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计算广告
有趣的负媒体,带你参观互联网变现的湿暗后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剽悍一只猫  ·  闭眼入!万人精读营购买指南 ·  昨天  
剽悍一只猫  ·  闭眼入!万人精读营购买指南 ·  昨天  
计算广告  ·  OpenAI超车谷歌的第一性原理是什么? ·  6 天前  
营销案例精选  ·  9月案例:思加图神广告、宜家文字游戏 ·  1 周前  
宋世泊谈男士服饰和形象  ·  这几张彩色夹克,能看出区别吗?哪个好看? ·  1 周前  
宋世泊谈男士服饰和形象  ·  这几张彩色夹克,能看出区别吗?哪个好看?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计算广告

魏方丹、李静思:下流才是内容创业的王道

计算广告  · 公众号  · 广告  · 2017-05-04 20:56

正文

【编者按:这是一篇骂街的文章,请务必耐心看到最后!】


灵长目知识分子科的主流觅食模式,历来都是2B或2G:李白这样的盛唐文人,一边在终南山的道观里狎妓饮酒,一边借到访的达官贵人之口向天子暗送秋波,梦想着靠不食人间烟火的逼格直接进入统治集团的核心走狗序列。而今天,从各学科改宗人工智能的野鸡大学教授们,也靠展望公元3000年机器统治人类的盛景让土豪们感激涕零,然后慌不择路地奉献上大把的科研经费。


就在去年,这样的模式陡然而变:从知乎到喜马拉雅,从得到到微博问答,各类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伪知识分子都撕下了扭扭捏捏的高逼格,将知识熬成浓浓的鸡汤,像撂地一样开起网上专场来。这,就是2016年除了人工智能外最火的风口——知识变现。


看到诺贝尔奖得主一场live四十万收入的盛景,我心中duang的一下:这得喝多少碗豆汁啊!于是,作为一名资深伪科学从业者,朝阳区人工智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了下半生酸酸甜甜的幸福,我也义无反顾地投入了这一洪流——我也开live了!就因为这事儿,敬爱的caoz大大怀着复杂的心情,在公众号上批判我靠出卖灵魂一晚上挣几十万。其实,而我搞得那个六次的系列live,凑一块比人家诺奖得主的live还差不少。


我的live里有一期特别🔥的——“如何成为数据科学家”,居然乌泱乌泱来了一万听众,而我当时知乎才3000粉。一万人,这已经达到了港台二线明星的演唱会的规模啊!不过,一讲起来才发现,我与二线明星的差距不仅在胸围,更在于把握听众的能力:这么多人参与live,大多数是因为标题激发了他们的欲望和恐慌,而当他们发现内容居然还要调动脑细胞才能掌握时,就会因为没有找到直通彼岸的捷径而抱怨上了当。


于是,在误打误撞的实践中,我多少领悟了点儿知识变现的真谛:将一些幼儿园大班就能掌握的技能,用精致的情怀包装起来,再用煽情的语言让听众热泪盈眶,才是能够大卖的知识产品。在知识变现这点上,不得不说一流不如二流,二流不如下流。


一流的知识,刺激的是脑细胞。前不久,清华贵系唐平中老师提到在姚班讲授《计算经济学》,姚期智先生对课程内容就提了一个小小的要求:难!课程内容是什么还在其次,重要的是要么逻辑烧脑,要么技巧繁难,以便挑战自己思维与认知的极限,这才是好的知识。好比你在健身房练腱子肉,总的要搞上个几十公斤的杠铃,如果一手拿一个汉堡,举上一天恐怕也没什么大用。


二流的知识,刺激的是肾上腺。凡是因飞机晚点在机场等得五脊六兽的朋友们都有体会:在机场书店播放的大师讲座面前站上两分钟,就会顿觉热血沸腾,似掌握了宇宙运行的真谛,恨不能马上与全世界的女流氓同归于尽。可是下了飞机回到家里,遗留的效果不过是晚上多吃了两碗干饭。让每一个听众都能懂,都感到爽,觉得自己马上就要变身奥特曼,但是想起具体掌握了什么又似春梦了无痕,这就是二流的知识。


注意,这里的一流二流,并不是指受众面的大小:只有白头山天降伟人才关心的核弹技术,与每一个妈妈都关心的孩子教育问题,受众面差别巨大,可真正学会做核弹或者培养好孩子,都要经历一个痛苦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也都需要一流的知识。而要想聚拢大量的受众,规模化变现,就必须得是二流的知识才有机会:大多数人上班打卡、下班看孩子就够累了,谁还有毅力像苦修那样去接受知识呢?这并不是因为他们不需要,而是因为心存侥幸——总觉得有人可以带你像看爱情动作片那样在愉悦中就能领悟妙法。


不论是一流二流,多少还都有点儿用:前者让你在痛苦的过程里提高能力,后者让你在激动的氛围里建立兴趣,这都不是坏事儿。而互联网上无论是知识还是内容,真正主流的商业模式,是更加下流的。


下流的知识,刺激的是荷尔蒙。有个知乎变现第一人“纽约校长老李”,你瞧瞧人家卖的课程:《教你怎样泡妞》,我虽然已经没有这方面的需求,可是作为一名严谨的科学家,也想付费听听里面精彩的小黄段子;《人脉是经营出来的》,充斥了泡保利会所、怎么收贿赂这些让人想想就兴奋的情节,您说能不火么?而这些,才是内容变现时代低调而奢华的主流。


下流的事儿,除了诲淫还有诲盗。在诲盗这一点上,部分内容创业者总是身体力行。为此,他们还专门发明了一个词儿——内容聚合。说白了就是把别人生产的内容“无私”地放到自己的“平台”上,最多前面加上个“重磅”、“干货”,然后以“行业垂直自媒体”的名义去接点儿广告。


当然,如果编辑负责任,跟原作者打个招呼申请转载,这就无可厚非,也跟“盗”扯不上关系;有人虽然按潜规则行事,一般不主动申请,但当作者提出疑问时还是会道个歉。前些日子,有个不小的媒体没跟我打招呼转了我一篇文章,当我提出质疑时,人家很大方地在微博上发文公开道了歉。


可是,也有那么一小撮以抄袭为已任的烂媒体,恬不知耻地觉得抄你的文章是给你面子,你要曝光我还就干脆蹭点儿流量。今天,就给您介绍两位个中翘楚。


那天,一个群友转给我下面的截图,最下面那篇Facebook的文章,是我刚在公众号发的(Facebook的广告效果真的那么好么?)。到这儿一看,赫然成了“vincent0326”的文章。当然,点开文章以后,在一个捉迷藏一样的小角落里,为了开脱责任,也用1.0以下的视力不容易发现的字体写上了来自“计算广告”。作为一个睚眦必报的儒雅知识分子,面对这种赤裸裸的抄袭行为,当然要找他们理论理论。


在朋友圈发了个消息,我找到了他们的负责人。这家伙几番推托,派出了下面这位叫“李静思”的辨友。人家根本不屑于跟我讨论道歉的事儿,而是干脆咬定没有抄袭。这倒不难理解,在他们的价值观里,“我们不生产内容,我们只是内容的搬运工”是天经地义的逻辑,怎么还要道歉?简直是笑话!既然他们不肯道歉,我当然要发文拯救一下他们。此时,想必她内心又是一阵悸动:又能蹭点儿流量啦!于是乎,她用“转发到朋友圈”来激将我赶紧写。


毕竟,我还是有点儿正事儿的人,总不能把时间都花在这种灭蟑行动上。没想到大半天儿我没动静,对方倒等不及了,急忙发了微信来催我。


这位李静思应该是见过点儿世面的:从始至终除了咬死不是抄袭、不肯公开道歉以外,言辞上一直彬彬有礼,仿佛这样就掩盖了盗窃的本质,反占据了道德的上风。要说是不能公开道歉:这个网站大约绝大多数内容都是这样东抄西凑来的,如果承认了这一商业模式上根本的问题,那就只好在服务器上执行“rm -rf”,解散回家得了。


果不其然,有位经常被他们抄袭的朋友告诉我,此事发生以后,他们没有料到会有我这么较真的作者,也有点心虚了,于是主动找到我的朋友说:“你来我们网站开个帐号吧,把文章都转载过来,我们不收你钱!”这气势,俨然一副临幸了你还要你感恩戴德的大清皇帝嘴脸。


而他们的大老板,在此过程中除了跟我打玩雷公太极,把事情推给下属以外,基本上安当一个缩头乌龟,任你怎么骂都不作声。作为本文剧情的主要撰写者之一,当然要给人家一次露脸的机会啦!他就是下面这位,叫魏方丹


什么?您问他们到底是什么媒体?嘿嘿,我可没兴趣给他们做免费宣传,总之您记住,碰见这两个人,碰见他们的垃圾媒体,就长点心躲着点儿就得了。


有人说,念及事情不大,得饶人处且饶人吧!事情大小搁在一边,出了事既不肯承认是抄袭,又不愿意公开道个歉,你让我是饶他们前腿还是后腿好呢?况且,本人慈悲为怀,从不向乡愿低头,也正是为了拯救他们:当你看到一个灵魂正在缓慢地滑向深渊,是应该立时棒喝制止呢,还是应该眼看着他们继续前行呢?我相信,在二十年后的某一天,魏李二位在各自家中,老得哪儿也去不了,坐着摇椅慢慢摇的时候,回想起今天我对他们的申斥,一定会感恩我的良苦用心。


当我们一次次地纵容似无大碍的潜规则,总有一天,潜规则就会变成规则,而恶行就会变成新的潜规则。这次我要不跳出来说句话,恐怕对方辩友一定士气大振,奋笔疾抄,还不知道有多少作者的文字将被他们平白捋了去。


支持我的读者们,人家李静思都愿意踊跃转发此文炫耀一下,您是不是也帮他们个忙,顺手转一下呢?