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树上喝可乐
想写什么写什么,想画什么画什么,想拍什么拍什么,想说什么说什么。但是请记住,多看公众号不如多读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山之路  ·  防走失!请关注备用号~ ·  10 小时前  
南山之路  ·  防走失!请关注备用号~ ·  10 小时前  
厦门网  ·  今天凌晨,台湾、云南发生地震 ·  23 小时前  
厦门网  ·  今天凌晨,台湾、云南发生地震 ·  23 小时前  
国际家居  ·  极简与侘寂的克制平衡 ·  昨天  
国际家居  ·  极简与侘寂的克制平衡 ·  昨天  
梅特涅的信徒  ·  特朗普与马斯克的权力扩张与共和党的顺从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树上喝可乐

“来都来了” 是个好主意

树上喝可乐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17-10-17 20:04

正文



上图摄于前天晚上的断桥上,在吹得很带劲的降温凉风中拍到的北山路和山,柳树的柳条彼时在夜里乱舞,瑟瑟发抖得很厉害。去年比这时候晚一点的十月末,黄叶多一点的时候我也去过一次杭州,但西湖边下车停留了十几分钟。这次是下雨间歇之间在西湖边走了下,买票去岳王庙逛了一圈出来,想既然来了,中午吃得多也还没饿,那就从断桥走回北山路叫车去吃饭。


岳王庙里不见香火,多的是白色和黄色的菊花,天空阴沉但不浑浊的天气,有一股不那么让人害怕的阴气,往好了想,大概算是英气。在庙里我们讨论了一下中国历史,宗教文化,纵琢磨着一会车上哪里不懂的再维基百科一下。这英气也是要在大汉族的文化历史观里去讨论才算说得过去。


岳王庙是我的好朋友韩纵(大概是bff 这样的朋友,one and only那样,首席好友,maid of the honor级别)提议去的。出发去岳王庙之前,我们先在 方老大 排队吃了片儿川加腰花,加了个炒猪肝和炒腰花 on the side,吃出了小时候我们家乡重庆街边摊的味道。更亲切一点说,是中学时学校外的炒饭,也是街边的小店,唯独一家生意极好,值得住校的我们贿赂门卫下了晚自习出去吃,买了美滋滋拎着盒饭回来,进校门被班主任抓住批评周末留很晚回家也在所不惜的味道。这是我滞后到写下前面的句子时候才想起的,吃出熟悉的感觉哪怕是一点点思乡的感觉挺好的,有时候我不懂,为何很多人会觉得唤起 nostalgia 是个廉价的情感,明明是很难获得的共鸣。吃完方老大之后,我们还去看了我朋友老公新的买手家居店的开业,吃到了新鲜美味的法式甜品,算是给中午的一餐加重了分量。朋友叫“巴黎之门”的甜品店十一月大概就会开出来,到时候要去好好吃吃。我挺喜欢她说,这是老公的店,自己的店还没开的,两个人是共同体,但分别有关注的事做。


俩人在晚风中的白堤和断桥上走过之后,大概是饿了,叫车送我们去 江南驿。 俩人吃了好些菜,椒麻鸡自然是有的,还有软糯香甜的桂花年糕。喝了一壶自制梅酒,两份冰淇淋。吃得特别满足,老板娘开始担心我们菜点过多,后来也证明多虑了。吃完回酒店喝了点东西就熄灯睡觉。第二日起来,怀着负罪感锻炼了半个多小时的我们冒着越下越大的雨去龙井爬了茶山,喝了茶,下午还去了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看了王澍和隈研吾修的房子。一路感叹,国美的校园真美啊,植物和建筑浑然一体,甩川美的校区不知道几条街,许江的品位是真好。


在山里的时候,车在雨雾朦胧的山路上开,我说,这里可以是重庆的南山缙云山歌乐山了,纵说,因为纬度差不多植被自然是一样的,但是南山要陡一些呢。我们又想到了重庆,这大概是我们觉得杭州除了亲切温柔又好吃,还可以多来很多次的另一个因素吧。


周日的晚饭,我们听了摄影师朋友高远的建议,去吃了著名小店兰边碗。杭州的朋友知道后感叹,我们吃的真是当地入乡随俗。那时候韩纵还要赶倒数第二班高铁回上海,几乎是踩着点,说天气凉了,我们要不要再去看看江南布衣买件风衣,去了商场大概是吃晕了,只去看了女装,忘了他该看的是速写。接着叫车回酒店,告诉司机列车的班次时间,说害怕赶不上,斯文如这个周末遇到的所有司机的司机笑笑说,不用担心,大不了送你回上海。顿时在心里对杭州男人的印象大大提升了。


说实在的,这次杭州之行并没有特别计划,非常庆幸订好票之前告诉了韩纵。韩纵工作挺忙的,但是他告诉我,既然我都到了杭州了,他能不去吗。Sammi 则笑说我俩是牛郎织女相会。于是韩纵来了,一天就开始按照我俩都喜欢的模式忙着去这里看看那里逛逛,转场之间琢磨吃什么,讨论看过的东西即将看的东西。只要有他在,就不害怕这一天无法以我喜欢的方式填满,去的都是我自己会去的地方。只要有他在,我也不会害怕路上无话无趣,总有可以让他兴奋的点,然后我也被感染,非常好奇,维基百科是这种即兴的城市转场之旅中他访问最多的网站。就这次,当车载着我们在雨中的杭州穿行时,除了听痛痒乐队的《西湖》和《千年走一回》,我们查了茶的历史,老饕的来历,他还查了什么叫锅气。


另一方面,我们也是懂得劳逸结合的,好的餐厅要去吃,好的咖啡要喝,不会亏待自己。当然,我旅行也只会找能玩到一起的人,去的地方只有多少和强度之分。转场则只有和韩纵在一起时候最频繁。我们这样逛过纽约,逛过迈阿密,还逛过北京,记得14年年底回国,他和我去前门附近,最后天擦黑了,发现一处院墙外刚拆掉的废墟,他甚是激动拉着我进去拍照,拍了半个小时,之后叫不上车,我俩又兴奋地坐公交去汉舍吃饭迟到了半小时。


朋友们看我们这天去过的地方,都说我俩挺能跑的。我们说 “来都来了”, 我在象山校区走得到极限的时候就开始臭脸,韩纵就回头说“哎呀, 来都来了。” 又恢复了一点元气。来都来了,其实是个好主意,一种好精神吧。拔高了说,就好像下图这句罗斯福夫人的引言,


“要去做自己内心认可是对的事,因为做不做你都会被人评判。你做了会被批评,你不做则也会被骂还会自己悔恨不已。” 我觉得两个 damned 不是一个意思,第一个是被骂,第二个则有遗憾的意思。当然了李如一回答那个看过了更大的世界的人是什么样的知乎回答,也是那个意思,看过了就要看更大,因为山外有山,总有我们不知道的东西。


再拔高点,所谓来都来了,就是那句 “You only live once." 缩写就是 YOLO. 谁不是来这个世界上走一圈,那一定要尽情尽兴尽力而为才是。否则好像对不起来这么一趟。纵十一时候去了格鲁吉亚,去看了好多历史古迹,近的远的,要不是我要展览开幕,定是跟他一起去了。格鲁吉亚的英文,和我以前待过的州是一样的。上个月一个社交场合上,一个旧金山回来的哥们和我尬聊,说起来佐治亚,问我,你是去的 Georgia the state or the Gtate of georgia?读书 ... 倒是真的打破了初次相识的尴尬。所以格鲁吉亚,是我莫名想去的地方。纵在格鲁吉亚玩得累,有天就想在酒店待着,可是那天本着来都来了的精神,租车去了亚美尼亚一圈,不会在酒店待着才是我们。


其实这世界上,会一直学习和尽力而为的人并不多,这些人是不会老的,没有未老先衰中年的杞人忧天,更不会有油腻感,清爽的,眼睛闪光,对世界有好奇,想看更大的世界,要做更好的自己。他们也不是那种看了更大的世界就可以卸甲归田过日子的人,一直在做有意义有兴趣的自己喜欢的事,或者无限趋近这一目标,无限趋近更好,才是意义。就好像当年给乌云翻译那篇《年长的大师们》的文章,他们年逾古稀,依然在进步和学习。


记得有一年,和人去听音乐会,去的路上,同行的人在路上给我解释要听到的 Bolero 该如何欣赏,他说,你的人生可能就是这样,越来越好,直至高潮。我理解的就是有节奏,慢又稳吧。好多年过去了,我一直记得那天的音乐会和这个人说的话,很多时候跑步时候会听,叫自己慢下来,很多时候不开心,会听,告诉自己这是个过程。来都来了,要好好体验和努力。








来都来了李如一的总结也不错。

隈研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