过的一件最感动的事是什么?


今天我们来聊一下杨绛先生的生平之作:钱媛。


-1-


在杨绛先生的笔下,是这样形容她的女儿:“阿瑗是我生平杰作,钟书认为‘可造之材’,我公公心目中的‘读书种子’。我们总能看到钱钟书跟杨绛的光芒万丈,但由这两位伟大学者教育出来的女儿,也是同样地出色。


她的一生,都在致力于教育行业,用杨绛先生的话来说:“她一辈子是教师队伍里的尖兵。”是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的教授。即使在她59岁逝世后,还是得到很多学生、同事、同学、好友的缅怀。在她离世后,有两位香港学生回到北师大,一位捐款一百万港币,设立了“钱瑗教育基金”,另一位在《香港文学》上刊出了《纪念钱瑗专辑》。


-2-


在她的一生里,有着两任丈夫。


她的第一任丈夫,是在北京师范大学读书时候认识的王德一,当时两人都是学校美工队的成员,负责画画,并且都非常有才情。后来都留校做老师。在1968年初的时候,两人结婚。按照钱媛当时同学黎虎说的话:“婚后钱瑗夫妇俩的婚姻生活非常幸福,王德一与钱钟书、杨绛夫妇的关系也非常亲密,杨绛还亲手帮王德一理过发。”


可他们幸福的生活,并不长久。在文革的时候,王德一却被安上了“炮打林副统帅”的罪名,不断地遭到批斗,最终不堪其辱在自己的隔离室北面窗户的暖气管上自杀身亡。在此之后,钱瑗便搬出了北师大历史系的集体宿舍,回到了娘家与父母住在一起。


那年钱媛33岁。


用钱媛当时同窗说过的话来形容:“这是钱瑗一生中所受的最大打击。


她的第二任丈夫,是杨伟成,在《我们仨》描述中,杨绛先生是这样形容他们的相识,钱媛帮过一位被红卫兵迫使扫街的老太太,这位老太太原本是位中工程师的夫人,她感谢钱媛,就看中她做自己的儿媳妇。一开始阿媛是不愿意去的,但后来因为老太太的不懈努力,终于在1947年,把阿媛娶到他们家。


那时候,钱媛的丈夫跟前妻,有一位儿子,一位女儿。在后来,她的继女和继子,分别都撰文深情回忆了与母亲钱瑗在一起度过的二十多年的幸福生活。


两人在文章中同时回忆了在钱瑗生病前的“温馨周末”,那时候每到周六,钱瑗都会从北师大到灯市口一路买好吃的东西给他们吃,除了凉面、上好牛肉、大块羊肉串、牛肉馅饼等传统小吃外,在国外生活学习过的钱瑗还会专门为他们去买那时候很稀罕的西式点心。为了不跟子女们产生代沟,每当没时间看电视时,钱瑗就会提前看好电视报,然后“一本正经”地与子女们讨论电视剧情节。


-3-

要了解钱媛,最贴切的莫过于是看当时她身边的人,是如何评价她的。


她的同窗,是这样形容她那时病入膏肓所承受的一切:


“……

此时的钱瑗,肺癌扩散,肺功能极弱,整天离不开氧气!癌细胞侵入骨骼,脊椎骨质疏松,只能平躺不动。背上的褥疮溃烂得露出骨头,也无法翻身治疗。下身瘫痪,肠胃失去蠕动能力,不能进食,只能输液。而全身可输液的静脉已经扎烂,只好另想别法。我们去的那天正赶上大夫给她做一个小手术,在左肩胛骨下开一个输液小口。据说第一次是在右边开的口,结果没成功,又改在左边,反复折腾,其痛苦可想而知。见到我们,她笑着说:“在身上随便打洞,真残酷呀!她用玩笑掩盖自己的痛苦,为的是不让别人为她痛苦。就在这恶疾缠身、生命垂危的情况下,钱瑗仍惦着工作,想着别人——她随时把想到的事记下来或交待别人,说自己身子不听使唤,脑子还可以想;她张罗着为云南老同学的老伴治病买药,并把一笔刚收到的稿费寄去……她有多少要操心的事啊!”


她在英国进修时的同窗,是这样形容她的:


“钱瑗去英国进修的两年,学习非常刻苦,她说,导师指定阅读某一诗歌作品,开始怎么也读不懂,非常着急,于是她找了许多同时期的其他诗歌作品来读,进而研究诗歌的韵律。待她读了足够多的书,再回头来读导师指定的诗歌。她在病床上不能动弹,就一个劲儿看书,她重读许多外国原版名著,说:“这下有时间精读了,还真又读出不少心得来。”病中仍不释卷,勤于思考。”


她的妈妈,杨绛先生是这样形容爱女对待学生的负责:


“……

钱瑗爱教书,也爱学生。她讲完课晚上回家,得挤车,半路还得倒车,到家该是很累了。可是往往到家来不及坐定,就会有人来电话问这问那,电话还很长。有时晚饭后也有学生来找。钱瑗告诉我,她班上的研究生问题最多,没结婚的要结婚,结了婚的要离婚。婚姻问题对学习影响很大,她得认真对待。所以学生找她谈一切问题,她都耐心而又细心地一一解答,从不厌倦。”


-4-


可谁也想不到,最后竟是白头人送黑头人,钱媛先于父母,因患脊椎癌在1997年初去世了


在钱媛身上,深切地看到一个优秀的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在钱媛很小的时候,杨绛先生便会大量购买不同的书籍给她。何况,每天看到父母对学问执着,在家的埋头苦干,这才是对她收益最深的。其次就是她的品性,她跟父母唯一的不同,在于她很乐于交朋友,待人不锋芒,乐于帮助别人。她病后在医院的日子里,每天都有大批大批的朋友和学生来看望,便知道她的人缘有多好。


“什么样的家庭,出什么样的子女。”


是的,她既不负当爷爷说的“读书种子,也不负父亲说的“可造之材”,更不负杨绛先生的“生平之作”。


做子女的,不外乎让父母安心,愿你我同是。


  • 领读达人:一位喵先生,自由撰稿人,简书作者,在生活的摸爬打滚中,我们相互陪伴着,荆棘前行。@一位喵先生,公众号ID:没有谁比谁更痛(fivesammywang)

  • 主播:冰宝,喜马拉雅FM签约主播,喜欢小资,享受播音,最爱喝咖啡,还是个麦霸哟~

  • 想要第一时间收看领读吗?关注公众号“悦读文摘”每天最后一条便是领读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